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自動駕駛”商業化還需2年,國內市場空間超千億
近年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已經成為我國礦業生產企業的共識,伴隨著國家對智慧礦山建設的鼓勵和逐步推進,礦山自動駕駛已經在我國各大礦業企業展開測試和試運營。
由于礦山多在偏遠地區且工作環境惡劣,導致司機的招聘和管理尤為困難,加之各級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的極度重視,以及企業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的強烈需求,礦山幾乎成為對自動駕駛剛需最強烈的場景之一。
3月30日,辰韜資本在北京發布《礦山自動駕駛賽道研究報告》,報告詳細分析了礦山自動駕駛的市場空間、技術難點和商業化前景。
報告認為,國內礦山自動駕駛市場規模超千億,露天煤礦的土石方運輸是最適于自動駕駛推廣應用的場景,其市場空間超過450億元/年。由于目前技術、供應鏈、法律法規尚未成熟,以及需要礦業企業深度支持配合,國內礦山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還需要2-3年時間,預計2022-2023年將開始實現商業化應用。
圖2:礦山自動駕駛商業化時間預測
自動駕駛將給礦山運輸帶來多重益處
放眼全球市場,國外礦山自動駕駛商業化已超過10年,卡特彼勒、小松等工程機械巨頭,力拓、FMG、必和必拓等礦業集團已經有了成熟的礦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運營數據。
自動駕駛對于礦山運輸最大的價值在于減少現場作業人員數量、提升人員安全水平。除此之外,礦山引入自動駕駛還有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輸效率、優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優點。
圖3:礦山自動駕駛的優勢和價值
運營成本方面,無人駕駛系統替代駕駛員,可以節省駕駛員人工成本,同時可以節省后勤成本、有效降低燃油消耗、輪胎等易損件消耗。
以露天礦為例,運輸成本占礦山開采總成本的50%以上,在礦用卡車整個生命周期,燃油成本占比通常在40%以上。巴西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淡水河谷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采用無人駕駛可使燃料成本下降10%、車輛維護費用降低10%、輪胎磨損降低25%。
運輸效率方面,傳統人力無法滿足車輛24小時運輸,而無人駕駛系統可以滿足車輛全天候運營。澳大利亞礦業技術集團2017年初稱,在他們礦上,人工駕駛下每輛礦卡每年可工作5500-6000小時,而在無人化后每年能工作7000小時。另外,據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商FMG集團測算,其137臺自動駕駛礦車生產效率比傳統人工運輸提升了30%。
在優化管理方面,無人駕駛系統可進行實時運營數據、大數據分析,通過集中管控,對車輛運輸、協同生產、應急處理等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監測和集中控制,可從全局優化的角度提升整體運營性能。同時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能,有效解決產能低谷期人員負擔重、裁員等問題。此外由于整體工作人員減少,可以大幅降低管理復雜性。
國內礦山自動駕駛市場空間超千億元
我國礦產儲量巨大,礦石和土石方的自動駕駛運輸是個萬億級的市場。其中,2016年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煤炭為15980億噸,鐵礦為840.6億噸;礦產基礎儲量為:煤炭2492.3億噸、鐵礦201.2億噸。由此可見,礦石和土方運輸是一個萬億級的龐大市場,自動駕駛運輸潛力巨大。
根據辰韜資本測算,國內礦山自動駕駛每年的市場規模總額超千億,其中露天煤炭和鐵礦的土方剝離運輸市場規模大概分別在450億/年、150億/年左右,每年新車銷售帶來的自動駕駛升級市場規模約為58.75億/年,僅這三項帶來的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總額為658.75億/年。此外存量礦用車的自動駕駛升級市場約有320億,有色礦、砂石骨料礦、水泥礦等其他礦種也有部分適合進行自動駕駛改造,僅以砂石骨料礦為例,2015年至2019年我國產量維持在170億噸-190億噸之間。
圖4:國內礦山自動駕駛市場超千億
其中,最適于推廣自動駕駛應用的是露天煤礦的土石方運輸場景。近年來我國的煤礦露天開采比例一直在增長,從2005年的5.1%增長到了2018年的25%,而且露天煤礦市場集中度也很好,截止至2018年,超過60%的露天原煤產能來源于40余座大型、特大型露天礦山,這將非常利于自動駕駛方案成熟后進行規模化復制。
已形成頭部企業,深耕場景將是未來商業壁壘
由于礦業開采行業的特殊性,以及國外自動駕駛方案價格較高,國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難以進入中國市場,這一定程度上給了我國企業發展空間和機會。
與國外主要由OEM提供自動駕駛方案不同,國內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商以創業公司為主,包括踏歌智行、慧拓智能、易控智駕、希迪智駕、躍薪智能等。其主要原因是:礦山無人運輸解決方案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自動駕駛技術,還需要調度與車隊管理、車聯網通信等技術。因此,國內大型裝備企業多傾向于與無人駕駛初創公司深度合作,自身則專注于前裝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與測試,如線控底盤、傳感器整合等。
圖5:國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
近5年來,國內創業公司加快了礦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和運營探索,各家公司都已經開始小規模的車隊測試運營。多家企業已經拿到商業化訂單,但多為試點項目,尚未參與到礦山的正常生產作業環節中。
辰韜資本認為,深耕礦山場景將是礦山自動駕駛企業未來的商業壁壘。在辰韜資本看來,礦山自動駕駛商業化主要有以下關鍵:一是需要對整體系統的試運行和調優,包括自動駕駛車輛、中央控制平臺、協同作業模塊、生產管理等;二是生產效率提升,尤其是常態化夜間作業效率;三是自動駕駛零部件及算法的成熟,使自動駕駛車輛能穩定、可靠的運行;四是需要將自動駕駛與礦區正常生產作業節拍進行融合匹配。
圖6:國內礦山自動駕駛企業測試及商業化進展
從商業化進展以及技術成熟度來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三家頭部企業,分別為踏歌智行、慧拓智能、易控智駕,但三家目前都處于商業試運營、實地部署測試的初級階段,自動駕駛的工作效率尚未與人工駕駛持平,特別是夜間作業還未進行常態運營。其中,踏歌智行、易控智駕都達到了人工駕駛效率80%-90%的水平,并進行了夜間駕駛測試。目前大部分創業公司部署的車輛在35輛以下,離大規模商用還有一段距離。因此,不排除有后來者居上的可能。
在融資方面,礦山自動駕駛賽道早期并未受到過多關注,資本多把注意力放在Robotaxi、干線物流等賽道。辰韜資本在早期就關注到了礦山自動駕駛賽道發展趨勢和市場空間,并參與了踏歌智行和易控智駕的早期投資。目前這兩家企業也走在了礦山自動駕駛商業化前列。
圖7:主要礦山自動駕駛創業公司融資情況
目前礦山自動駕駛公司大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融資輪次多為A輪到B輪,大部分公司完成了從天使輪到Pre-A、A輪的2-3次融資,融資總額從幾千萬到幾億人民幣不等,頭部公司估值尚未超過20億人民幣。
猜你喜歡
Robotaxi爆發前夜,國內自動駕駛急著IPO
集中沖刺IPO的背后,既是對資金的渴求,也是進一步加速商業化的必然要求。“流血上市”不是終點,而是新階段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