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資產拍賣無人問津,“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落幕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潮汕商人,名頭在外的太多,馬化騰、李嘉誠、黃光裕、李東生、朱孟依等等仍立商界潮頭的潮商,掰著手指頭都算不完。
只不過大浪淘沙,一浪又一浪,有人立潮頭,也有人被浪打。2018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中,劉紹喜以130億身家位列361名,一手締造的“宜華系”,號稱資產規模850億元。
僅僅兩年多時間,劉紹喜的資本大戲正在落幕,旗下上市公司一家摘牌,另一家易主落空,深陷虧損泥沼,自己也被罰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如今旗下估值8億多的資產,折價一半拍賣卻無人問津……
8.13億元估值資產兩度流拍
9月3日,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在網絡拍賣平臺上公開拍賣“XX公司持有的山東市立醫院控股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山醫集團”)20%的股權”,目前起拍價4.55億元,以8.13億元估價算,相當于打了5.6折。
截至發稿前,已有1405人次圍觀,35人設置提醒,但尚無投資意向者報名。此前的6月15日,該標的起拍價定為5.69億,流拍后,于8月5日降價至4.56億元,最終也流拍。
山醫集團成立于2001年,曾是山東最大民營醫療集團之一,根據公告,截至2020年9月30日,該公司賬面資產總額為5.59億元,賬面負債總額為1.58億元,所有者權益4.01億元。
查閱標的所涉司法執行文書發現,上述“XX公司”系汕頭市宜紅投資有限公司。股權穿透后,宜紅投資正是劉紹喜旗下資本運作機構之一。
這起司法拍賣,緣起“宜華系”與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之間的一樁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執行標的為 19.67 億元。
來源:阿里拍賣截圖
簡單說,劉紹喜還不起這筆19億元的巨款,旗下醫療資產也就被擺上了貨架。而“追債”的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浙江浙商產融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浙商產融”),同樣來頭不小。
浙商產融的發起人是新洲集團、保億集團、和潤集團、泰禾集團等二十余家企業,不僅站著鐵牛集團應建仁夫婦、剛泰集團徐建剛等浙商大佬,還有原廣東省潮商會會長、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以及康美藥業(600518.SH 現*ST康美)馬興田等一眾潮商大佬,有意思的是,劉紹喜的宜華集團也是該公司的合伙人之一。
這兩位潮商大佬也遭遇不順,康美藥業2019年出現300億的“會計差錯”后陷入破產重整,周奕豐則被列為被執行人。潮汕老鄉也難再扶一把。
“宜華帝國”流年不利
劉紹喜在廣東潮汕人盡皆知,作為宜華集團董事長,劉紹喜以木業家具起家,有“中國木業大王”的稱號,旗下的宜華木業也是本地知名家具品牌,宜華木業是汕頭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2016年5月30日更名為宜華生活(600978.SH,已退市)。
圖源:宜華集團官網
2015年前后,由于房產市場遇冷,不少房產上市公司瞄準了醫療健康的藍海市場。劉紹喜也開始進軍醫療健康行業,將旗下地產上市企業宜華地產更名為宜華健康(000150.SZ)。
此后“宜華系”開始在醫療領域大舉并購,相繼收購了眾安康后勤集團有限公司、孜賽勒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等。2018年,宜華健康直接控制或間接托管的醫院、醫藥大學多達23家,上述宜鴻投資正是劉紹喜在此前后設立的投資平臺。
醫療健康行業,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收購過程中,“宜華系”多以高溢價、對賭條款的激進形式,形成了巨額商譽,給公司未來業績埋雷。而后因為各種原因,收購的子公司難堪大任,導致商譽泡沫破滅,母公司業績大虧。
劉紹喜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生活在擴張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2016年,宜華生活花了18.3億元現金收購了新加披上市公司華利達。這18億,相當于宜華生活2015年至2021年,累計四年的凈利潤總和。
2018年的財報顯示,兩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資產都被作為抵押物用以融資,與此同時,劉紹喜還質押了大筆股票。2019年劉紹喜登上《胡潤富豪榜》,這是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
2019年10月,宜華集團旗下債券“16宜華01”違約,揭開“宜華系”流動性危局的一角。隨后宜華集團其他公開債券繼續違約,流動性危機徹底暴露臺前。截至目前,宜華集團存續債券共9只,已有8只實質性違約,違約金額42.19億元。其信用評級已被降為C,這也意味著宜華集團,難以再靠公開發債來維持資金流動。
據其2020年中報,報告期內,宜華集團總負債315.54億元,流動負債為270億元,而其對應的流動資產僅194億元,其中貨幣資金僅1.4億元。也就是說,即便是將所有流動資產都賣出去,宜華集團也還不清債務。
旗下上市公司更是一團糟。業績不行,股價也上不去。為了避免股價大跌,導致劉紹喜質押的股票被強平,他一邊和配資公司合作操盤做市值管理,一邊財務造假。
據《經濟觀察報》,此前有資方爆料人稱,劉紹喜曾經通過第三方機構與他們簽訂了宜華健康的股票配資合作協議,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幾十個賬戶進行為期四個月的配資操盤。
