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接連爆雷誰在作亂?
一則風險提示公告,通信龍頭中天科技(600522.SH)周四讓投資者吃了一碗“大面”,開盤一字跌停。
7月21日晚間,中天科技自曝“天雷”,稱因供應商、客戶拖欠錢款,存貨無法變現,公司可能面臨嚴重損失,涉及金額超過37億元,接近公司兩年凈利潤。
有意思的是,中天科技的爆雷劇情與此前上海電氣(601727.SH)、國瑞科技(300600.SZ)頗為相似,且其中關系錯綜復雜。收到中天科技產品后拒不付款的客戶名為航天神禾,而航天神禾的法人代表隋田力正是引發上海電氣子公司爆雷的“始作俑者”。上海電氣當時曝出了83億元的財務大雷,還一度被外界質疑做了觸碰監管紅線的“融資性貿易”。
對此,AI財經社分別致電上海電氣與中天科技進行求證,但上海電氣方面表示隋田力只是間接持股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與上市公司并無直接聯系,對于其信用問題也不了解。中天科技方面,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
通信龍頭竟被供應商和客戶“坑慘”
從公告內容來看,中天科技此次爆雷主要集中在高端通信業務上,而且問題已經由來已久。
公告稱,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南通江東電科通信有限公司存在相關合同執行異常,截至6月30日,合并口徑預付款項21.35億元對應原材料供應商交付不及預期、應收賬款5.12億元逾期、扣除已收到的預收款項后剩余未交付存貨貨值11.07億元,上述事項可能導致公司產生損失。
消息一出,中天科技也很快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不少股民表示“趕緊跑”。7月22日,中天科技股價開盤即一字跌停,150多萬手賣單想要出逃未遂。按照9.18元/股的最新報價,這只通信白馬股的市值一天就蒸發了30多億元,16萬股東“吃面”。
事實上,自今年3月以來,中天科技的股價就隨大盤走上了下坡路,但最近的科技行情并沒有“帶上”這只通信股。從3月12.25元/股的高點到今天,中天科技股價已經跌超25%,總市值縮水接近百億。
作為國內光纖通信行業的龍頭,中天科技自稱是國內光電纜品種最齊全的專業企業,主要產品覆蓋光通信及網絡、電力傳輸、海洋系列、新能源、銅產品、商品貿易等。從2019年開始,中天科技又在5G的風口上增加了高端通信業務。
但也是從2019年開始,中天科技的光通信即網絡業務毛利率出現明顯滑坡,從2018年的40.95%降至2019年的31.47%,去年再次降至24.02%。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毛利率不足1%的商品貿易,另一邊毛利率攀升的海洋系列業務近年來占比已經達到10%以上,光通信則在緩慢下行。
盡管中天科技強調,高端通信業務營收僅占總體比重 5.47%,歸母凈利潤僅占總體比重 4.72%,但公司的業績卻在新增業務之后迎來明顯反轉。去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5%達到440.66億元,凈利潤22.75億元,同比增長了16.04%,扭轉了2019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的負增長狀態。
有數據顯示,中天科技對航天神禾2020年度的含稅銷售額為24.66億元,收回款項22.38億元,銷售產品為“多網融合應急通信基站”。今年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再次大漲39.16%,達到4.92億元。
在中天科技的客戶中,可以看到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塔等均是其合作伙伴,而且不乏華為、中興、阿里、騰訊、中通服等知名企業,但為何突然栽在了兩個“小客戶”手中呢?
