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控清交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老股東聯想創投繼續投資
近日,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控清交”或“公司”)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老股東聯想創投繼續投資,中關村科學城、OPPO集團、迅策科技、中金公司、浦發銀行旗下浦信資本、華興資本、朗瑪峰資本、同創偉業共同投資。華控清交本輪融資的投后估值超40億人民幣。
華控清交是清華大學于2018年6月通過轉化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科研成果而發起成立的,專注于研究、開發、建設和運營基于多方安全計算等理論的隱私保護計算和數據流通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的企業。前高盛全球合伙人張旭東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長、CEO;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徐葳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眾多清華姚班畢業生是技術研發骨干。
自成立以來,華控清交以推動建設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為己任,參加了《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范》等30多個行業標準的制定。發起和參加了包括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在內的多個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和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實施,是目前唯一突破明文數據交易方式,把“新型”數據交易模式和平臺付諸實施的企業,在“新型”數據交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方面積累了獨特的經驗。
同時,華控清交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成功在大型商業銀行上線運營企業級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生產系統的企業。此外,公司努力推動多種數據流通融合技術平臺間的互聯互通,竭力為國家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服務。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基于數據要素的創新成為驅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引擎。IDC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數據量已達為41ZB,到2025年將達到175ZB并保持指數級增長趨勢。中國的數據量占全球數據量的近1/3并不斷擴大。預計數據要素指數級的增長結合有序流通,到2025年將賦能我國10萬億規模的GDP增量。
巨大的價值伴隨著巨大的責任,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出臺,促進數據要素合法合規使用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華控清交率先提出并工程化實現了“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提出了數據流通“新數據觀”和必須對數據流通融合使用過程中數據使用目的和方式進行管控的“新數據安全觀”,定義了數據要素流通這一全新領域和賽道。
張旭東表示,數據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社會能量使我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數據不僅是資源,更是責任。數據需要妥善地用于造福人民,防止因濫用而導致巨大的“負外部性”。數據巨大價值的另一面往往是少為人知的脆弱性和風險。
在數據要素流通的大趨勢下,數據使用安全是新數據安全觀的核心——傳統數據安全的關注點主要在于保護對數據的控制權,避免數據被他人復制和使用;因此以往對數據的分級分類和相關風險評估與管控往往只注重單個數據本身的泄漏風險。
在數據要素流通時代,多方、多種數據的融合計算如同開設“數據化工廠”,多種原料(數據)在一定的配方和條件下(算法)進行“化合反應”(融合計算)的結果,可能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傷害或產生重大風險。“數據可用不可見”只防止數據在流通過程中泄露信息,“使用可控可計量”并且“可監管”才能有效管控數據融合計算結果的負外部性風險,才能夠保障數據安全、合法、合規地融合使用。
因此,亟需建立評估和管控“數據化合反應”結果/后果的機制和要求,厘清數據流通使用的“責、權、利”。而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能力是管控數據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是數據使用合規與監管的基礎設施,是踐行《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有效保障。
支持對數據要素流通的管控和監管能力是華控清交建設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基本出發點。華控清交表示,數據來自于人民,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人民,這也是華控清交作為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初心和使命。
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岳斌表示,“我們非常看好數據隱私計算在多行業的應用落地,也相信華控清交全球領先的自研技術、頂級團隊和雄厚學術后盾能為此領域帶來獨特的價值。在新數據安全觀的指引下,我們也看到華控清交在國家和社會數據安全方面的擔當與責任感,期待為國家的數據流通網絡基礎設施持續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派得新能源獲聯想創投等數千萬天使投資,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
本輪融資將用于企業進一步研發與生產氫能經濟結構中電轉氫、氫轉電關鍵環節的催化劑產品。通用具身智能技術公司跨維智能完成戰略輪融資,聯想創投領投
跨維智能憑借在3D生成式AI、多模態大模型及三維成像方面的長期技術積累,基于Sim2Real打造軟硬一體產品矩陣,已在多場景中實現商業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