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杏仁升級為“未來醫生”,聚焦一站式醫療服務新打
4月15日,企鵝杏仁宣布品牌升級,由企鵝杏仁集團升級為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旗下原全科、專科門診業務,將由“企鵝醫生”升級為“未來醫生”。
未來醫生四個字有天然的科技感和未來感,與集團定位“用科技,使高品質的健康與醫療服務變得人人可及”相一致,品牌升級背后,體現出企鵝杏仁用科技賦能醫療長遠發展的決心。
在5G、大數據、AI等技術的加持下,互聯網醫療產業迎來井噴。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近1980億元。隨著互聯網醫療進一步普及,市場規模將有望持續增長,2021年或近2840億元。
疫情后時代,國家層面諸多政策連續出臺,利好信號釋放,“互聯網醫療”再次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概念,企鵝杏仁也邁進了新的階段。
此次品牌升級,給企鵝杏仁的醫療服務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新品牌未來醫生將繼續致力于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深耕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
融合線上線下,打造醫療生態閉環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普及,互聯網醫療的深層潛力將被激發,邁入高階發展階段。
在醫療消費升級場景下,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賦能醫療,通過為患者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醫療服務閉環。
其實,這種醫療生態閉環模式的誕生并非偶然。
在成立之初,企鵝醫生就專注個人和家庭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隨著公司的不斷探索,企鵝醫生發現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需要與傳統醫療相結合,于是便布局“互聯網+實體醫療”,開設線下診所,以此打造健康管理閉環服務。
從健康管理平臺,到自建診所,再到打造健康管理閉環,企鵝杏仁動作不斷,但其背后的邏輯堅定且清晰,即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完成線上和線下結合的一站式醫療服務體系。
疫情后,企鵝杏仁在規模、數據、業務等層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過去的2020年,企鵝杏仁進行了新的嘗試:積極抗擊疫情、布局職場健康管理、國內首家MOB開業、成立2支10億元規模的醫療產業基金……這一年,是不斷積累與沉淀的一年,企鵝杏仁形成了一套從健康服務到消費醫療,再到嚴肅醫療的完整體系鏈。
2021年,企鵝杏仁邁進了新的階段,此時進行品牌升級,也意味著開啟了新的里程碑,賦予未來科技化、智能化醫療的更多可能性。
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向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而互聯網醫療或將成為破局的關鍵。在品牌升級后,未來醫生將繼續改善醫療需求所面臨的效率不足的問題,積極推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變革,成為中國醫療服務結構的重要一環。
未來醫生搭建了從全科、專科以及線上輕問診到隨訪康復等一站式健康管理及醫療服務,截至目前,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線上擁有45萬名認證醫生,線下擁有規模領先的診所網絡:超過100家門店,覆蓋15個城市,包含全科診所、專科診所、手術中心和醫務室等多種業態。
借助差異化打法,建立行業競爭優勢
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28部門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其中,“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作為該方案的第二項內容,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不得不承認,在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上,互聯網醫療發揮著難以取代的作用。大健康正逐漸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
此外,疫情助力了互聯網醫療的普及和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互聯網醫療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目前,在互聯網醫療市場,互聯網醫療的業態也更加豐富。通過差異化打法,未來醫生構建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消費平臺,并借此確立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受益于零售業務,以醫藥電商為主,借助其自身的巨大流量,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脫胎于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則以家庭醫生切入,爭奪垂類市場。
此外,好大夫、丁香醫生、春雨不斷打磨C端服務;以微醫、好大夫在線為代表的公司聚焦互聯網醫院模式;高調回歸的百度健康、被字節跳動收購的百科名醫也依然在行業內不停探索。
不同于其他互聯網醫療的優秀同行,未來醫生另辟蹊徑,在嚴肅醫療方向、深度疾病管理方向深耕,業務覆蓋了醫療服務的全場景,真正實現了為患者提供“診前咨詢-診療支持-送藥上門-診后指導”的一站式體驗式醫療健康服務。
從診前、診中、診后的維度,線上到線下的維度,建立從全科、專科以及線上輕問診到隨訪康復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及醫療服務,未來醫生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周全的解決方案。
如今,互聯網醫療賽道愈發熱鬧,市場上品牌繁多,這也意味著行業會面、同質化嚴重,醫療服務參差不齊的問題。此外,互聯網醫療還面臨著行業門檻高、投入大、回報期長等諸多挑戰。
經濟學家宋清輝曾指出,互聯網醫療市場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增速,目前行業已趨于飽和,互聯網醫療企業應該尋求模式各異的發展之路。
在互聯網醫療早期競爭異常激烈的局勢中,主流的發展思路是在線上與線下運營之間做出抉擇,而企鵝杏仁堅持線上、線下并重的運營模式,如今未來醫生新品牌的誕生,其實是集團多年布局的水到渠成。
巨頭加持,產業前景明朗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近1980億元。伴隨著政策利好和用戶接受度的提升,市場規模將有望持續增長,2021年或近2840億元。
千億級別的互聯網醫療市場,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在疫情的催化下,行業產生了新的變量,進入快車道。
巨頭們紛紛加入了互聯網醫療的戰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公司均進行了密集布局。其中,阿里、京東依靠流量優勢自建品牌,以醫藥電商切入市場;騰訊則通過投資的方式,“連接”互聯網醫療生態,并借助AI、大數據層面的優勢賦能相關企業。
作為騰訊醫療健康戰略布局的重要版圖,企鵝杏仁(現未來醫生)在今年3月28日簽訂了與騰訊云醫的戰略合作,推動了醫生服務網絡的共建,也為企鵝醫生驅動醫療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企鵝杏仁(現未來醫生)CEO王仕銳表示,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體層面,健康的發展都是重中之重,在2021年這個新階段,互聯網醫療企業要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隨著個人和醫院對于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和信任程度的提升,這兩年,互聯網醫療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補充,更像是一種必要。
如今,互聯網醫療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作為一門關乎國計民生的長期生意,若想把握風向,還需要回歸行業本身。面向未來的全新就醫旅程,未來醫生打造體驗式、場景化、全周期生命管理,在探索中找尋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歡
三度闖關港交所,沒有科技屬性的圓心科技只是個“紙老虎”?
圓心科技一條腿已邁入港交所,但這無疑只是新的起點,未來能否講出盈利故事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互聯網診療出新規,平安好醫生大跌,年內市值蒸發超1300億港元
平安好醫生盤中大跌超3%報32.9港元/股,總市值37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