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62億買澳優發力奶粉:蒙牛聯姻可樂,加碼低溫奶
“澳優將落袋伊利囊中”的傳言終于塵埃落定。
10月27日下午,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正式發布公告,公司股東及公司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港”)簽訂轉讓及增發協議。
如上述兩項順利完成,伊利將間接持有澳優擴大后股份總額的34.33%,成為澳優單一最大股東,此次交易也是今年中國乳業企業之間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并購,涉及金額62.45億港元。
圖/澳優官方微信公眾號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伊利和澳優今早開盤均迎來上漲。截至發稿,伊利股價上漲2.78%,報每股41.4元,總市值超2500億元;澳優10月28日復牌后,漲幅為6.78%,報每股9.45元,總市值超160億元。
伊利買澳優并非心血來潮。2021年上半年,伊利營業總收入 565.0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8.89%,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76.27 億元,同比增長 14.83%,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零售額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0.9 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都知道,伊利一直想要拓展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不過此前在出售美贊臣的競標中,伊利落敗春華資本,當了一回陪跑,隨后澳優大股東要出售股權的消息傳來,伊利再次爭取,據悉,這次收購溢價近14%。
尼爾森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澳優配方羊奶粉銷售額已連續3年占國內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總進口量6成以上,居全球羊奶粉銷量第一。這也是為什么從美贊臣到澳優,伊利始終沒有放棄對該領域的期望。
乳業專家宋亮總結,奶粉領域未來的市場格局就是強吃強,強并強,強打強,強強合作,這是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下零和博弈條件下的必然趨勢。
不過對于伊利而言,為支撐其要做到“全球乳業第一”的目標,伊利還需要更穩定的奶源和更多品類支撐以完成增長。近年比如持股優然牧業、16億收購中地乳業股份搶占上游奶源;收購澳優拓展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增資奶酪業務子公司,都有此考量。
另一邊的老對手蒙牛,也依然延續著“買買買”風格。去年7月28日,中國圣牧發布公告稱蒙牛以3.5億元收購中國圣牧11.97億股新股,合計持股17.8%成為后者單一最大股東。
2019年11月25日,蒙牛對外披露將以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現金全資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乳企LDD100%股份。LDD在澳洲擁有大量高品質奶源,每年可提供8.25億升原奶供應。若收購成功,蒙牛不僅能獲得大量穩定奶源供應,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在澳食品業務。不過最終該收購計劃因不可抗因素,于2020年8月24日,雙方以書面方式終止股份買賣協議。
澳洲收購失利后,蒙牛又將目光轉會到國內牧場。今年4月,蒙牛集團與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簽訂了10萬頭奶牛高端奶產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 達40 億元。6月28日,現代牧業發布人事調整公告,蒙牛徹底接盤現代牧業。
在伊利收購澳優之前,蒙牛就已經完成了對雅士利和貝拉米的收購,2021年7月13日,蒙牛正式成為妙可藍多控股股東。不過,收購雅士利和貝拉米的成效,仍有待觀察。
在低溫奶領域,蒙牛與可口可樂在2020年成立的可牛了乳制品有限公司,也于今年9月底宣布推出 “鮮菲樂”(fairlife)品牌,進軍低溫奶市場,并將通過蒙牛的低溫鮮奶渠道進行銷售。
在“千億目標”的壓力之下,蒙牛勢必會拓展更多營收來源。照此趨勢,從產業鏈到細分領域,兩大乳業巨頭伊利與蒙牛的爭奪還將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