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張近東“質子求生”,碧桂園楊國強“借船出?!??
在蘇寧自救之戰當中,蘇寧置業成為排頭兵。
據工商信息,4月12日,蘇寧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質滁州蘇寧置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數額1000萬元,質權人為新余瀚宇碧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穿透后發現,新余瀚宇碧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碧桂園集團存在關聯關系,前者法人周錦新同時擔任佛山南海區碧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該公司由碧桂園旗下國強公益基金會控股。
這不是蘇寧置業第一次向碧桂園求救。
今年3月23日,蘇寧置業將旗下江蘇銀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物業)股份質押給碧桂園生活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碧桂園服務),出質股權數額為3001萬元,與注冊資本金相當。
近期有市場消息稱,碧桂園將并購銀河物業,交易對價30億元,股權質押實為交易之保證。截至發稿,蘇寧和碧桂園均未置評。
碧桂園之外,興業銀行、恒大和阿里也是蘇寧置業的質權人。
今年1月,蘇寧置業股東蘇寧電器出質部分股權給興業銀行南京分行;1-3月,蘇寧置業還多次出質股權給恒大人壽保險。
去年12月,蘇寧控股集團全部股權被質押給淘寶,與此同時張近東將6.5萬股蘇寧置業股份出質給淘寶。
對于這筆股權質押,蘇寧易購方面當時表示:“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合作,對蘇寧易購戰略發展和正常經營無實質影響。蘇寧30年來創新發展,離不開戰略合作伙伴和有關部門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挑戰,蘇寧充分調動智慧零售前瞻性布局的優勢,實現了企業的穩健發展。蘇寧和阿里長期保持良好合作,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拓展線下商業場景。”
資深行業人士分析稱,股權質押融資一般要打5折。股權質押融資對企業而言貸款成本低、時間快,且對上市公司股價影響相對較小。
去年年末,張近東宣布下個十年蘇寧要聚焦主業,“該砍的砍,該轉的轉”。
江蘇足球俱樂部是蘇寧砍下的第一刀, 2月28日,江蘇足球俱樂部(原名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發布公告稱,由于各種無法控制的要素疊加,俱樂部無法保障繼續征戰賽場,即日起停止運營。創下“中超球隊奪冠即解散”的尷尬紀錄。
江蘇足球俱樂部即為蘇寧置業100%控股。
2005年蘇寧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截至2020年6月,蘇寧置業的總資產885.27億元,凈資產145.94億元,營業收入12.47億元,凈利潤為1.02億元。據克而瑞公布的數據,2019年和2020年蘇寧置業全口徑銷售額分別為89.3億元、179.1億元,位列房企第169位、第134位。、
銀河物業為蘇寧置業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張近東持股65%,蘇寧電器持股25%,兒子張康陽持股10%。張近東實際控制著銀河物業77.5%的權益。
截至2020年,銀河物業在管面積5979萬平方米,合約面積7998萬平方米。在管項目包括商業物業、科技辦公物業、高端住宅物業、產業園區物業、公共服務物業等。
蘇寧置業是蘇寧電器除蘇寧易購外最重要的資產。在母公司聚焦主業的大戰略下,蘇寧置業被視為蘇寧智慧零售線下最大的流量入口。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指出,在當前地產和零售企業股權被收購的情況下,商業地產的發展規模是比較大的,如果蘇寧本身參與了合作,不排除后續地產業務的擴張也會有調整。另外,在當前特殊時期,轉讓股權能夠增強現金流,對于企業首先是一個正面效應,但后續也要關注類似合作是否會影響包括零售、地產等相關板塊的業務。
蘇寧置業還要再挨幾刀?未來在蘇寧體系內如何定位?尚待觀察。
分拆物業公司上市募資,是近年來地產開發商頗為普遍的動作。
截至去年末,已經有超過40家物業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其中有38家左右的物業公司登陸港股市場,3家左右登陸A股。
需要注意的是,和2019年相比,投資者對物業股已經趨于冷靜,市場對其估值正在下調。此前第一服務、世茂服務、合景悠活等開盤即破發的情況便是警鐘。但不管怎樣物業平臺如果上市,對于母公司拓展新的融資渠道,至少是個利好。
蘇寧電器選擇質押或變賣物管公司股份,而非謀求分拆IPO,或因債務壓力太大,短期內需要輸血。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蘇寧電器的總負債高達2995.4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539.99億元,短期借款497.34億元,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230.03億元.
2020年上半年,蘇寧電器的營收為1232.43億元,同比下降11%;凈利潤7.84億元,同比下降69.6%,經營性現金凈流出6.12億元。
碧桂園服務是物管行業龍頭,2018年6月它從碧桂園集團分拆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截至2020年末管理項目3277個、服務業主424萬戶,在管面積3.8 億平米、合約面積 8.2 億平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全年營收157億元,是目前二級市場物業板塊營收第一。此外公司還手握百億現金及等價物。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曾公開表示,公司今年的在管項目或會超4000個,并提出五年要實現一千億的營收目標。
目標遠大又不差錢的碧桂園服務開啟“買買買”模式,去年24.5億收購滿國康潔環衛公司,15.2億收購城市縱橫(電梯廣告商),以及較小型的港聯不動產物業、嘉凱城和各地的區域性物業公司。
在傳出30億收購銀河物業同時,碧桂園服務還有近49億元收購藍光嘉寶的“物業最大宗并購案”仍未落錘。
如若30億元對價屬實,碧桂園給蘇寧的報價溢價率比較高。作為對比,今年年初恒大物業15億元并購浙江雅太,后者在管面積超8000萬平方米;在管面積是銀河物業的兩倍的藍光嘉寶,報價不過50億元——在管面積僅6000萬平米的銀河物業,即便算上蘇寧商業綜合體帶來的附加值,值不值30億元也需要打個問號。
銀河物業目前覆蓋全國超200個城市,項目包括商業綜合(各地蘇寧廣場)、住宅和售樓處、產業園區(小鎮和物流中心)、辦公樓以及公共服務,在江蘇省的項目數量遠多于其他省份。
猜你喜歡
國美為什么老融不進電商基因?
當下,家電行業都在艱難度日,美的裁員,蘇寧被予以“ST”警告,小米集團一季度凈利潤腰斬……急于發展不可取,國美還需蟄伏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