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大王”匯源迎來至暗時刻,破產重組,終局已定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源食品)于1992年創立。近年來,累計研發、生產、銷售了水果原漿、濃縮汁、果汁、嬰幼兒食品等十幾類400多個品種的產品。該公司由河北威陵集團股份公司持有51%的股權,匯源集團總公司持有49%的股權。
自成立至現在,匯源食品的經歷可謂起伏不斷。早在今年的1月18日,香港聯交所發布通告稱,匯源食品退市。
對于退市,匯源食品董事會稱,公司已盡最大努力及已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嘗試滿足復牌條件,并且表示了對上市復核委員會決定的不同意和失望態度。
而在港交所摘牌后,匯源食品的問題依然重重。
01
上市即巔峰,長達5年的至暗時刻
在前段時間,匯源食品正式宣布了破產重整。
此前6月1日,北京匯源已被啟動“預重整”,并公開招募投資人。據決定書,申請人德源物流以被申請人北京匯源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重整等,法院決定啟動預重整。
隨后在7月6日,匯源食品被強制執行的消息再次沖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匯源食品好像已經淡出視野,超市都不賣了。”“小時候經常喝,當年的國民飲料,現在都快忘記了。”而且就在7月2日,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確實新增了一條強制執行信息,執行標的達15.9億元。
而現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匯源食品又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
2021年7月19日,匯源被傳出了破產的消息,企查查上顯示,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
由于北京匯源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申請人山東德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向經辦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北京匯源進行重整。北京匯源破產重整案號為(2021)京01破129號。
值得一提的是,匯源食品天眼查的數據也顯示,這并不是匯源食品第一次成為被執行人。從2020年9月至今,匯源食品先后7次被強制執行,執行標的達23.17億元。
事實上,北京匯源近年來被各類案件纏身,案由多為票據追索權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企業借貸糾紛等。企查查APP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匯源有失信記錄67條;被執行人記錄8條,被執行總金額232725.92萬元;限制高消費記錄90條。
種種慘淡表現,與當年身處高光時刻的匯源形成了鮮明對比。
2008年9月,美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宣布計劃以200%的溢價,每股12.20港元、共計179.20億港元全額收購匯源果汁。這也是可口可樂發展史上的最大一筆收購。
但好景不長,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這是反壟斷法自實施以來首個未獲通過審查的案例。并且當時的收購失敗給匯源帶來巨大打擊,股價兩天內跌幅超過60%,市值蒸發了50億港元。
隨后,匯源果汁業績一直處于低迷狀態。2011年到2016年,匯源果汁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3億元、-3.18億元、-4.79億元、-5.75億元、-5.53億元、-2.08億元,連年虧損。
當前,匯源食品已處于退市階段。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間,匯源食品曾向北京匯源提供一筆近43億元的短期貸款,。受此影響,匯源果汁自2018年4月3日起暫停在聯交所買賣,之后自動轉成停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退市之前,匯源果汁背負的債務也與日俱增。2014年至2016年,公司的負債總額分別為65.35億元、76.62億元、99.95億元。截至2017年末,匯源果汁總資產為220.25億元,總負債114.03億元,凈資產106.23億元,資產負債率51.77%已達歷史高位。
這不禁讓消費者回想起當時在2007年,剛上市的匯源食品在國內果汁市場的市占率高達45%。在飲料行業的產銷量排名中也位列第二。
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變化,匯源食品早已變天。
02
匯源,困在誰的手里?
2009年,中國果汁銷量增長了9.5%,匯源食品僅增長了0.9%,大眾也不再“相信”匯源食品,競爭對手見狀紛紛搶占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2016年期間,匯源食品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超過5%,銷售凈利率從未超過10%。業績壓力下,甩賣資產成了匯源的續命稻草。自2012年起,匯源自己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接連出現。
從2014年開始,匯源首次出現負增長,虧損1.27億元,2015年虧損數額達到2.28億元。還有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今,匯源出售的子公司已經多達12家,交易額達到28億,頻繁刷新業內出售公司的頻率和交易金額的記錄。
到2017年,公司負債高達114.03億元。
匯源出現大額外債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其投入巨額資金布局果蔬種植產業欲打造全產業鏈企業,但在去杠桿與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新環境下,卻未及時做出業務調整。只是依靠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導致企業陷入債務漩渦難以自拔。而追根溯源匯源走到今天的根本問題還是和公司管理有關系。
雖說匯源食品在快速變化的飲料消費市場一直堅守,但其創新乏力也被人詬病。例如,從產品創新層面來看,匯源食品沒能拿出更多創新的拳頭產品出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漸漸衰弱。除品牌老化、產品及營銷創新不夠外,業內還認為,匯源家族式管理太強也不利于企業發展。而且朱新禮也聘任過幾任職業經理人操盤匯源,但因為家族在企業內部根基深厚,職業經理人來到匯源也未能施展拳腳。空降的職業經理人中,幾乎沒有一位任期超過2年。
自2007年至今,從匯源離職的副總級別經理人就有十余位,且每一位職業經理人離職時,都會帶走一批跟隨者,使得匯源的人才流失進一步加劇。
匯源近十年的人事變動幅度也非常之大。
匯源為了壓縮人事方面的支出,將員工從2014年的1.77萬人,裁減至2017年上半年末的3965人,裁員幅度將近80%。
其銷售及營銷開支由2016年上半年的7.83億元下降至2017年同期的5.77億元,一年減少2.06億元;2016年上半年同比2015年,這筆開支減少2.83億元,公司稱“主要是雇員福利開支減少”。
因此不少人認為,匯源食品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企業內部的問題,從多次管理者更換,以及多次的合作都以失敗告終。這都表明企業內部的人員和戰略問題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
雖然匯源食品在資本市場節節敗退,但其核心果汁產品在市場上仍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據某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稱,當下中國果汁市場已經進入高端化品牌化以及專業化的節點,這個節點對于匯源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匯源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在中國的高端果汁市場的占有率和產品覆蓋率都很高。
但是對于匯源來說,由于匯源子公司眾多,體系復雜,債務規模龐大,即使投資人進入,短期內對公司業績也難有改善,公司壞消息仍會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