但這只是飲鴆止渴。2019年2月1日,宜華健康股價離奇閃崩,當天慘遭跌停。據資方介紹,在當天已經出現了穿倉,而本應該做補倉處理的劉紹喜,卻在此時召集他們所有資方,在公司所在地汕頭開了個會,逼迫他們簽署了一份股票回購協議。
2020年4月,宜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1月,證監會的調查結果出爐,宜華生活2016年至2019年定期報告財務造假金額超過400億元。因此,劉紹喜被罰款930萬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宜華生活最終也退市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或許是覺察到危機的到來,在收到調查通知書之前,即2021年1月11日,劉紹喜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健康決定啟動自救,籌劃控制權變更,將控股股東位置轉讓給新里程健康。
不過,2021年8月6日,宜華健康的一紙公告,正式宣告控股權易主失敗。公司表示,終止定增事項是綜合考慮監管政策及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并結合實際情況、市場價值表現與股權融資時機的協同等多方因素作出的審慎決策。
8月21日公布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宜華健康上半年虧損1.74億元。而在2019年和2020 年,公司分別虧損了15.72億元和虧損6.25億元。
“潮汕資本教父”
潮汕位于廣東東部沿海平原地區,是汕頭、潮州和揭陽三個地級市區域的俗稱。這個地方流傳著兩句土話,“錢銀出苦坑”,“肚困膽住大”。很多成功的潮商,最初是因家徒四壁,為求生路選擇拼搏與冒險,邁上創業路。
劉紹喜也不例外。
生于1963年的劉紹喜,祖籍汕頭市澄海區。劉紹喜是家中姐妹兄弟中的老大,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祖孫三代8口人,蜷縮在一間16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靠著“背朝黃土面朝天”過活。
窮孩子早當家,劉紹喜自小就常與大人一起搬磚頭、和水泥,讀高一時,還跟著親戚學過木工。后來進了槐東工業站的家具車間當木工,由于肯學肯干,加上乖巧會事,數年之間,他從車間小組長、車間主任、一路干到副站長。
小有成績后,劉紹喜決定單干。1987年,劉紹喜湊了800元,買了不少二手工具,開了一個木工廠,主要就是給附近居民打家具。在劉紹喜的經營下,小工廠越做越大,在1995年升級為宜華集團,次年又與國企組建了宜華木業。
2004年8月,宜華木業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汕頭第一家上市成功的民企。劉紹喜的宜華地產而后借殼*ST光電并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于2007年11月2日完成。自此,宜華地產成為繼宜華木業之后宜華集團控股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宜華地產同時也是粵東地區房地產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劉紹喜兄弟開始成為福布斯、胡潤等各類富豪榜上的常客。
劉紹喜 圖源:宜華集團官網
不過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其“潮汕資本教父”的名頭。
據《時代周報》報道,劉紹喜在澄海能量頗大,許多大企業想要上市,苦于無資源和門路,都得找劉氏兄弟指點迷津。其堪稱汕頭上市公司的“資本教父”。
以驊威股份(002502.SZ 現名鼎龍股份)為例,或可一窺“資本教父”在潮汕的一些本土公司上市進程中所施展的資本騰挪術。
2007年7月2日,劉壯青(劉紹喜長子)、劉紹香(劉紹喜之妹)共同出資成立汕頭市華青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青投資”),法人代表是劉壯青。
值得注意的是,僅在成立17天之后,華青投資就火線入股了驊威股份的前身驊威玩具。而彼時,正是驊威玩具整體改制成股份制公司的關鍵時候。
2007年7月19日,華青投資又向驊威玩具增資1千萬,增資后,華青投資占驊威玩具25%的出資比例,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在驊威股份上市后次月,華青投資就將所持1650萬股分兩次質押給中融國際信托;其后,華青投資多次解押再質押。到了2011年底,華青投資所持驊威股份全部解禁之時,市值已逾2.8億元,初始投資成本僅2200萬元,這筆投資賺了10倍不止。
此外,東風印刷、皮寶制藥、金明精機、松發陶瓷、光華科技等潮汕本土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均有“宜華系”身影閃現,類似驊威股份的造富操作并非孤例。
在潮汕澄海當地,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順口溜:“澄海三莫死,學敏、必孝,劉紹喜。”意思就是在澄海,有三個人翻云覆雨,長盛不衰,不能死也死不掉的。
“學敏”、“必孝”,是指“鰻魚大王”黃學敏,以及廣東南洋集團董事長王必孝。隨著最后一位“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落幕,這句順口溜也將成歷史。
猜你喜歡
7.6萬股東懵了!*ST宜康連吃5個跌停
5月12日消息,由“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實控的*ST宜康,開盤跌停,報1.63元/股,較其3月8日的相對高點4.08元/股跌去了60.05%。蔚來資本宣布完成約4億美元二期基金募集及人民幣二期基金首關
完成募資之后,蔚來資本美元基金將繼續聚焦早期及中期投資項目,人民幣基金將關注成長期及成熟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