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們,也別讓干嘉偉跑了
投資人干嘉偉迎來了他第一個IPO:怪獸充電。
這個IPO很重要,奠定了我們重新認識干嘉偉的角度:投資人。
按照上市首日收盤21億美元的市值,干嘉偉在怪獸充電個人投資上,能拿到的賬面回報是4000萬美元(合約2.6億元人民幣)。這還沒算上高瓴可能的carry——高瓴從天使到最后的基石投資,參與了怪獸充電的每一輪融資,最后以11.7%的持股,為第二大股東。
僅看4000萬美元,這筆回報算多,也不算多。入門投資行業3年的“準新人”,第一個IPO便小賺幾個億,確實不錯。但對早已財富自由的干嘉偉來說,又似乎不算多。
對干嘉偉來說,怪獸IPO的事件本身比數字有著更大的意義,這成就了他“投資人”身份的一個里程碑。
就“運營合伙人”、“投資合伙人”這類抬頭而言,在大基金通常是兼職身份。那么干嘉偉的高瓴的合作關系到什么程度呢?這里有三個事實:第一,干嘉偉在高瓴的人民幣基金中有出資;第二,干嘉偉個人和高瓴有聯合投資項目;第三,高瓴的投后服務,尤其在運營增值部分,干嘉偉參與很深;所以,用來定義干嘉偉和高瓴之間關系的,就不是個簡單的兼職或全職的抬頭,而是“從募資到投資到投后的全方位緊密合作”。
在認識投資人干嘉偉之前,我們有必要再重申大眾對他的認知:“地推王”,是銷售和團隊管理經驗極其豐富的職業經理人。
成為高瓴運營合伙人之前,干嘉偉是阿里的中供鐵軍代表人物,后來在美團又打造了一支地推鐵軍。而美團成為O2O領域最后的贏家,與干嘉偉的加入不無相關。后來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干嘉偉用10個月時間,完成了兩家公司線下團隊的整合——“極其艱巨的任務”,寫了《阿里局》的作者和陽如是評價。
干嘉偉對美團有多重要?朱嘯虎在2019年的感慨可窺見一斑。“阿干(干嘉偉)選擇去美團很大原因是阿里投了美團。阿里的戰略投資在那個時間點上確實對戰局起到了關鍵性的轉折作用”。
2011年干嘉偉加入美團,正是O2O“千團大戰”時,十年后,在拉手網投了不少錢的朱嘯虎便有上述的感慨。也有人對此的解讀是: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職業經理人,有時候起到了關鍵作用。說的其實就是干嘉偉的重要性。
O2O,或者說后來與大眾點評合并后的美團,這門生意,歸根到底比拼的是誰能在線下取勝。線下,是干嘉偉最有把握的一塊。“Offline這塊我之所以有把握,是因為我擅長人的培養,就是之前馬老師講的‘借假修真’”。干嘉偉說。
共享充電寶也是看線下的生意。你說它的門檻是充電技術,但如果你打開共享經濟的貼吧,最常見到的帖子便是招共享充電寶代理,上面有一千種共享充電寶的品牌可以選擇,甚至你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品牌。但它又不是一門主看品牌的生意,品牌的競爭力也形不成壁壘,在市場上,唯一重要的是線下的覆蓋率,在消費者有需求的那時那刻那個地點,能借到你的充電寶。
舉個例子。2020年5月,第三次殺入共享充電寶的美團,據稱項目再次啟動時,就開始瘋狂地推,拉起了百城大戰,通過人海戰術快速實現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覆蓋率。這正是干嘉偉擅長的領域。
張磊曾公開說,高瓴2017年投了東南亞電商SEA2.3億美金,張磊后來說把干嘉偉“借給”對方兩周,結果干嘉偉幫著對方搞了6個月,用中國市場完整驗證過的方法論幫助SEA把線下、電商、地推這一套重建了一遍。
2017年,也是干嘉偉以運營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高瓴的時候。這一年,高瓴帶上清流,從天使輪到B輪,一年三次投錢給怪獸充電,其中A輪是高瓴領投。2019年全行業僅有怪獸充電一家拿了融資,這也是高瓴領投的。
對動輒操盤上千億的高瓴來說,共享充電寶看起來不是個多大的買賣。易觀的數據顯示,2019年這個市場的交易規模是70億元人民幣,按著40%-80%的增速,2024年會達到500億元。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持續最大增速3年,才能達到一個完美日記腰斬后的市值。
但這樣還能讓大哥帶著小弟一起投錢,很大程度顯示了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必然來自干嘉偉——他有著參與美團O2O燒錢大戰,最終勝出的經驗——無可媲美的經驗。
共享充電寶同樣是覆蓋線下的商業模式,燒錢的程度無論如何也不會超過美團。于是,我們看到了2018年高瓴再領投輪怪獸充電時,干嘉偉個人也跟投了。
而干嘉偉,也成了怪獸充電的七輪融資里,唯一的個人投資者。我數了數,截止到基石投資,參與其中的一共18家VC/PE+產業(淘寶中國)+干嘉偉。充電寶畢竟是共享經濟的遺留產物,是當下認知門檻最低的一類商業模式,所以不難理解有這么多VC和PE參與,但越是如此,也越能證明唯一個人投資者干嘉偉能參與其中的分量。
現在,怪獸充電IPO,將成為他從“職業經理人”轉向“投資人”的關鍵。
