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百度模式:“云智一體”與“AI為本”
目前,中國的產業數字化轉型正在經歷一個關鍵性轉折:從技術中心轉向行業中心。這一轉折,帶來產業、技術“雙融合”的新趨勢。
無數新機會將從其中涌現。誰能抓住機會,就能把握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先機。
2021年6月底,國際咨詢公司IDC發布《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20》。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仍處于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這是百度智能云在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連續四次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百度抓住了哪些機會點,在云計算領域異軍突起?數字化轉型加速期,市場出現了哪些新變化?云計算廠商又該如何滿足新的供需模型?今天我們用這篇深度研究,拆解“云智一體”的百度模式,嘗試解答上述問題。
1
行業融合下的新供需模型涌現
經歷過2020年全民抗疫,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原本需要十年以上的轉型過程,被急劇壓縮至一兩年。
數字化轉型將帶來超過萬億級別的潛力市場。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基建,截止至2020年已有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大量行業場景的新需求模型不斷涌現,亟需與之相匹配的數字化變革。行業融合階段,技術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與行業場景深入結合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是百度抓住的第一個機會點。
以醫療為例。在復雜的醫療行業構建平臺與生態,需要熟悉整個醫療體系的運轉機制,更需要技術和耐心去配合醫療系統的規律。其中最難的部分之一當屬基層醫療。這是塊“硬骨頭”。要啃下它,注定要付出百倍心血與精力,且效果往往難以立竿見影。
“如果只有一堆AI基礎能力,或是所謂的知識中臺、數據中臺,而沒有任何核心產品與場景應用,指望合作伙伴來配合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币晃会t療業內人士表示。
一直以來,機器學習模型被認為是“黑盒”,具有內部不可知的特性。但對于醫院而言,他們不僅希望得到準確的病案質控結果,還希望了解系統的質控邏輯與路徑是否與醫院預設保持一致,更希望能在標準質控規則之外,具有向專科、專病以及院內特定診療場景延伸的個性化質控能力。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百度靈醫智惠創新性地打造了“病案質控規則開放平臺”。一方面為醫院提供可視化的知識管理平臺,可通過自定義對某類臨床事件、人群進行快速檢出與定向質控,實現質控規則的本地化;另一方面,提供自助式規則編輯功能,病案室可以基于實際需要,自主實現面向病歷單據、段落、要素、屬性間的交叉檢驗與符合質控,助力審核規則的可持續更新。
靈醫智惠提供的不是固化的產品,而是一種流動的能力。通過規則開放平臺,將對專病??七M行個性化、深入化細節質控的權利,交還給醫院。目前,“智慧病案服務解決方案”已在20多家醫院上線運行。
醫療不是個例。各行各業數字化需求,目前正在集中爆發。智慧政務需要重塑政府服務模式;智慧城市推動城市資源整合;智慧產業實現企業內和產業鏈中各要素互聯互通,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
這個過程中,將產生一系列全新的供需模型與商業合作范式。其中以行業需求的理解,行業解決方案的構建,行業知識與技術的結合三個方面最為突出。
2
技術融合下的多技術協同壁壘
技術融合階段,多技術協同推動軟硬件一體化成為新趨勢。掌握跨技術協作、技術融合創新的能力,是企業需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IDC研究發現,新的技術融合趨勢下,一方面,技術能力形成了完整層級:包括底層的原子能力/基礎能力、應用能力、應用場景方案、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能力。另一方面,融合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不斷加強,競爭也不斷加劇。各大廠商爭相融合多項單點AI技術,不斷推出新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要解決新階段的數字化轉型難題,無法通過單點技術突破,必須通過技術融合形成系統性解決方案,才能真正破局。這是百度抓住的第二個機會點。
傳統交通系統中,人、車、路、環境彼此割裂,智能交通建設呈現煙囪式:分散投資、重復建設、聯網率低、部門數據不共享。相對于城市中的水、電、氣、熱,交通是整個城市里面數據量最大、處理難度最高的業務領域。
百度給出的答案是:“數字化升級、網聯化轉型、自動化變革”。通過三條路徑實現技術融合,系統性解決智能交通難題。針對傳統交通場景的數字化升級,通過運用多元傳感器感知融合、大數據分析、交通仿真一系列技術,以緩解路口、路段、區域擁堵,實現交通綜合治理。針對較為廣闊的交通場景的升級,通過規模部署C-V2X車路協同系統,提升交通感知能力。同時將安全高效綠色共享的自動駕駛,通過與其他交通工具的結合,形成新的出行運輸模式。
2020年8月,百度Apollo旗下子公司4.6億元中標“廣州市黃埔開發區面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建設內容包含數字孿生云控平臺、無人車MaaS服務管理、智能網聯營運車管理、V2X精細化智慧路口、協同式智能車聯、城市CIM、交管大腦、有呼必應八大應用。
廣州模式是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的首個體系級落地,也是中國最豐富的智能網聯應用落地。
未來,算法層與算力層的協同發展;深度學習平臺與AI芯片的深度融合;算法、數據、場景的融合式應用,都將成為此后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常態。
3
“AI為本”的百度智能云模式
在多數云計算廠商都在“AI為用”,把AI當成云計算的輔助時,百度走出了一條“AI為本”的新路。
基于云計算獲取AI,是企業擁抱產業智能化的最佳路徑之一。AI對于云計算的意義,或許可類比為內燃機對于汽車的意義。
