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的投資原則與方法:A股投資的萬能鑰匙
王亞偉投資不拘泥于一種類型,該穩健的時候穩健,該激進的時候激進,價值和成長也是一樣。要做到和諧統一,不可偏廢,靈活務實,不拘一格。這樣的話才能夠應對不同市場的變化。
市場對王亞偉的投資風格似乎總是捉不準、摸不透。本文將盡可能全面還原王亞偉的投資思路,以供投資者借鑒學習。
一
投資四原則
王亞偉始終把握四項原則:獨立思考、理性投資;穩扎穩打、控制風險;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動態調整、優化組合
1.獨立思考、理性投資
王亞偉崇尚獨立思考,他認為,要想獲得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必須要從充斥市場上的各種聲音中冷靜下來,獨立思考。堅持獨立思考,注定王亞偉不可能隨大流。他在篩選股票時,甚至有意識地重點發掘基金行業重倉股之外的股票,而不在最熱門的那些大白馬上投入過多精力。
王亞偉自己表示,尋找投資機會,自己喜歡挖掘不被大家重視、被市場忽視的一些投資機會,在那些領域,可以慢慢研究、慢慢挖掘,沒有人跟你搶,而且投資成本可以控制得比較低,如果花了工夫去研究,而且別人沒有研究,容易被低估,這樣未來獲得收益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然后用組合的方法去投資,這是一種確定性比較強的操作收益來源。
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仔細研究,不拘泥于投資法則的條條框框,采取靈活的操作策略。
市場的演變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浮躁心理是投資大忌。要了解自己、了解市場并尊重市場,隨時評估市場的變化,同時還應始終保持一種謹慎的心態和獨立的思考。
王亞偉多年來一直強調“市場是值得敬畏的,我們應該以謹慎的心態獨立思考,不隨大流”。他堅持認為專業投資者需要通過獨立思考,形成一套能夠體現自己風格并適合自己運用的投資方法,投資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自己對市場本身的認識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別人走,失去主見。要想獲得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必須要從充斥市場上的各種聲音中冷靜下來,獨立思考。這是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必須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過濾能力,才能抓住事物的關鍵,不然就會迷失方向。投資是一件寂寞的事情。最后扣動扳機的只能是一個人。公開信息并不意味著我和你掌握的一樣多。大多數人是拿起報紙讀他人解讀的觀點,人云亦云,真正讀原著、靜下心來思考的人很少。
王亞偉并不認同以價值投資或投機來鑒別不同的投資風格。他認為,價值投資與投機的唯一區別是投資者有沒有對股票作過認真仔細的研究。在2009年7月9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王亞偉對此作了詳細的闡述。他認為,目前社會對于價值投資存在一些誤區。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無須標榜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投資業績會說明一切。“是否是價值投資,取決于如何投資、在什么價位投資,與誰在投資、投資什么無關。比如,巴菲特經過研究,在8元的價位買了比亞迪,這算是投資;如果只是聽說巴菲特買了比亞迪也跟著買,即使有機會在8元以下買入,也只能算是投機,因為這種行為是跟風,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如果經過仔細研究,發現一只ST股的未來預期價值遠高于當前價格,那么在低位買入的行為也是價值投資,而一旦價格高于未來預期價值之時還去追,就屬于投機了。”
2.穩扎穩打、控制風險
王亞偉始終堅持“追求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的原則。在牛市中投資,應回避資產泡沫,保持一種謹慎的心態,堅定追求“安全邊際之上的收益”。風險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因為大家對風險的認識是不盡相同的。什么是風險?什么時候風險最低?基金經理的判斷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人選出來的股票是不一樣的,這使基金在市場上的最終表現也不一樣。
