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能否在聲音賽道沖出重圍
2月1日晚,埃隆馬斯克又一次展現了他頭號“帶貨王”的影響力,讓發行一年來不溫不火的硅谷應用Clubhouse一夜躥紅,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語音社交App。事實上,類似的“開房聊天”軟件在國內早已出現,但此次Clubhouse的走紅才真正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聲音賽道。
加之視頻、音樂、游戲市場趨于飽和,互聯網大廠也開始瞄準“開墾率”較低的音頻市場。2020年6月字節跳動推出番茄暢聽App,產品日活已突破1000萬。騰訊音樂也于今年1月收購懶人聽書,新派平臺正積極地畫野分疆,試圖建立行業新秩序。
此外,音頻賽道中的另一巨頭喜馬拉雅也頻頻被曝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但隨后喜馬拉雅相關人士出面予以否認。
不容忽視的是,“音頻第一股”荔枝在上市一年后也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從2020財年Q3開始扭虧為盈。最新披露的2020財年Q4財報顯示,在NON-GAAP準則下實現凈利潤540萬元,2020財年Q3實現凈利潤60萬元。
顯而易見,沉寂已久的音頻賽道開始有了復蘇的跡象,各路人馬匯聚于此,勢必帶動新一輪“耳朵經濟”。
音頻界的B站
從荔枝最新的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其2020Q4營收為4.203億元,其中音頻娛樂收入達4.147億,占比高達98.67%,這里的音頻娛樂收入是指直播打賞類收入和虛擬禮物互動收入,這樣的收入結構不免讓外界質疑,其營收模式是否過于單一?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出乎意料地直接,他坦言這類擔憂是多余的?!捌鋵嵭枰q證地去看,任何一個能真正上規模的事情,都必須要專注和用心的去做一段時間。要做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必須要專注投入,讓這個方式達到足夠大的規模,才去做第二個?!?
賴奕龍更愿意將荔枝比作“音頻里的b站”,主打UGC,內容的產生全部依賴于用戶,這很像B站的Up主,B站早年營收也比較單一,主要依賴于游戲直播,現在已經向廣告投放和會員付費過渡。
而且直播互動打賞這種模式漸趨成熟,在國內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較高,用戶的消費習慣已逐漸養成,將其作為營收主力是無可厚非的。而從國外來看,像美國的互聯網巨頭 Google 和 Facebook 等,也是大規模單一營收來源的公司。
當然,如果想要維持現有的業績增長,拓寬新的收入渠道也至關重要。在和“宿敵”喜馬拉雅及蜻蜓“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荔枝拓展了內容付費業務。最新數據顯示,荔枝在內容付費方面的增速已達100%,聽眾可以支付每月幾塊錢的訂閱費訂閱自己喜歡的播客,或者選取播客的部分收費內容單獨購買。
“荔枝未來會發力播客訂閱和廣告這些營收點,但過渡需要時間。先把一個商業模式做得足夠好、足夠大,再擴展其他。”賴奕龍補充道。荔枝雖然在內容付費形式上還處于不斷探索階段 ,但在音頻社區生態的建設上,已逐漸形成了一套“共生”體制。
要想形成良好的音頻社區生態,降低頭部播主的流失率、扶持新播主的成長、刺激優質內容的產生、增加粉絲粘性和活躍度等都是重中之重。2020財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成本為11.347億元,較上財年的9.102億元增長25%。成本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收入分享費的增加,這里的收入分享費是指內容創作者激勵計劃所產生的費用。
從2020年9月25日起,荔枝推出“回聲計劃2.0”,對所有內容創作者進行長期扶持,計劃重點關注創作者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和成長,全面推出流量及變現扶持——根據播放量折算收益,將聲音變現,同時對新主播提供流量傾斜,加速其成長。
