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將云長跑進行到底
2020年5月8日,金山云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成為美股中唯一一家中國純云服務廠商,也是繼2007年赴港上市的金山軟件、2018年赴港上市的小米集團、2019年國內科創板上市的金山辦公之后,雷軍執掌的第四家公司上市。
金山云IPO發行價定為每股17美元,上市當天開盤價20.37美元,盤中一度暴漲40.24%,收盤報23.84美元,市值達47.74億美元。面對市場的追捧,雷軍表示,這說明一方面金山云干得好,另一方面,生逢其時,在這個時間點,全球投資者對云服務的認可度達到一定高度。疫情為云服務做了一次普及性宣傳,因為大家在家辦公、在家上學,對云服務應用是個巨大的機會。
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為云計算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看到機會積極參與競爭的,不僅有手握重金、資源和人才的巨頭們,還有眾多創業公司。在云計算這一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長的賽道,云巨頭們步步緊逼,中小云廠商又前赴后繼,金山云是如何建立競爭優勢,又如何保持競爭力的?
早期戰略
在云計算發展早期普遍不被看好時,金山董事長、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雷軍卻很有遠見的認為,高品質的云服務將是新時代變革的動力。他積極推動云計算落地,于2012年成立了金山云。當時,任何一家打算進入云計算的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未來不確定性,連最早入局的阿里云都還在摸索,國內沒有成功先例可循。
大家都知道,云計算是一場長跑,但沒人知道要跑多久,而且云計算業務屬于重資產,需要持續投入,金山云能否長期跑下去、公司實力能否支撐起云業務,成為金山內部的討論焦點。
2013年底,金山云業務上線,小米等成為其早期客戶。2014年,經過董事會連續19個小時會議,金山內部達成了“All in Cloud”戰略共識。當年底,金山對外宣布,不僅要“All in”做云,還要在未來3~5年對金山云投入10億美元。雷軍后來說,“我們講的這個‘All in’云服務是金山愿意拿出它幾乎所有的資源賭這件事情,我覺得今天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這種不怕死的決心,向死而生的勇氣,做金山云我覺得沒戲。”
早期做云的公司多是大廠,國際有亞馬遜云,國內有阿里云。面對巨頭林立的云市場,金山云要怎么干,怎么生存下去呢?雷軍說,我們不是巨頭,不能干大而全,能不能專注在幾個行業?能不能專注在頭部客戶?能不能走跟阿里云差異化的路線?這是第一個大的戰略。雷軍還為金山云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云服務不一定要做到第一,但必須是前三前五。可見,從誕生之日起,金山云就沒有走燒錢的路,而是基于自身背景與特點,制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與發展路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2013年開始國內手游玩家數量快速增長。金山云首先選擇打入游戲市場。金山公司有十幾年的游戲開發經驗,從單機版到網絡游戲等成熟的游戲產品體系為金山云提供了天然土壤。金山云發現,95%以上的游戲故障發生在網絡波動上,而對于一個爆款游戲來說,一次服務的中斷意味著損失幾十萬到上百萬元。結合游戲客戶需求與云技術,2014年金山云率先發布了游戲云,并承接了中國手游市場最火的“全民奇跡”云業務。好游戲對于技術產品的考驗是極致的,“全民奇跡”上云的成功,證明了金山云過硬的算力、性能、穩定程度,確立了金山云在游戲行業中的頂尖地位。
2016年,金山云發布了游戲云一體化解決方案,即為游戲公司提供包括主機、架構、運維、監控、評測服務、投放的綜合服務。針對日益火爆的電子競技類游戲,金山云率先推出了電競云;同年還上線了游戲廣告平臺。2016年底,金山游戲云綜合服務上線、運營游戲1000余款,其中熱門游戲占比達40%。金山云一躍成為游戲云的領導者。
繼游戲之后,金山云決定進軍視頻領域。此選擇一方面源自內部客戶需求,一方面來自外部視頻市場發展。基于小米用戶數據,金山云成為了全國最大的云存儲提供商,而視頻和圖片存儲市場的快速增長,讓金山云看到了視頻云的發展潛力。與此同時,直播、短視頻等新的視頻形態開始流行。2015年6月,金山視頻云正式上線,在當年9月3日大閱兵中,金山云為今日頭條的視頻直播提供了云服務。據統計,今日頭條當日并發用戶峰值超過200萬,流量峰值約1.2Tbps ,而當日卡頓率僅為0.5%,業界最低。同年,金山云推出了移動視頻云平臺,采用了業界先進的商用編解碼方案與編轉碼系統。2016年6月又推出了支持秀場、游戲、電商、教育等多場景直播的視頻云整體解決方案。金山云從編解碼到內容分發、SDK直播等方面進行產品打磨,逐漸成為視頻云的領跑者。
