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王石開啟“創業第二春”,SPAC成大佬造富新方式
據媒體報道,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正在籌備發起設立自己的SPAC,未來計劃在美上市。此次組建的SPAC將傾向于尋找大健康、運動科技及城市生活更新領域的合適企業和投資機會。
8年前,面對多元化發展,王石曾說:“雖然中國不斷涌現其他的機會,但萬科必須專注房地產。”
如今,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的王石要專注于投資了嗎?
王石的“創業第二春”
據報道,王石主要通過在美股上市SPAC瞄準大健康、運動科技及城市生活領域公司。為什么要關注大健康呢?這與其自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003年5月22日14點37分,王石成功登上珠峰。52歲的王石成為了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在此之前,他曾被醫生診斷可能下半輩子將在輪椅上度過,但是此后四年王石成功登上11座高峰。
在此期間,王石擔任萬科A(000002.SZ)的董事長,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王石一年中有近1/3的時間在外登山、跳傘、玩極限運動等。因此,有股民批評他“不務正業”。
在2017年6月30日萬科股東大會上,歷經知名的“寶萬之爭”后,王石正式辭任萬科董事會主席。
此后,王石雖然活躍在資本圈,不過并未直接參與實業。如今,70歲王石設立SPAC是要開啟“創業第二春”了嗎?
SPAC又被稱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其自身并不營運任何業務及資產,而是在申請上市集資后,SPAC幫助目標公司完成并購,目標公司得以借此上市。
就目標公司來說,相比傳統的IPO,SPAC所需時間更短,有著“確定性高、流程簡單”等優點。
同時,SPAC模式缺點也很明顯,由于最終成交價是并購雙方談出來的,所以企業的股權價值或會被嚴重低估。
對于公眾投資者而言,這種模式類似于抽盲盒式投資,投資者并不了解投資標的。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曾經直接向公眾警告不要僅僅因為追隨名人,就輕易投資SPAC。畢竟,SPAC繞過了傳統IPO嚴格的審查,在信息公開、財務情況等很多核心合規指標方面,對散戶都很不友好。
王石與妻子田樸珺的“大健康”布局
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后的王石,如今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務正業”了。對于此次設立SPAC瞄準大健康、運動科技及城市生活更新領域的企業,王石早有涉獵。
在“寶萬之爭”結束后,退休后的王石投身于賽艇、綠色環保、公益慈善、攝影等領域,而王石早期與大健康聯系最密切的便是與華大基因(300676.SZ)。
華大基因是華大集團旗下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獨角獸”。華大基因的招股書顯示,王石為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獨立董事,任職時間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
期滿之后,王石于2018年8月4日宣布出任華大集團董事會聯席董事長一職。如今看來,出任華大基因獨立董事可以算是王石著手“大健康”的開端……
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8年夏季高峰會開幕主題論壇上,王石再次宣布助力南昌的“大健康”產業。王石表示,“南昌作為一座英雄城,在水上運動、大健康方面是可以走在前面的,我愿意在這方面助一臂之力”。之后,王石還于2019年對四川宜賓進行大健康現狀考察。
在2019年底,王石與美國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ger Kornberg以及國內知名大健康領域投資機構東方高圣創始人陳明鍵發起創立中以海德,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新藥研發孵化平臺,首期目標致力于功能性治愈乙肝的創新藥研發。
王石還曾于2020年4月2日率萬科員工集體捐贈2億股萬科股票,共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同時作為在深圳創立和發展起來的企業,王石希望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能積極參與并大力支持深圳市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這也是王石布局大健康的又一重大舉措。
熱愛各類極限運動的王石,還創立了體育公司“深潛”。深潛DeepDive是“體育+教育+互聯網”的綜合性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平臺,以賽艇運動為特色和切入點,以遍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深潛城市中心為核心線下場景,以“RockRow”APP為核心線上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用戶提供運動社交、健康管理、賽事運營、知識付費等全方位健康服務。
一邊著力大健康,一邊王石還和田小姐(田樸珺)時不時秀個“恩愛”。王石和田樸珺的戀情,始于2012年,彼時,地產大亨和80后女星相差30歲的愛情引起諸多爭議。