在對風險認識的基礎上,王亞偉一直倡導有業績支持的成長型投資,而且成長本身的穩定性、持續性在投資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僅要看上市公司當年的增長,還要看能不能保持至少3~5年的良好增長,“只輸時間不輸錢”,還要看安全邊際是不是足夠大。但是對于安全邊際,如同風險一樣,不同的基金經理理解也是不同的。王亞偉關注的安全邊際,是考慮到了公司一些隱蔽的價值之后的安全邊際,更為靈活。
只有完全理解“在既有原則下,靈活多變”的精髓,投資者才能明白王亞偉為什么會不拘一格地選股。查閱華夏大盤基金的定期報告會發現很多“陌生”的重倉股,甚至有些股票從傳統的基本面分析并不出彩,其擅長的重組概念股似乎與倡導“有業績支持的成長股”概念沖突,這些與投資者通常理解的價值投資不一致。一些人因此對王亞偉的投資風格產生質疑,認為他偏離了價值投資。
3.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王亞偉說:“我的投資風格是尊重市場、挖掘市場中被低估的投資機會。投資重組股和價值投資并不沖突。我關注重組股,是因為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蘊藏著很多投資機會,對此視而不見是不負責的。但我從來不依據內幕信息去投資重組股,我只依靠三點:公開信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
他首先會選定一個即將迎來高速發展的產業,然后自產業上游向下尋找適合的細分行業,然后才是個股。這樣做是優中選優,最大限度提高了選股命中率。
4.動態調整、優化組合
王亞偉在篩選股票時,甚至有意識地重點發掘基金行業重倉股之外的股票,而不在最熱門的那些大白馬上投入過多精力。在華夏大盤基金重倉股的組合上,較少看到某個階段最熱門的行業和股票,體現出與基金行業重倉股的強烈反差。人是無法抓住自己的頭發脫離地面的,較大程度上地偏離這些被同行過度持有的熱門股票,才使得華夏大盤基金取得遠遠超越基金業同行的業績。
“一只股票好不好,不應該孤立地去評估,而要以全市場的角度綜合考量。如果有比它更好的,那它就不是最好的。以最優替換次優,組合整體就得以優化。”王亞偉非常注重股票的階段性價值,這與相當多的基金經理長期持有白馬股的策略迥然不同,他賣股票時也很少賣到最高點。“我賣掉甲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乙,盡管甲還有20%的上漲空間,但乙有50%的上漲空間。”按照這樣的優化組合的操作方式,換手率自然也會比一般的基金經理要高一些。
二
投資方法
1.成長股的復利和安全邊際
投資最重要的是一個復合收益率,復利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如果你能夠持續穩健地賺錢的話,時間長了你自然會獲得十倍的收益。
王亞偉一直倡導有業績支持的成長型投資,而且成長本身的穩定性、持續性在投資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王亞偉認為,不僅要看上市公司當年的增長,還要看能不能保持至少3-5年的良好增長,“只輸時間不輸錢”,還要看安全邊際是不是足夠大。
對于安全邊際,如同風險一樣,不同的基金經理理解也是不同的。王亞偉關注的安全邊際,是考慮到了公司一些隱蔽的價值之后的安全邊際,更為靈活。
2.重組股投資的奧秘
王亞偉認為,投資重組股和價值投資并不沖突。重組股是我國證券市場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蘊藏著很多投資機會,對此視而不見是不負責的。很多股票是否會重組、誰來重組、如何重組,其實已經有足夠多的公開信息了。如果公開信息不夠充分,就通過換位思考加上合理的推測。但是,即使仔細研究公開信息了,也作了合理推測了,投資重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就需要借助組合投資來解決。
舉例來說,在投資組合里,精心挑選了20只潛在的重組股,如果未來一年有60%成功實施重組,平均每個月就會有一只,從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孤立地看某只股票是成功了,但就整個重組股組合而言,單月的成功概率僅為1/20。
組合投資也決定了王亞偉持股集中度更為分散,只有極個別特別有信心的股票才會超出基金凈值的5%,大多數情況下單只個股投資比例占基金凈值的0.5到2個百分點,較好地分散了非系統風險,依靠寬廣的選股面選出一批具有超額收益的個股,而不是單純依賴幾只重倉股。
王亞偉認為,重組股始終都有機會,過去有,現在也有。關鍵看重組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不是被大家忽視的一種機會。比如說原來的重組都被大家忽視了,現在大家都很重視重組,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被低估的重組股就很難。
從14年的投資歷史來看,投資重組股只是王亞偉投資生涯中一個很短的階段。所投資的重組股,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比例上,都只占投資組合中很小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