一方面,云負責數據計算和存儲。云對數據的處理提升,如同從農業時代的手工作坊,進入工業時代的現代化工廠。借助云計算技術,人們能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算力,規?;刑幚頂祿?,節約成本,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AI負責數據分析和挖掘。AI對數據的高效智能分析,讓一些原本只有不到70%正確率的系統,依靠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將精度顯著提升至95%以上。
百度在AI云領域,率先提出“云智一體”,也率先做出“云計算發展進入AI原生階段”這一判斷。
2020年12月,百度CTO王海峰在百度云智能峰會上,首次將“云智一體”作為百度智能云的關鍵詞。
2021年7月29日,王海峰在“百度云智峰會——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宣布,百度智能云從戰略,架構、產品和生態方面進行四大升級。他進一步明確了“云智一體”的百度智能云戰略:以云為基礎的數字化轉型,以AI為引擎的智能化升級,云智一體,轉型升級一步到位。
同時,百度發布了百度智能云架構2.0:云為底座,飛槳為核,生態為翼,包含“數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和全場景應用”三層結構。
數字化底座,包括基礎云、數據庫、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基礎的平臺,以及視頻云、大數據、云原生開發和地圖等服務。同時還有安全,為我們開展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合規保障。
在數字化底座之上是智能化引擎,以百度自主研發的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為核心,以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百度大腦為支撐,包括AI中臺和知識中臺。智能化引擎與行業深度融合,幫助企業量身定做自己的智能化平臺,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基于數字化底座和智能化引擎,百度智能云深入行業場景,打造智能應用,同時與生態伙伴一起,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媒體等領域,助力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一步到位。
在百度看來,云的發展經歷過四個階段:傳統IT、云、原生云、AI原生云。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06年是傳統IT階段,常見算力主要面向具體領域的大型機、小型機等,通常應用單體架構;從2006年開始,云計算逐漸廣泛使用,通過資源池化、虛擬化等方式提供按需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應用層面則從單體架構向分布式架構演進;隨著云計算的發展,2017年前后出現了云原生方法論和產品體系,包括容器、微服務架構等,更充分發揮云計算優勢,提供極致彈性的計算能力;近幾年隨著AI技術的深入發展,AI的業務負載對算力和應用架構提出了新的要求。百度于2020年提出了“AI原生云”的理念,在繼承云原生優勢的基礎上,面向AI場景提供極致彈性的高性能異構算力,打造簡潔、高效的AI應用開發架構。
作為AI原生云的實踐,2021年6月,百度云全新發布旗下首個異構AI計算平臺“百度百舸”。百度百舸由AI計算、AI存儲和AI容器三部分組成,具備高性能、高性價比和高利用率三大特點。百度百舸使用自研百度昆侖芯片,訓練速度提升4倍,推理效率提升數倍。
在“智能經濟高峰論壇”上,百度還展示了在多個領域的產業智能化落地成果。在智慧工業領域,百度智能云實現了首個化纖行業AI全檢測樣機,跟現有檢測設備相比,檢測能力提升50%,保障質量的同時,也保障了工人的身體健康。在智慧金融領域,數字員工、遠程銀行、智能營銷等創新應用已在多個銀行落地,覆蓋服務、營銷、風控等核心業務場景,形成完整的智慧金融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領域,百度智能云依托搜索、地圖、AI能力,在城市治理、產業、民生等方面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為成都東站提供室內外一體化無縫導航,停車入場時間節約20%以上。在智慧醫療領域,基層“輔助診療系統”累計落地全國1500余家基層醫療機構,讓更多人體驗優質診療服務。
百度智能云還展示了在技術和產業生態方面取得的新成績。百度飛槳已匯聚了360萬開發者,百度大腦對外開放300余項AI能力,同時百度智能云堅持產學研融合,共同培養了超過100萬AI人才。
AI云的市場目前正在飛速擴張。IDC于2021年6月發布《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20》。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AI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24.1億元人民幣,占比整體AI軟件市場10.4%。預計到2025年,中國AI軟件市場公有云服務占比將達到36.1%。
AI云的快速增長,為百度帶來了收入結構的顛覆性變化。2021年5月,百度發表一季度財報。其中值得注意的一個數據是,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70%,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提速增長。非廣告營收中,最大的貢獻正是來自AI云服務。這意味著AI創新業務成為拉動百度核心營收增長的重要支點。
“隨著人工智能的強勁增長,未來三年百度非廣告收入將超過廣告收入?!?/strong>百度CEO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溝通會上強調。
“AI為本”的云計算戰略,已成為百度與其他云廠商競爭的核心優勢。不過追兵已至。就在7月9日,騰訊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提出:“加速AI與云深度融合”。阿里云也聲稱,在AI云服務層已構建起“亞洲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集群”。
未來AI云將成為云計算領域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其中,AI將成為決定成敗的勝負手。如果百度能始終保持“AI為本”,很可能繼續擴大AI云的競爭優勢,借此在云計算長跑中實現逆襲。
猜你喜歡
百度發布全球首個電商交易MCP、搜索MCP,幫助開發者全面擁抱MCP
百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李彥宏發布兩大新模型、多款熱門AI應用,幫助開發者全面擁抱M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