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納稅總額超600億,碧桂園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139位
2021年8月2日,財富中文網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據了解,該榜單以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對世界各國企業進行排名,是目前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營收能力較為權威的榜單之一。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的中國企業共有143家上榜,其中包括了8家房地產企業。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的"龍頭房企"碧桂園自2017年首次入榜以來,最近五年排名連續上升,從剛入榜時的第467位,已累計前進了328位,在本年度排行榜上位列第139位。
去年以來,新冠疫情暴發、地產行業融資及拿地政策調控逐步收緊,行業發展充滿變數與挑戰。碧桂園憑借前瞻性的布局、穩健的經營策略,銷售業績仍然實現了持續增長并再創新高。
2020年, 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67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而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復合增長率達到25%,其營收也從2016年的153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629億元,漲幅高達202.4%;凈利潤從136.6億元增長至541億元,漲幅達296%;股東應占凈利潤從115.16億元增長至360.2億元,漲幅達212.8%。
在《財富》榜單上,碧桂園展現出的經營實力可見一斑,這份成績單也足以讓其穩居龍頭。但似乎碧桂園并不滿足于此,在快速洗牌的地產行業里,碧桂園始終讓自己保持高成長性,企業的風險意識比之前更甚。
多元布局持續加碼,科技驅動發展
隨著近幾年地產行業進入新周期,相關部門對房企的關注也日益增多,狹義的規模論對企業利潤提升的幫助逐漸減小。碧桂園也不再把自己視為一個單純的房地產公司。從2019年開始,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就提出要將碧桂園打造成"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為此還將業務架構進行調整,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成為碧桂園的"三駕馬車"。
對于優秀的企業領導者來說,既要抓經濟又要有覺悟。AI財經社了解到,在碧桂園內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科技賦能多元化是碧桂園對自身的要求,也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具體表現。
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與此同時,還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為此,碧桂園開始嘗試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圍繞地產主業,先后布局機器人建筑、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新零售等新業態,在覆蓋房地產開發所有環節的基礎上,形成房地產產業鏈、生態產業鏈、社區產業鏈的全覆蓋。這是碧桂園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當"高科技"的發展目標確立后,讓碧桂園花時間思考的是如何將多元化業務與主業形成更有效的聯動。一般來說,房企更習慣圍繞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多元化的業務布局,但從碧桂園的選擇看,機器人、現代農業跟地產之間并沒有特別強的連接元素。碧桂園的布局邏輯是怎樣的呢?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科技和消費或許是房企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具體來說,科技讓房企經營更加精細化,幫助地產主業升級,比如碧桂園利用機器人技術完成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打造出智慧社區;而消費能帶動社區服務繼續產生收益,比如碧桂園利用高新技術應用到農機無人駕駛、智慧農業和智慧農場管理上,現代農業結合“碧優選”門店建立起社區生鮮店、生活超市、農貿市場、線上商城、商貿公司等立體業態組合為消費者提供特色生鮮食品和經濟優質的日用品。
如何擺弄這“三駕馬車”的韁繩,對碧桂園來說,尤為關鍵。為此,碧桂園還采取多領域投資的方式加強聯動。比如投資頭部企業,近兩年來碧桂園先后投資貝殼、快手、安居客、藍箭航天、紫光展銳、壁仞科技、比亞半導體、新瑞鵬寵物、醫聯健康、茶里、遇見小面等一大批各行業具有代表性的頭部企業。碧桂園創投目前已投資數十家企業,其中5家已成功IPO。
銀河證券分析指出,發展多元化業務,從單一的地產開發企業向平臺型企業過渡是行業普遍趨勢。"布局多元化業務的房企,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服務為主業賦能,并且能夠突破單一房地產開發行業的估值天花板,享受未來多元化資產價值重估的先機,享受業績+估值雙提升。"
年度納稅總額超600億
觀察碧桂園2020年的財務盤面,公司有息負債總額從3696億元下降至3265億元,同比下降11.7%;碧桂園平均融資成本僅5.56%,同比下降78個基點。此外,碧桂園凈負債率僅為55.6%。
然而財務數據并不足以成為判斷企業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一家好的企業要將業績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才能在行業競爭中獲得尊重和認可。如何找到社會責任與商業邏輯的結合點?也考驗著房企掌舵人的智慧和遠見。
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家房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表現出了應有的擔當。國家也先后出臺多項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稅費優惠政策,一方面為提供物資捐贈的企業降稅減費,另一方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階段性減免各種稅費。多方因素疊加之下,2020年上市房企整體納稅額下降。
即使是這樣,碧桂園2020年全年納稅總額還是達到了653億元。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0年百強房企積極依法納稅,納稅額均值為72.2億元,而碧桂園的全年納稅總額是百強均值的9倍。而且作為行業龍頭、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200萬個。去年疫情期間,楊國強家族及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先后共捐贈2億元設立抗疫基金,并出人、出力多方采購籌集醫療防疫、生活物資,全力支持一線抗疫工作。
不僅如此,在碧桂園發展的20年來,楊國強家族及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積極投入公益慈善事業,迄今已為社會累計捐贈超90億元,涉及精準扶貧、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共助力超49萬人脫貧。7月20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21年中國慈善榜。楊國強及其家族第13次入選榜單,以23.8億元的年度捐贈總額位列第四名。
不過,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對于企業來說,踐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一是要把自身做好做強,保持經營穩健,二是要專注產品力,在產品基因中"注入"社會責任。只有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長期統一,企業才能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碧桂園發布業績預警報告:利潤介于45億元至50億元
8月18日早間,碧桂園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核心凈利潤介乎約45億元至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2億元介乎下滑約67.1%至7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