通過滿足業內頭部客戶的需求,金山云在游戲、視頻領域的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大廠往往是行業內的風向標,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抓住了頭部客戶,便把握住了大部分行業需求。金山云高管表示,爭取到頭部客戶,就可以看到最高標準的需求,專注把這些需求做出來,就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除了明確的戰略,金山云能在早期競爭中快速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金山系與小米的支持。成立伊始,金山云就為金山系、小米提供云服務,前者包括金山軟件、西山居、獵豹移動等,這些內部客戶可以更好地幫助金山云優化產品。在拓展新客戶時,金山云還可以從雷軍、金山系的背書中獲益。金山云CEO王育林曾提到,雷軍的標簽、光環對我們的簽約落地絕對有幫助。傳統行業決策者要確認這個供應商是靠譜的,品牌價值十分重要。
經過不懈的努力,2017年金山云位列中國云計算前五,沖入第一陣營。
數據來源:IDC
發展與上市
2018年前后,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云服務市場,市場環境發生了改變,競爭進入了下半場。早期以互聯網公司上云為主的時代接近尾聲,市場進入客戶以傳統企業與政務為主的發展階段。此時,阿里、騰訊、華為等紛紛加大了云投入;青云、華云等展開了新一輪融資;亞馬遜云旗下的西部數據正式開服,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新形勢,金山云除了鞏固與擴大在游戲、視頻等互聯網領域的優勢,還逐步向金融、政務等行業發展。金融云對穩定和安全的要求比互聯網行業更嚴苛,加之受行業律法、法規的限制,競爭門檻高,很多云廠商被擋在了門外。2018年,金山云開始提供金融云解決方案,開創了一站式端到端的公有云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金融機構在滿足監管要求和實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服務中國建設銀行和華泰證券等領先金融機構,金山云在金融行業取得了領先地位。
通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金山云逐漸發展出一套極具特色的方法論,即“抓重點行業的頭部客戶、打造核心產品、布局重點場景、逐步豐滿完善能力”。在重點垂直行業,通過不斷復制上述成功模式,金山云一直位于云賽道的前列。
然而,隨著IaaS發展成熟、PaaS快速增長,在云計算這個注重規模的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金山云漸漸無緣第一梯隊。IDC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84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57.1%,PaaS市場同比增長64.4%;前五大云廠商的市場份額達到76.7%,金山云被計入“其他”。
在疫情的刺激下,公有云廠商加速向邊緣云、私有云等領域滲透,紫光云、中國電科云、中國電子云等生力軍紛紛加入政企云市場,加上原有私有云市場的新華三、浪潮、曙光、VMware,以及大批開源軟件服務商等,競爭趨于白熱化。
金山云承受著競爭的壓力,面臨著發展的挑戰。從2017到2019年,金山云的營收分別為12.36億元、22.18億元和39.56億元,但凈虧損逐年增加,虧損主要來自昂貴的服務器帶寬與機架等基礎設施成本、大量的研發投入、獲客成本提升引起的高額營銷費用等。其中,三年IDC費用(帶寬、機架成本)分別為10.33億元、18.905億元和28.566億元,占成本費用大頭。同期,金山云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而且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現金流出持續增加,入不敷出,需要持續融資。
隨后金山云啟動了IPO并成功赴美上市,此次上市對于金山云的發展尤為重要。據招股書披露,IPO獲得的資金50%將用于升級和拓展基礎架構;25%將用于技術和產品研發,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技術和物聯網方面;15%將用于拓展生態系統和擴大國際影響力;10%則用于補充公司運營資金。
金山云上市后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17.29億元,同比增長72.6%,虧損額1.1億元,同比收窄70%。雖然虧損狀態有了明顯改善,但前三季度累計虧損仍高達8.45億元。當季金山云的研發費用為1.676億元,比上一季的2.308億元下滑了27.38%。
目前國內云計算行業只有阿里云實現盈利,行業特點是客戶越多計算規模越大、時間復用越好(如一組服務器,上下午、晚上可以分別服務三撥客戶),越具有規模效應。阿里云之所以率先盈利,不僅與客戶數量有關,還與客戶結構有關:其長尾小客戶多,對資源的使用可以被分散到流量波谷中,小客戶們帶來了收入卻無需新增成本。金山云以前多服務行業大客戶,2017-2019年高級大客戶(年收入貢獻70萬元以上)產生的累計收入分別占到了總營收的93.7%、95.3%和97.4%,其中前三大客戶在2019年營收貢獻占比分別達31%、14%和12%。隨著業務發展,金山云將逐步改變過度依賴大客戶的局面,爭取早日盈利。
