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Qdii基金年內首尾相差懸殊 張坤所管易方達亞洲精選墊底
今年動蕩的不僅有內地的股市,同時也包括了海外市場,特別是年初被寄予厚望的香港股市,在包括反壟斷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恒生指數的整體表現遠未達到年初人們的預期。誠然,疫情的再度發展也讓海外市場經歷考驗,內地的QDII基金也因此收益不佳。
截至9月中旬,2021年到目前表現最差的幾只QDII基金全部為被動指數型的產品,易方達亞洲精選剛好是主動型QDII中年內表現最差的一只,目前年內的凈值增長率約為-19.76%,這只基金目前的基金經理就是張坤。該產品去年全年的凈值增長率約為50%,恰好排在同類產品的前一半,但是今年已經跌至同類的最后一位。
01
集中持股風格未改,所選標的并不給力
連續翻閱易方達亞洲精選多個季度的重倉股數據,筆者發現公募一哥張坤不僅敢于重倉持股,甚至是持股一只股票超過10%的比例限制,例如去年三季報時持有阿里巴巴的持股量占凈值比約為10.74%,四季報時持股新東方的數量占凈值比約為10.73%。今年1季報時持股騰訊控股占凈值比約為10.38%,不算基金二季報,此前很長時間都有超過10%上限的情況出現。
到了基金的二季報,第一大重倉股美團的占比終于降到了9.54%,不過前四大重倉股的被持倉占比也還是超過了9%,另外三只的重倉股分別是招商銀行、騰訊控股和香港交易所。整體計算,二季度前四大重倉股合計被持有約為37.59%。同時,第五大重倉股郵儲銀行在6月30日時被持有的比例也達到了8.62%,此外其他五只重倉股均沒有達到8.5%的水平。
對比1季度末和二季度末的十大重倉股,主要的變化出現在四只重倉股上,相對正確的做法是讓好未來和新東方從十大重倉股中消失,兩者受到教培行業政策變化的打擊,股價出現罕見的暴跌,張坤的適時退出也算是及時止損。不過新調進投資組合的郵儲銀行、中國海外發展、唯品會和錦欣生殖中,筆者發現可以說唯一表現及格的就是郵儲銀行,該股近三個月的漲幅接近15%。但是新調入組合的唯品會卻成為表現最差的上市公司,該股票今年到目前的跌幅已經達到了19.76%,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一。
從季報可見,張坤將這只QDII的股票倉位進行了下調,具體從1季度末的93.17%下降到了二季度末的86.45%,但是仍然過高的持倉比例也導致了凈值還是表現難堪。雖然恒生指數今年整體表現較為平淡,至今還是下跌大約3個點,然而這里面還是有的公司表現不錯,例如一度是鄔傳雁重倉的中國移動,年內股價的漲幅達到21.42%。再比如藥明系雙雄藥明生物和藥明康德,同樣兩者的漲幅也超過了20%。
就當季的操作,他也在季報中有明確的表示:“本基金在二季度股票倉位略微下降,并對結構進行了調整,降低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增加了銀行、地產等行業的配置。二季度,教培企業受政策預期影響股價跌幅較大,對基金凈值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使我反思長期投資框架中的一些假設,希望能夠將其進一步完善。”
02
易方達中小盤欲改名覆蓋港股,該基金的投資者感受到絲絲涼意?
由此一哥張坤是否擅長港股投資再度成為焦點話題,畢竟他成名于對白酒股的投資,對互聯網的科技類龍頭能力覆蓋似乎稍遜一籌。不過最近多個季度,張坤將能力圈逐漸從白酒發展到醫藥,這也恰好符合了此前幾年公募流行的“白酒+醫藥”為班底的核心資產的思路。
稍早前,張坤的成名作易方達中小盤傳出要改名的消息,名字變更后該基金主要的想法是要增加在港股部分的投資,但是易方達亞洲精選的不濟表現或許會讓基民對這一思路有所保留。就張坤在管的三只產品來說,對比中小盤和優質企業、藍籌精選的二季報,中小盤中的白酒股僅剩下了貴州茅臺和五糧液,不過另外兩只基金中還能看到瀘洲老窖和洋河股份的身影。從中小盤的重倉來看,某種程度上從上一季度張坤就已經開始減少白酒股的持倉,同時對諸如上海機場這樣的問題股也開始回避,他所選擇的發力方向是醫藥板塊。
但是,諸如生物疫苗這類細分賽道也并沒有如預期般綻放,醫藥中今年表現好的CXO、醫美甚至一度的中藥賽道,似乎都沒能進入張坤的法眼。此外,對于新能源、半導體等科技成長類上市公司,它們本就和一哥專注于核心資產的投資邏輯相悖,因此順理成章也就很難對組合有所貢獻了。
再回看近期的機構圈,至少私募領域中已有張可興這樣的投資者為錯誤買港股但沒拿住新能源來道歉,再考慮到亞洲精選的尷尬表現,易方達中小盤著急征戰港股是否時機合適呢?從當前基金人士對港股的看法來看,有悲觀派直言新政顛覆了港股的投資邏輯,因此看衰年內港股前景。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