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季度營收增239%,“百億補貼”果然真香?
拼多多的一季報如約而至。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到8.24億,較上一年同期凈增1.96億,連續第二個季度領先于國內其他電商平臺。
營收方面,拼多多一季度營收221.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5.41億元,同比增長239%。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一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18.9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31.7億元,凈虧損大幅收窄。
這份成績單無疑是好看的,其背后意義不言而喻。
新舊交替的公司大多陷入動蕩。兩個月前,創始人黃崢選擇交棒,轉身投入科研海洋。新人帶來的變化自然要到半年報或以后才能更加清晰,但在此背景下的首份財報依舊讓人關注。
一個更巧合的節點,是“百億補貼”兩周年。2019年一季度的拼多多曾面臨年活躍用戶僅增加2400萬人的瓶頸,當年6月份推出的百億補貼計劃,撞破了這一次的天花板。
不滿減、不發券,直接補貼,“百億補貼”從拼多多一家的大促活動,爆發成為了電商行業的新消費模式,從而讓電商行業的“折扣季”成為常態,完成從“人造購物節”到“削峰填谷”的轉變。
事實上,百億補貼為拼多多業績增長帶來的助推效應顯而易見。
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營收45.45億元,兩年后這一數字翻了兩番;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4.43億,兩年后增長63%,成為行業第一,且用戶規模及粘性雙雙保持高速增長。
在平臺商家、品牌商以及服務商等生態伙伴的大力支持下,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的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每天超過1000萬人拼購下單,顯然是這股增長實力中最強勁的支撐。
“隨著我們的規模不斷茁壯,我們更有能力,也更有責任來履行‘普惠’的使命。”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表示,拼多多未來不僅是個可以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易的平臺,還可以作為一個渠道將創新轉化為日常問題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據拼多多方面表示,將通過提升發貨速度與配送能力,提升品控標準及售后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百億補貼商家服務的標準,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據了解,自百億補貼兩周年活動開始,用戶可以在多數訂單中享受24小時內發貨,并且手機用戶訂單可享當日發貨、順豐包郵等的服務,并且大家電可送貨進門,退貨可選擇快遞員免費上門服務等。
更好更快的發貨配送能力,意味著在倉儲物流領域更大的投入,規模日漸龐大的拼多多無法再依靠完全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支撐下去,就像它用流量倒逼了供應鏈變革,規模需要也倒逼著它向更重的方向挺進。
商家也明顯感受到,入駐百億補貼的門檻變高了,核心在于,篩選出供應鏈和服務能力更強的伙伴,在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面前,拉穩百億補貼這張大帆。
2020年全年,“多多買菜”的高速擴張讓拼多多從單純的第三方輕資產公司向倉儲物流等重資產挺進。
去年四季度,拼多多的營收成本達到了115.26億元,同比增長466%,環比也增長了253%。結合拼多多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動作來看,除了常規的“百億補貼”,拼多多在這個季度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于“多多買菜”業務的擴張,并在農業強相關的基礎設施方面重倉投入。
事實上,即便沒有多多買菜出現,在助推農產品上行、農業供應鏈改善的方向上,建立物流倉儲體系,加大重資產投入可能也是拼多多的必經之路。阿里巴巴對四通一達的入股幫助自己建立龐大的物流帝國,京東由于自營模式的需要,則重倉物流和冷鏈。
2020年,拼多多平臺包裹數已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拼多多在復雜的技術系統設計方面擁有專業知識。“我們已經在對算法設計、數據分析及冷鏈物流等方面進行開發和優化,也申請了一些專利。我們希望在實際操作中推廣它們,并幫助物流供應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陳磊表示。
百億補貼的官方旗艦店上線,和多多買菜的布局,都顯示出拼多多長遠的戰略眼光,二者背后,說到底,還是拼多多對供應鏈掌控的加強和對品質與速度的絕對要求。