2015年4月1日,田樸珺通過某品牌官微發布了名為《因為你,更愛自己》的文章,稱王石曾向其求婚,不過遭到她的拒絕,理由是田樸珺覺得兩人都太忙沒時間結婚。就在王石離開萬科446天之后,王石在紐約的“亞洲創變者”頒獎典禮上,終于承認了田樸珺王夫人的身份,發布獲獎感言時王石表示:“Thanks to my wife Meme.(謝謝我的老婆田樸珺)”。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
值得注意的是,王石背后的女人,也在布局大健康產業。2011年11月23日,田樸珺和郝秀華兩人各出資5萬元成立了北京玖陽晟禾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玖陽晟禾”)。
2014年9月,玖陽晟禾與相關企業對外投資,成立了深圳市圣樸駿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00萬元,其中玖陽晟禾出資270萬元,華大基因出資50萬元,普泰金融出資18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健康養生管理咨詢等。
隨著該公司的成立,也意味著田樸珺跨足大健康領域。如今,王石設立SPAC,尋找大健康、運動科技等領域的合適企業,正式開啟其“創業第二春”,轉型為投資人。
2020年以來,SPAC熱潮席卷全球,全球通過SPAC繞過傳統IPO模式上市企業呈爆發式增長。在美股市場,有一半的IPO項目為SPAC。2020年一共有248家SPAC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總共籌集資金達820億美元,占全年美股IPO的56%,遠高于2019年59宗的募資規模136億美元。
不久之前,鄭氏家族富三代的鄭志剛成立SPAC,計劃以“ ARTAU”為證券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Artisan Acquisition計劃籌集3億美元,將傾向于尋找在醫療保健、消費以及技術領域的合適標的。
今年年初,老牌PE基金春華資本也闖入了SPAC市場,春華資本成立了第一家SPAC公司Primavera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PCAC”),該公司將以PV.U的股票代碼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募集3.6億美元,并購標的聚焦于業務重點布局在中國的消費領域公司。
近兩年,眾多玩家切入SPAC市場。2020年,中信資本成立了中國首家國企背景的SPAC。2018年,香港前財政司司長、黑石集團大中華區前主席梁錦松注冊名為新風天域的全球首家非美國公司登陸紐交所的SPAC。
在更早之前,太平洋證券子公司——正奇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于2015年發起了SPAC現金殼公司,后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此前也有消息傳出,由賈躍亭創辦的法拉第未來也計劃通過SPAC上市。
為什么SPAC模式會成為一個爆點呢?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之所以去年起火爆,主要原因我覺得還是錢多,然后就是美國市場提供了這么個機會”。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認為,“隨著美國對中概股監管的趨嚴,在美中概股的日子十分難過,特別是對于準備在美上市的國內企業來說,需要做好危機應對準備,這也直接導致很多企業家入場SPAC,最終目的仍是為了消除赴美上市不確定因素”。
如果以這種方式收購的目標公司大獲成功,對于SPAC發起人來說,名利雙收,因此,他們愿意為此賭上自己的信譽。
發起人主要出一小部分資金,數目大概是SPAC上市募資額的3%-5%左右,數額較大的SPAC百分比會相對小一些。
如果并購沒有做成,SPAC解散而交易費用已經花掉,所以有可能失去100%出資,但同時回報可能是相當可觀的。
若并購成功,根據規則,發起人可以拿IPO全部融資額的25%,相當于用很低的出資額就拿到25%的股權(或者上市后發起人的資產份額占20%),這是相當高的杠桿。如果發起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交易成功,回報會非常高,而且由于時間很短,所以IRR(內部收益率)會非常高。
從成本方面來看,投資人最希望的是能找到快速退出的通道,企業通過SPAC上市,發起人持有的就是已經上市公司的股票,除受制于適用的禁售期的規定外,流動性較高,縮短了傳統投資并購的退出周期。
“但是,SPAC模式并非毫無風險,SPAC殼公司在成功并購前可能會遇到操作風險等,例如在信息披露上弄虛作假等。”宋清輝進一步解釋稱。
猜你喜歡
華大發布聲明回應王德明舉報,華大涉及多起名譽權糾紛案件
5月9日,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官網發布聲明稱,近日,王德明通過社交媒體不斷造謠,編制各種視頻、文字資料,惡意詆毀華大業務和相關管理人員,對關心華大的朋友造成干擾。華大基因年凈利至多跌33%,股價一年已腰斬
“基因測序”龍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華大基因還有多少泡沫?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市值跌去4成
近日,華大基因披露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由于新冠疫情帶來的紅利不再,該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進入下行通道,另一方面,華大基因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