干嘉偉加入高瓴快4年,但他出現的角色更多的是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對內對外輸出自己的商業/產業經驗。自加入后,很少有公開報道稱干嘉偉在高瓴投資了哪個具體的項目,更多的是他用高瓴運營合伙人的身份談論企業運營和銷售管理方法論,再者是他作為高瓴的投后“寶刀”——頂尖的產業人士,做標準的行業研究+運營增值打法。這也是高瓴做完百麗私有化之后又敢于劍指格力、飛利浦家電乃至百勝中國的底氣所在。
對干嘉偉來說,他要的肯定不止是自己經驗的輸出。他要的,是成為一名真正的投資人。“成功的窄門客觀上只有那么幾扇,應該想辦法進去。”2019年與普華資本合伙人張鼎對話時,干嘉偉如是說。投資人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三扇窄門。
1999年認為互聯網是未來,干嘉偉從浙江省燃料公司跳槽去了阿里,成為阿里中供(銷售)的一員,拿到了馬云親自頒發的阿里巴巴第一份銷冠獎狀,干到了阿里銷售副總裁,也是阿里中供鐵軍的代表者。
2011年王興6次飛去杭州邀請干嘉偉加入美團,干嘉偉問了三個問題:這事大不大?這哥們以后能拍進互聯網前十人嗎?他們是不是正好缺我?于是我們看到了他為美團帶來的增值。
同樣他在選擇高瓴的時候,這三個問題也是適用的。高瓴和張磊,在一級市場的地位毋容置疑,而也正是有了像干嘉偉這樣的商業經驗人物加持,使得高瓴有用“運營增值”做超大案子的底氣。
對干嘉偉來說,他已經穿過阿里鐵軍的窄門,穿過美團的窄門,現在他來到的是投資人的窄門。干嘉偉追求成功,喜歡持續贏,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身份加持,且每一次他都干得不錯。
但從職業經理人到投資人,他還面臨一定的考驗。一名投資人,需要sourcing、判斷能力以及最后項目的回報。
公開資料來看,干嘉偉個人投資從2015年開始,至今一共投過8個項目,分別是輕氧(洗護平臺)、花生便利(自動售貨機)、番茄便利、松鼠拼拼、快陪練、怪獸充電、小胖熊(家裝服務)和小飯柜。
這個8個項目,其中6個的創始團隊不是來自阿里,就是來自美團。也就是說,作為投資人,干嘉偉已經有天然Sourcing優勢。干嘉偉曾說,他的同事就是他的朋友。投資朋友,是投資人最常見的Sourcing。龔虹嘉投海康威視拿到了近千億回報,因為胡揚忠是他的朋友。劉芹投小米之前,已經跟雷軍認識了7年。
但僅是朋友,就直接給錢,并不是干嘉偉的風格。而且,投朋友只是個標準的天使投資策略,要走職業投資人的路徑,他顯然要再進一步。
干嘉偉喜歡做有把握的事情。仔細看,他投的這8個項目也是他所熟悉的銷售行業。這奠定了他投資的判斷基礎。干嘉偉對自己的優勢也很了解——在一篇自述里,他曾說,“如果把創業歸為0到100,我擅長的是從10到100。”選擇自己熟悉行業的項目,他的銷售經驗和理論便能為其賦能、為其增值。
最后我們來看回報——這是投資人輪成就的最重要一項指標。截至目前,這八個項目里,怪獸充電是第一個IPO的項目。而其他如松鼠拼拼,2019年時早已頻頻傳出倒閉。
干嘉偉說自己擅長從10到100,但投資領域中,項目能否撐過0-10,也是關鍵的一環。高瓴從天使輪就參與了怪獸充電,也給了正好加入高瓴的干嘉偉,一個參與項目全程的機會:從0-10,從10-100。
干嘉偉是何等人?一個從小就是一個有自己想法,且執行力超強的人。根據《阿里局》記錄,1986年干嘉偉在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念大一,認為這個行業腦體倒掛(指在相同條件下腦力勞動者的收入低于或等于體力勞動者的收入),退學做生意。為攢本錢,在烏鎮酒廠做搬運工,一個月賺280元,而他做工程師的父母工資加起來也就300元。后來他利用雙軌制倒騰鋼材,在“萬元戶”時代,他月入時不時已過萬。后來錢花完了,又回到公司上班,且再次考上大學。接著就是我們見到的互聯網履歷。
2019年與張鼎的對話里,干嘉偉說,馬云認為銷售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他在阿里里受到很大影響的銷售理念,而王興則是在對整個商業、戰略的理解,對他影響很大。
毋容置疑,現在,高瓴和張磊對他的投資影響也會是最大的。在高瓴的這幾年,雖不見具體操盤項目的信息。但他個人一直在準備:
2019年他個人出資參股為嘉資本,成為這家投資機構最大的股東,既做投資,也做LP投資了高瓴的人民幣基金。此后的2020年,他作為法人注冊了三家公司:兩家咨詢公司,一家投資公司。
在2019年的那場對話里,張鼎問干嘉偉:有沒有什么理解和判斷是你與當下大多數人背道而馳,但自己深信不疑的?他回答是成功的路徑,并認為靠運氣很難持續贏,很可能到最后收割勝利果實的不是自己。
“沒把握的情況下去買彩票搏一把,那不是我的性格。”
猜你喜歡
東南亞中小型企業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數字化轉型投入1300億美元
到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的GMV規模有望增長至3300億美元,實現20%的復合年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