不僅金山云,優刻得UCloud、青云等中小云廠家,同樣面臨巨額虧損。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小云廠商盡管走得很艱難,但仍通過確保中立性、提升研發與服務能力、集中發力細分市場等努力,希望有所突破。2020年1月成功闖關科創板的優刻得表示,不從事下游客戶(如電商、網絡社交、游戲、軟件等)的業務,不與客戶發生業務上的競爭,使得客戶業務數據在私密性方面得到更高保障。青云通過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建設穩定安全的全棧云產品,實現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的統一架構交付,即建設“四位一體”的云平臺。七牛云則在2017年接受了阿里巴巴戰略投資。
即便如此,中小云廠商的生存空間仍被云巨頭們不斷壓縮。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攻堅與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與之相對的,蘇寧云商城于2020年4月底停止運營;持續虧損的美團云宣布同年5月底關閉云服務。中小云廠商們在夾縫中求生存,十分不易。
未來前景
受疫情影響,全球企業都在積極上云。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云計算正全面步入2.0時代,以云原生為代表的理念,已成為進一步釋放云計算價值的核心推動力。云原生,即“為云而生”,應用可以直接在云平臺上運行或輕松地遷移到云平臺,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技術,云平臺的彈性與分布式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快速部署、按需伸縮、不停機交付等得以實現。據咨詢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2年75%的全球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2021年新年伊始,金山云就發布了全新云原生全景圖、云原生產品矩陣和最新Serverless產品。隨著云原生產品的Serverless化,企業客戶將避免繁瑣的運維工作與閑置資源浪費,人力、資源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金山云高管錢一峰提到,對于云原生的一般演進路線,第一步是推出主流的產品,第二步是完善覆蓋的場景,第三步是把產品應用到全生命周期的實踐中,實現服務化。金山云繼2020年10月發布的三款云原生新品,即全新裸金屬服務器、云服務器、極速云盤之后,此次又推出了全新Serverless產品,包括容器實例KCI和Serverless容器服務KSK。對于視頻直播場景,金山云采用了容器實例,實現了秒級彈性擴容與任務執行計費,既能保障性能,又具備成本優勢。從主流產品到典型場景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務,金山云正以其一貫的方法論,將“云原生”理念一步步變為現實。
除了擁抱云原生,在夯實現有領域市場地位的同時,金山云進一步向物聯網、醫療等垂直領域延伸,與小米及其他物聯網企業合作,探索新興市場機會,并在AIoT生態圈中不斷創造協同效應;通過與擁有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增強云服務綜合實力。
隨著國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新基建浪潮的推動,以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逐漸深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云時代正迎面而來,云計算的核心競爭力正逐步發生改變。IDC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AI云服務市場規模達10.9億元人民幣,相比2019年上半年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在AI云市場,金山云尚未有突出表現,在各個智能技術領域,金山云AI能力與領先者存在明顯差距。
數據來源:IDC中國
在云巨頭們的陰影下,還沒有一家真正成功的中小云廠商。云市場盤子雖然足夠大,但競爭在加劇,洗牌加速,對金山云來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金山云CEO王育林表示,商業邏輯的本質是,公司做的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的事情。我們會對項目有所選擇,做對的事,持續地做,這樣才會不斷增強能力。云計算行業的發展前景已被證實,只要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不用特別在意競爭對手,堅持在各自的賽道持續往前走就好。
雷軍在金山時常說,金山是一家有夢想的公司。有夢想,有堅持,才能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