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破發跌36%,叮咚買菜亦難幸免?
對于今年趕著去美股、港股上市的國內企業而言,上市并不等于上岸。6月25日,“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定價13美元,但開盤后即破發,股價一度暴跌36%,最終收跌25%,報9.66美元,總市值22.7億美元。
各大炒股社區炸開了鍋,有股民甚至感慨:“美股打新賺了8個月的錢,不夠這一次賠的。”在投資行業從業多年的投資者袁華也感慨,“常年打鳥也被鳥啄了眼”,一夜損失上千美元。
袁華還透露,一般公司在美股IPO前會跟機構詢價,如果機構覺得價格貴、賣不出去,一般公司都會自己降價,避免因募資不滿導致上市中止。“一般IPO的定價都比較公允,很少出現開盤跌30%的情況。”
每日優鮮破發后,有些投資者表示準備退出叮咚買菜的打新。要知道兩家原本都計劃在6月29日上市,沒想到每日優鮮提前到25日,但其首日表現可能會給后上市的叮咚買菜帶來不利影響。“第一家表現不好,第二家更倒霉。”一位接近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李玉告訴AI財經社, “在生鮮電商行業,目前資本更看好巨頭做的社區團購,而非創業公司項目,包括興盛優選壓力也比較大,創業公司會比較艱難。”
從每日優鮮自身看,其成立六年半,不完全統計融資總額至少100億元,但至今未能實現盈利。截至今年一季度,其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受限現金只有19.6億元。在停止燒錢、縮窄虧損后,其2020年營收增長也陷入停滯。至于叮咚買菜,增長數據雖然看起來不錯,但這種互聯網式增長靠的是燒錢——去年叮咚買菜凈虧損高達31億元。這也是成立僅四年的叮咚買菜為何著急上市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知道前置倉的生鮮電商模式燒錢,但燒錢是否能燒出一個穩固的市場?起碼資本市場給出的反應值得尋味。
誠然,在又苦又累的生鮮電商行業,這兩家頭部企業都選擇了最艱難的路徑,一群互聯網人跑去建倉和送菜,的確滿足了用戶尤其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需求,真正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但眼下的困境又是真實存在,當下一個看似有希望的模式出現后,這兩家又該如何證明自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玉、袁華為化名)
猜你喜歡
避免重蹈每日優鮮覆轍,留給叮咚買菜的時間不多了
近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11屆中國食材電商節上,叮咚買菜旗下的朝氣鮮食第一次對外發布,同時宣布將在2023年賣出1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