荔枝借助平臺優勢,將播客、文字創作者、音頻愛好者多方聚集,以線下沙龍的形式共同剖析行業熱點和痛點,形成自治“工會”,新老主播在平臺的撮合之下輔車相依,如同自生式的音頻“熱帶雨林”一般。
而另一個導致營收成本居高不下的因素則是研發投入。荔枝2020財年研發費用為2.253億元,同比增長43%,占全年15億總收入的15%,主要原因是荔枝堅持自主開發底層技術,力圖將荔枝的錄音功能打造成為聲音版 “美圖秀秀”,可以將主播的聲音美化甚至做到變聲,讓每個用戶能夠輕而易舉地向主播身份轉化,讓“人人都是播客”成為可能。
雖然互聯網巨頭倚仗著自己財大氣粗的優勢,在音頻賽道一擲千金,不惜成本購買音頻版權,借助自身優勢攜上游資源強勢入場,但賴奕龍表示,“他們進來太晚了,如果早點進來就好了,這個市場就會更大,因為巨頭的進入對市場會起到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
在被問到荔枝如何應對巨頭競爭問題時,賴奕龍回答道:“他們肯定不像我們那么苦地去做產品、運營這些事,荔枝的特點是在產品和運營方面下了很大苦功,我相信這一點是完全可以跟大平臺競爭的。”
其實像b站等一眾視頻App,也正在將視頻音頻化,即使關閉手機或PC屏幕,視頻的聲音也能夠繼續播放,從而做到同音頻軟件一般的效果,賴奕龍表示:“有機會我們也想嘗試可視化的播客,都在相互滲透,最終將音視頻做到一體化,這種嘗試也挺好。”
荔枝播客與車載場景結合
除了常年深耕于產品的雕琢和社區的運營,荔枝今年還單獨推出了垂直音頻內容平臺“荔枝播客App”,之所以要獨立于 “荔枝App”,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年齡段不同。荔枝App的用戶畫像很年輕,90后用戶占比超過90%,但在相對成熟的人群中滲透率較低,所以荔枝寄希望于拿出“荔枝播客App”作為一支奇兵,來爭奪更廣泛的市場。
二是從多終端應用的角度考慮。播客的節目形式不僅限于單個主播的敘事,而更多以兩人聊天為主,多為觀點的表達和碰撞,內容也更多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與早期的車載電臺有些類似,但隨著互聯網的接入,節目選擇將更加多樣。在美國,播客的滲透率非常高,超過一半的人有每周聽播客的習慣,這說明聲音與汽車這一場景是高度契合的。
智能汽車也為荔枝開拓應用場景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通過自身豐富的內容庫、社群運營的經驗以及業內領先的技術,率先與各大智能汽車制造商建立合作。在最新的財報中,荔枝集中披露了與小鵬汽車、比亞迪以及華為在車載AI互動領域已開展合作。
借助智能算法,產品可以收集用戶的使用偏好,進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車內音頻需求。隨著智能汽車保有量的逐年攀升,在可預見的將來,車內智能AI語音互動將會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
與此同時,VC投資人在荔枝布局車內智能AI互動的過程中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業務上,五源資本幫我們牽線了做汽車芯片的‘地平線’,他說你們想與汽車廠商合作,不要只盯著應用程序植入,芯片等底層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睋蓹嘈畔?,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是荔枝重要的投資方之一。
在被問到接下來的一年里,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時,賴奕龍講到“我們希望在智能汽車上做一些新的東西出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東西。因為最終汽車帶來的用戶不僅局限于汽車,它會帶來全場景的覆蓋,從手機到汽車,再到音箱,幾個生活場景連起來,用戶的使用體驗將會非常順暢?!?
互聯網誕生伊始,為滿足視覺愉悅的應用開發從未停止過,從PC到手機,游戲、電影,幾乎將“眼球經濟”開發到了極致,而聲音賽道尚是一片藍海,潛力巨大。5G網絡的覆蓋大大降低了聲音時延,智能終端能夠輕易地通過語音調控,讓AIoT不再只停留于幻想之中。屆時音頻賽道的頭部玩家——荔枝,將以何種姿態沖出重圍,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