農業永遠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也是拼多多6年來一直堅守的絕對高地。
在百億補貼和618這種頂流板塊和位置,拼多多為生鮮農產品開辟了專門通道,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部分數碼服裝等熱門產品的位置,但堅持下去,不斷提升生鮮農產品的交易規模和線上標準水平,推動形成超大規模的農產品供需匹配,高效精準,對于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改善和擴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消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積極作用。
從商業角度看,拼多多在農產品領域以“拼購+產地直發”為核心,與中國較分散的小規模耕作的農業現狀匹配,創造了一條“農產品上行”的高速路。借由這條高速路,能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為農產品銷售突破“小而散”的狀況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更難得的是,拼多多對農產品和生鮮繼續零傭金,面向水果生鮮、農副產品、肉禽蛋類等民生用品實施常態化補貼,持續推動農產品上行。
目前,拼多多已然成為農貨線上銷售的重要參與者,在搶占農貨生鮮賽道上無疑具有顯著優勢。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拼多多來自農(副)產品的成交額達到2700億元,規模同比翻倍,在總GMV中占比16.2%,約5倍于行業平均水平。2021年一季度,拼多多直連全國超過1600萬農戶,單品銷量突破10萬單的農(副)產品達到2645款,同比增長156%,為2019年全年的179%。
拼多多的惠農沒有流于表面,且形成長效機制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想農民所想,給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5月22日,拼多多啟動百億補貼兩周年活動,一家來自四川的農業生鮮電商團隊選擇以涼山鹽源丑蘋果和不知火丑橘作為主打產品,平時店鋪供應的農貨也大多來自“三區三州”地區,“這一頭,百億補貼后為消費者降低了近40%的支付成本,另一頭,農民有個穩定的好收成,心里踏實才愿意與我們合作。”團隊表示。
據拼多多百億補貼負責人介紹,本次百億補貼兩周年活動里,商品種類將比平時更豐富,補貼力度加倍,同時拼多多還持續向生鮮農貨傾斜資源,通過平臺流量帶動更新鮮、更實惠的農產品上行。
官方旗艦店上線,
再造百億補貼還是培育新物種?
去年底拼多多首次在年活躍用戶數上超越阿里,成為全國最大電商平臺。
消息一出,淘寶特價版在社交媒體上一度活躍,宣布注冊用戶破億,喊話拼多多。阿里狙擊意味明顯。
百億補貼上線兩周年之際,據野馬財經了解,為了優化消費者體驗,在此次活動中拼多多方面將提高商家的服務標準,并開設了“官方合作旗艦店”入口,且新入駐的品牌官方旗艦店數量相較去年增長了超10倍以上,顯示出拼多多大牌正品商品的巨量擴容,品牌化領域加速進展,背后反映出的是品牌商對拼多多消費場域,連接巨量新消費群體潛力的重視和信任。
不是再造一個同類品牌,而是發現一個新物種,才是甩開阻礙、自我進化的最優解。
其次,拼多多百億補貼此時上線品牌店的時機非常成熟。在百億補貼上線之初,用戶對于其信任度尚且不高,尤其是單品價格高的數碼3C領域。如在直男社區虎撲,那時總有“拼多多XX店百億補貼上車穩不穩?”的帖子冒出。
經過無數消費者的拼單“測試”,這樣的質疑如今已少了太多,“百億補貼”從“全網最低價”升級為“全網大牌最低價且正品”的代名詞,“安全下車”、“認準百億補貼”的共識已深植在年輕一代消費者心中。
野馬財經得到的數據顯示,目前“百億補貼”已經成為拼多多頂流頻道,每天有超1000萬人在百億補貼挑選商品,涵蓋數碼、美妝、生鮮、家電、服裝等豐富品類,供應海量大牌正品,同時95后、Z世代是增速最快的人群之一。
基礎已經夯實,順勢推出品牌旗艦店活動,再合適不過。
說回拼多多的高頻詞——農業。除了補貼和資源傾斜,拼多多也在科研方向大膽做了些嘗試——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 * STAR)旗下的新加坡食品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院(SIFBI)合作,研究植物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年前,拼多多啟動了另一個農業科研項目,開發一種更便于攜帶且成本更低的農藥殘留檢測儀。
“拼多多正朝著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和日用品平臺的目標努力”,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表示,未來5年,拼多多將繼續通過與地方政府和農業機構合作,加大對農戶的技術培訓,用技術賦能農業生產,助力鄉村振興。正因如此,拼多多在加碼“百億補貼”之時,特別堅持對農產品和生鮮繼續零傭金的價值策略。
關注農業,無論是情懷,還是商業考量,拼多多的這一初心,都值得思考和借鑒。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