是誰“搞垮”了三大白馬
中天科技的業務模式與大部分實體企業類似,但公司強調,高端通信業務是公司近年新增業務,供應商和客戶與公司主營業務的供應商、客戶沒有重疊。
這也意味著,這些供應商和客戶都是“新朋友”,對于對方的信用情況并沒有更多的實際了解。
根據公告,作為公司高端通信業務的承載平臺,去年3月才剛剛成立的子公司江東電科已經承擔起了該業務的大部分流程,其會向客戶收取合同金額 10%的預付款,客戶在江東電科產品經第三方檢測合格、客戶驗收合格后 7 個工作日內支付 90%的尾款。
在采購模式方面,江東電科自身或委托中天科技及下屬子公司以 10 個月期限的銀行承兌匯票先行預付100%的采購款,供應商在收到采購款后6個月內完成原材料交貨。該類業務從原材料采購、組裝、測試、驗收交付的周期約為 9 個月。
如果模式沒有問題,那就要看客戶和供應商了。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神禾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1500萬元,主營業務是提供通信指揮系統、量子加密平臺、情報分析、反恐及安全保障等系列產品。在股東背景里,上海星地通通信公司和上海星地通訊研究所合計持股50%,而“星地系”背后的大股東正是航天神禾的法人代表隋田力。
“星地系”上一次被關注還是最近的國瑞科技和上海電氣的爆雷事件,二者分別是A股做船舶配電系統和電力設備的龍頭公司,而且均是國資背景。在這兩起爆雷中,均是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出現了欠款逾期,其中上海電氣旗下曝出83億元“大雷”的通訊公司,第二大股東正是上海星地通,持股28.5%。
當時上海電氣表示,為減少損失,通訊公司向北京首創集團、首創貿易、長電信息、富申實業、哈工投等客戶發起訴訟,這些多是與通訊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后“欠款不還”的客戶,與國瑞科技后來披露的違約客戶高度重疊,而國瑞科技當時公告稱公司的多網狀云數據處理通信機業務存在部分合同執行異常以及應收賬款1.67億元逾期可能導致公司發生損失。
但首創集團作為實力雄厚的國有大型企業,出現這樣的事情一度引起外界猜測,其中有業內人士質疑通訊公司做了監管早已禁止的“融資性貿易”。
而另一層關系讓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起來。天眼查資料顯示,中天科技的另一損失源頭——供應商浙江鑫網能源主營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等,但巧合的是,這家公司今年7月因合同糾紛,被首創貿易起訴。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梳理,在信息通信應用領域深耕多年的隋田力還與多家上市公司有關,其旗下的上海星地通還曾被凱樂科技、*ST華訊、飛利信列為第一大供應商。
從股東背景來看,中天科技不同于已經爆雷的上海電氣與國瑞科技,是一家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而且公司實控人薛濟萍家族在財富榜上赫赫有名,但在此次提示公告中,公司提到:針對高端通信業務上述風險,屬地政府已采取有力措施,成立專班處理相關問題。
在今年一季度,中天科技在業務大增的同時卻大幅減少了預收款項,相比去年同期降幅高達65.57%,但同期購買商品的支出卻大幅增加,最終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繼續在負值區間波動,金額超過15億元。
但中天科技也強調,截至今年7月20日,中天科技賬面貨幣資金余額 88.52億元,不受限資金余額 72.50億元、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 29.43億元,流動性足以支撐主業發展。
猜你喜歡
我國5G用戶數突破10億戶,電信業務收入平穩增長
截至11月末,我國5G用戶達10.02億,5G基站達419.1萬個。電信業務收入增2.6%。5G相關企業超62.5萬家,廣東居首。涉司法案件企業約占1.67%聚焦高端微波通信通用測試儀表制造,威頻科技完成2000萬元A++輪融資
資金主要用于研發、備貨及流動資金補充,全力實現信號源、頻譜儀、網絡分析儀等批量生產能力。上海電氣下屬公司拖欠員工工資?回應:不存在,已協助正常發放
6月15日消息,據新華財經報道,針對網傳上海電氣下屬企業遇到薪資發放問題,上海電氣回應稱,上海電氣及下屬控股子公司均正常發放員工工資,不存在拖欠員工工資的情形。上實發展26億應收款爆雷,卷入專網通訊騙局,相當于4年凈利潤
1月11日晚間,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對控股子公司上實龍創的應收類款項的相關業務性質與風險進行自查核實,并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