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難“滿天下”,業績滑坡、擴張遇阻、股東減持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桃李面包在凈利下跌后,股東也開始減持了。
8月12日,桃李面包發布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公告顯示,自本公告披露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公司控股股東盛雅莉董事計劃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1904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具體減持價格根據減持實施時的市場價格確定。
而在8月10日晚,桃李面包披露了半年業績,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29.39億元,同比增長7.32%,但凈利潤同比下滑11.59%至3.6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37家桃李面包子公司中,有17家是虧損狀態,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江蘇桃李虧損最為嚴重,高達1077.5萬元。
根據民生證券研報,桃李面包今年上半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今年一季度下游需求回落至正常水平,返貨率、折讓率上升拉低毛利率水平,促銷投入增加提高銷售費用;二是去年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在今年陸續到期,間接增加各項費用支出,受此影響,公司毛銷差同比出現明顯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的增長疲態早已顯現。數據顯示,桃李面包營收增速已經連續四年呈現下滑態勢,2016-2020年,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28.95%、23.42%、18.47%、16.77%和5.66%。
面對目前桃李面包依舊低迷的業績,資本也開始用腳投票了。在桃李面包發布業績公告次日,公司股價下跌4.38%,每股報收32.32元。此后繼續下跌,截至8月12日收盤,每股報收30.98元,總市值跌破300億元。
急速擴張,敗走長三角
成立于的1997年的沈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是桃李面包的前身,2015年公司正式在上交所上市,成為A股面包第一股。走出東北,走向全國是桃李面包一直以來的戰略規劃。上市后的桃李面包開始了急速擴張之路,先向華北、華東,再往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市場擴張和深化。
根據2020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9個生產基地投入使用,在建生產基地項目7個,面包年產能39.7萬噸,而2015年,公司年產能僅為15萬噸左右。
從2015年到2020年,桃李面包將其業務增長的期待從北方市場逐步轉向華南和華中市場。不過令人失望的是,公司業務發展并未如愿以償,增長開始出現明顯的疲態,長三角地區也陷入了連年虧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海桃李的凈利潤為-984.41萬元、江蘇桃李的凈利潤為-1077.50萬元、浙江桃李的凈利潤為-50.35萬元、合肥桃李的凈利潤為-283.74萬元。
在今年年初和去年年底,桃李面包就曾因子公司虧損嚴重而注銷了深圳桃李、南昌桃李和濟南桃李,并發布公告稱“為優化資源配置及資產結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未來的桃李難以滿天下
據了解,近幾年烘焙賽道涌入大量新公司,2019年全年新注冊公司3.9萬家,2020年注冊量受疫情干擾有所下降,但2021年上半年再度躍升,新增注冊量超1.7萬家。可見,在擴大市場占有率上受阻的桃李面包,還面臨著市場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的困境。
除了面對賓堡、曼可頓、美焙辰等傳統烘焙品牌的競爭外,桃李面包還要應對連鎖面包店及其他食品的自有烘焙產品沖擊。
更值得警惕的是,桃李面包自身的毛利率在逐年降低。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桃李面包毛利率為29.97%,同期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而同類競品達利食品毛利率為39.3%、元祖股份毛利率為65.60%、85度C毛利率為59.46%。
“以商超為主要銷售渠道的桃李面包在大賣場黃昏后就不行了。對桃李來說,作為一個東北企業,開拓在南方的烘焙市場太難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AI財經社直言。
目前,在業績持續承壓的情況下,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還進一步減持公司股份,按桃李面包8月12日收盤價30.98元/股的價格計算,本次減持股東盛雅莉可套現約5.9億元。
當了一輩子教師的吳志剛在創立桃李面包時,曾寄語“桃李滿天下,既是追懷,也是期望。”如今看來,有著過大期望的桃李可能很難“滿天下”了。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