臺積電:三星芯片制造廠已向美提交供應鏈信息
9月24日,美國商務部以“了解全球芯片短缺情況”之名,發布了一份調查問卷,要求多家企業在11月8日前填寫提供芯片供應鏈信息,問卷多達26個問題,包括過去三年公司的訂單出貨、庫存、供貨能力、產能增加計劃、每種產品的三大客戶,以及三大客戶在產品銷售中所占的比例、材料及設備的采購情況等等,無一不是一家企業的商業機密。
被要求提交調查問卷的既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芯片廠商,也有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還有戴姆勒、寶馬、通用、福特等汽車廠商。這其中既有美國公司,也有海外企業。
盡管產業鏈和多國都對此提出反對,認為美國此舉擾亂了自由貿易秩序,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放言:“如果企業不愿意提交,白宮可能會動用《國防生產法案》或其他工具來強迫他們采取行動。”
由于這些企業的生產中都用到了美國技術,隨著提交最后期限的到來,包括臺積電、三星在內的多家芯片企業不得不上報。按照要求,企業可以提交兩種類型的檔案,一種是公開文件,另一種是包含非商業機密的文檔,但是在提交時必須附帶一份聲明,證明不披露有其正當性。
據報道,臺積電是在美國時間11月5日提交三個檔案,包含公開表格一份,以及兩個包含商業機密的非公開檔案。11月7日,臺積電發言人表示,已經回應了美國商務部關于提交供應鏈信息的要求,以協助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但沒有客戶特定數據在此次提交中被披露。
媒體稱,截至11月7日,已有23家國際大廠與機構完成答復,包括臺積電、聯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各細分市場的“指標廠”都已交卷。
據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和美國商務部官員進行了一場談判,提交的文件將不會包括客戶姓名、庫存水平和訂單量等機密信息。
為何美國會這么做?在美國聯邦政府的政府公報中,其意圖很明確,就是為了修復和鞏固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霸主地位。
今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采取多項行動來保護和加強美國的供應鏈,為此,美國商務部針對半導體制造、電池和電動車、藥品等四個關鍵行業的供應鏈進行了100天的審查,并在6月份發布了一份報告。
報告指出,半導體供應鏈高度專業化并且地理上集中在亞洲,而且幾乎所有現代技術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嚴重依賴海外。特別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目前中國臺灣和韓國遙遙領先。根據2020年銷售額,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制造商占全球市場的64%,其次是韓國,占17%。當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在朝最先進的3nm制程沖擊時,英特爾的制造工藝還停留在10nm。
因此美國要加強建設國內的半導體制造生態。美國商務部建議,出口管制政策應與供應鏈相關的政策行動保持一致。此外,還建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CFIUS) 在批準外國投資美國公司之前,考慮與半導體供應鏈相關的國家安全問題。而這些供應鏈信息將幫助其掌握更為深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