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第二股赴美上市,時隔5天,這次沒有破發
每日優鮮之后,又一家生鮮電商赴美上市了。
2021年6月29日,叮咚買菜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DDL”。發行價為23.5美元/ADS。截至發稿,公司總市值達55.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
叮咚買菜于2017年5月上線,主打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叮咚買菜上市前共獲得10輪融資,超20家VC/PE入局,投資人列表里不乏老虎、紅杉、軟銀、達晨等知名投資機構。
4年時間把一家公司從0做到55億美金,叮咚買菜是繼瑞幸、拼多多之后,“中國速度”的又一個代表。
退伍軍人中年創業,靠“賣菜”做出一家上市公司
不同于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是軍人出身,直到2002年才退伍轉業。
在創立叮咚買菜之前,梁昌霖還創過兩次業。第一次是做計算機軟件開發,其制作的全球第一款視頻剪輯合成軟件:Easy Video Joiner & Splitter,在全球賣出五萬份,賺了80萬美元。2003年,母嬰市場爆發,梁昌霖又順勢創立了母嬰社區“丫丫網”, 2016年,該公司被好未來集團收購。兩次創業為梁昌霖攢下了第一桶金,也為后續創立叮咚買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17年正值國內生鮮電商行業洗牌,一批生鮮電商創業公司倒下,但同時“新零售”崛起,大量的垂直品類電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如水果、爆品、全球購上,家庭買菜這個剛需出現了短暫的市場空白。梁昌霖抓住了這個機會,用賣掉丫丫網的錢,創立了叮咚買菜。
叮咚買菜從上海起家,主打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在梁昌霖看來,生鮮領域使用前置倉模式除了能保證配送速度,更重要的是前置倉對于選址的要求比門店更低,也有利于在更廣范圍的推廣。
叮咚買菜的A輪投資方,達晨上海總經理汪璐對投中網回憶稱:“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老梁這次搞對了,那時候項目大概運行了6個月左右的樣子,第一批倉的數據已經跑出來,非常漂亮的增長曲線。叮咚主打“家庭一頓飯需求”的差異化定位很清晰,并且通過自建物流倉配,雖然模式重了些,但在同行大多還是1-2小時送達、隔天送達的環境下,叮咚做到“29分鐘送到、0元起送”,非常準確地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迅速搶占了市場。”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買菜的服務范圍已經覆蓋了全國29個城市,并建立了950多個一線配送站(即前置倉)。2018、2019年、2020年的GMV分別是7.4 億元、47.1億元和130.3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319.2%。
與此同時,用戶的數量也在成倍數增長。據招股書數據,2018年、2019年、2020年,叮咚買菜的月交易用戶分別為40萬、260萬和460萬, 2021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已達到690萬。
雖然規模在高速增長,但與目前市面上的生鮮電商一樣,叮咚買菜尚未實現盈利。招股書數據顯示,叮咚買菜2019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38.8億元、113.4億元,同期凈虧損為18.7億元、31.8億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個月,叮咚買菜的凈虧損為13.8億元人民幣。
4年完成10輪融資,軟銀、紅杉、老虎悉數入局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生鮮電商都處于“燒錢”換規模的狀態,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資本的熱情。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上市前,叮咚買菜共獲得10輪融資,投資人列表里,老虎環球基金、軟銀、高榕資本、紅杉中國、今日資本、CMC資本、BAI資本、啟明創投、達晨財智等超20家VC/PE悉數在列,陣容堪稱豪華。
招股書顯示,IPO前,老虎環球持有叮咚買菜5.7%的股份,為第一大外部股東,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持股5.6%,軟銀愿景基金以5.6%的持股成為第三大機構股東,CMC資本、今日資本、DST亞洲分別持股5.3%、5.1%、 5.1%,這些投資者上市后的賬面收益都將超過3億美元。
除此之外,叮咚買菜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公司31.6%的股份,其中,梁昌霖持股30.3%,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梁昌霖的身家已超百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的融資歷程并非一番風順。成立初期,公司也曾經歷過一段“拿不到錢”的黑暗時光。
高榕資本是叮咚買菜最早的投資人,也是早期兩輪融資的獨家投資方。高榕資本合伙人韓銳告訴投中網:“在見到我們之前,叮咚買菜在6個月的時間里見了超過150家投資機構,一直沒有拿到錢。當時公司的財務狀況并不樂觀,老梁(梁昌霖)已經把此前賺的錢全放進去了,連房子都賣了。”
韓銳介紹,高榕資本在生鮮賽道投資制定了三個方向:第一,在一二線城市找到滿足極致快的標的,用金錢換時間;第二,在下沉城市找到滿足極致省的標的,用時間換金錢;第三,在所見即所得的場景下追求極致方便。韓銳表示:“當時叮咚買菜的數據表現完美契合了我們預設的關鍵指標。”雙方一拍即合,從首次見面只花了13天,高榕資本就給梁昌霖打了款。
跟早期入局的高榕資本不同,弘毅創投是在2020年4月投資的叮咚買菜,并在2021年4月D輪融資時繼續加碼。
回顧投資叮咚買菜的過程,弘毅創投管理合伙人王天石透露,當時主要基于兩點考慮。首先,生鮮電商是千億級、甚至未來萬億級的大賽道。第二,雖然市場中有前置倉模式、社區團購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等各種不同模式的平臺在運營,各種模式都能夠服務相應層級的人群,彼此之間有重疊也有互補。但在弘毅創投團隊看來,叮咚買菜的模式是更接近消費者最優體驗的解決方案。對于一二線城市中比較忙碌的新中產、Z世代來說,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
生鮮電商競爭進入下半場,巨頭環伺,供應鏈或成制勝關鍵
近期,因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同時提交招股書,又先后在美股上市,讓外界無法避免將兩家公司放到一起做對比。但放眼整個行業,叮咚買菜的對手遠不止每日優鮮一家。
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領域共有14家平臺獲得融資,涉及平臺包括:兔子鮮生、食行生鮮、味庫海鮮、多點Dmall、奇麟鮮品、新發地掌鮮、誼品生鮮、T11、新凍網、鮮沐農場等,融資總額超136.5億元人民幣。
除了上述老牌生鮮電商之外,阿里巴巴、美團等巨頭的入局,也讓叮咚買菜頗感壓力。
從當下布局來看:
阿里巴巴布局了O2O平臺模式的淘鮮達及餓了么新零售,店倉一體化模式的盒馬鮮生,并持續投資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布局下沉市場;
京東除自營京東生鮮外,布局了O2O平臺模式的京東到家、店倉一體化模式的7fresh以及戰略投資了頭部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
美團則擁有O2O模式的美團閃購、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及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
此外,拼多多、滴滴也涌入了社區團購賽道。
隨著巨頭的紛紛下場,當下前置倉、店倉一體化、O2O平臺、社區團購等多種新型生鮮電商模式共存,想要在一眾玩家的包圍夾擊下守住現有規模,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認為,供應鏈將是制勝關鍵。
梁昌霖曾公開表示,生鮮電商競爭力如同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規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應鏈能力,更為深層的是組織能力、財務能力、數據算法能力。其中最關鍵的是供應鏈能力,只有供應鏈足夠強,“規模”才能穩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每日優鮮也宣布了重倉供應鏈的計劃,其創始人兼CEO徐正對外表示,接下來要做的是堅持重倉供應鏈,堅持技術驅動。未來5年,每日優鮮將投入100億元重倉供應鏈,決勝第一公里供應鏈。
生鮮電商的下半場,一場關于供應鏈的戰爭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