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子:發“捷報”,股價不漲反暴跌,背后暗藏玄機?
4月29日,比亞迪電子股價下跌超12%,跌至43港元以下,總市值跌破1000億港元。昨晚,該公司發布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營收198.9億元,同比增長132.24%;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22.92%。
比亞迪電子首季營收利潤同比增長,但環比大跌,引發了市場情緒。而事實也表明,環比數據比同比數據更有“殺傷力”。
收入環比大跌,利潤率降至冰點
“現在的股票價格是基于去年的業績預期,今年首季報發布后帶來隱憂,可能是估值下降的原因。”一名分析人士告訴AI財經社。2020年比亞迪電子全年業績實現高增長,其中第四季度主營業務也創造了優秀的成績。
依據比亞迪電子2021年首季財報,營收198.9億,凈利潤8.08億,環比2020年第四季度分別下降7.9%和26.5%。
業界擔憂的還有比亞迪的口罩收入。2020年,比亞迪電子在疫情下展現出了中國制造業的高效率,快速增加口罩生產線。有業內人士曾就此評價:疫情期,比亞迪電子3天出設備圖紙,7天完成口罩機的研發制造,還迅速發動了10萬員工,建成2000條口罩生產線,最大日產量達1億只。
口罩“副業”在特定時期為比亞迪電子實現了一定創收。但有觀點認為這只是比亞迪電子在疫情下的“一次性收入”,后期想要依靠口罩業務實現突破形成醫療產業的難度較大。疫情后,比亞迪電子口罩業務,被認為很大程度上不可持續。
此外,利潤率持續下降,也引發市場的擔憂。瑞信點評,比亞迪電子首季收入符合預期,但毛利率遜色。比亞迪電子2021年首季利潤率只有4%,較去年一季度的7.2%有大幅降低。去年第三季度,比亞迪電子利潤率高點超過9%,此后一路下降。
業內猜測,利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與上游元器件的漲價有關。元器件的價格上漲,直接體現到下游公司的利潤表現上。機構預測,電子元器件的漲價趨勢至少延續到2021年的第二季度,而悲觀的看法認為今年內難以改善。
而比亞迪電子是否能在下一季度實現利潤率的改善,市場存疑。
多方面原因疊加,導致比亞迪電子在一份看得過去的季報之后,股價依然大幅走跌。
寄望蘋果和汽車電子業務
盡管比亞迪電子第一季度財報不樂觀,引發股價下跌,但多位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從長期來看,對比亞迪電子在一定程度上持看好態度。
比亞迪電子是具備能夠大規模提供塑膠、金屬、陶瓷、玻璃、復合板材等系列結構件和整機設計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由于其背靠華為、小米、蘋果等大廠,也被稱為“下一個富士康”。
在蘋果業務上,蘋果iPad組裝業務的加入,有利于比亞迪電子在與富士康等廠商的競爭中提升份額。招商電子曾預計,蘋果的長線需求,有望在未來幾年給比亞迪電子帶來數百億元營收以及數十億元的利潤。
在安卓業務上,盡管對于華為的組裝業務和零部件業務出現下滑,但小米等其他安卓廠商的訂單提升,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彌補。
此外,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游戲設備等新型智能硬件出貨量增長,也為比亞迪電子帶來了可預見的持續增收。業內判斷,比亞迪電子來自這部分的收入有望在未來三年突破150億元。
隨著手機市場趨于飽和,作為手機零部件和組裝龍頭的比亞迪電子也在進行轉型,瞄準新興的智能汽車電子業務。
在這一新興業務上,比亞迪電子聚焦汽車多智能媒體中控、智能網聯、通信模塊等產品,其主要的智能車機系統已被母公司比亞迪集團在2019年采用。這一用于車廠配套的中控系統已經于2020年內實現量產。去年全年,比亞迪電子來自汽車電子業務的營收約為18億元,占總營收的2.49%,同比增長近14%。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汽車的主流。市場預計,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3.8億輛,市場規模可達千億以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汽車電子領域,比亞迪電子背靠集團汽車業務優勢,未來成長可觀。
而短期看空長期看多,是股市常態。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