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困難的一年過去了嗎?營收利潤雙降,新能源賽道掉隊
“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這是吉利汽車去年8月在半年報中對2020年的整體預期。受疫情影響,吉利汽車2020年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利潤方面,均較2019年有所下滑。
3月23日,吉利汽車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在過去的一年,吉利汽車總營收為921億元,同比下滑5%;凈利潤為55.7億元,同比下滑33%,股東應占溢利為55.3億元,同比下滑32%。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吉利汽車業績才取得了大幅增長,營收環比上漲50%,凈利潤環比上漲40%。
在銷量層面,2020年,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銷量超132萬輛,同比下滑3%,其中轎車銷量下滑11%,新能源及電氣化車汽車下滑40%。不過,全年來看,吉利連續四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全球累計銷量也超過1000萬輛,成為首個實現乘用車產銷突破1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
高端品牌領克銷量的增長為吉利汽車的財報增色不少。據吉利汽車財報,領克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為17.5萬輛,同比增長約37%。上市四年以來,領克累計用戶超46萬,單月銷量均超過2萬輛,且單車平均價格達15.6萬元。
對于2021年,吉利汽車將銷量目標定為153萬輛,較2020年同比增長16%。盡管財務成績整體亮眼,但對于已在新能源賽道上掉隊的吉利來說,要想走向更遙遠的未來,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又一次嘗試
在用財務數據證明自己依然保持自主汽車品牌“老大哥”地位的同時,外界一直盛傳的吉利全新電動汽車品牌也浮出水面。
3月23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已與吉利控股集團簽訂協議,雙方將以合資方式成立極氪純電公司。據悉,新公司計劃現金注資20億元,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
極氪公司在吉利內部頗受重視,不僅吉利汽車董事長安聰慧出任CEO,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更是親自上陣,擔任董事長一職。據公告,極氪公司主要負責在中國從事研發、采購及銷售包括“極氪”品牌智能純電車型在內的電動出行相關產品。
極氪品牌的推出和極氪公司的成立是吉利在新能源領域內的又一次嘗試。
2015年,吉利將觸角延伸至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彼時,吉利發起了野心勃勃的“藍色吉利行動”,并提出目標: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90%以上。
在隨后幾年中,吉利連續發布了幾何、Polestar(極星)、smart、楓葉汽車、遠程汽車和倫敦電動車等6個新能源品牌,幾乎涵蓋了從入門到豪華的所有車型。不過,“藍色吉利計劃”并未達到預期,過去的一年,吉利共賣出了6.8萬輛新能源車,在全年新車銷量中僅占比5.2%。
但吉利顯然并不死心。2021年2月20日,李書福在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宣告因“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導致“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沒有如期完成”的同時,又提出了“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
計劃之一便是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
為此,吉利與沃爾沃在動力總成等業務層面達成了合并,雙方將以股權合并形式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應用于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高效內燃發動機。
與此同時,“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還包括要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顯然,此次“極氪”公司的成立,正是第二個藍色吉利計劃執行的關鍵一環。
據了解,極氪品牌采用直營模式,首款車型基于“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打造,將于上海車展開啟預訂,第四季度開始交付。未來五年,極氪計劃每年向市場推出至少一款全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極氪品牌的推出,吉利旗下品牌又添一員,同時卻也導致了其產品矩陣更加混亂,更加重要的是,在產品定位和受眾上,極氪很有可能與同樣基于SEA浩瀚平臺打造的領克ZERO Concept 形成競爭。
而當前外界公認的是,在過去的五年中,吉利之所以掉隊,恰恰是因為其產品定位不夠聚焦,資源始終無法高度集中,且常常會出現”自家人打自家人“的局面,從而導致其每個品牌的反響都很一般。
極氪品牌能否獲得市場青睞?吉利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的第二次沖擊能否成功?顯然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第二個增長點?
吉利汽車表示,經過2020年,吉利汽車已正式從“3.0精品車時代”邁入“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 。據悉,當前吉利已經形成了BMA、CMA、SPA和SEA四大全球化基礎模塊架構。
其中,歷時數年斥巨資研發的“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則是承載吉利制勝“智能化”野心的平臺。
公開信息顯示,吉利“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可以覆蓋轎車、SUV、MPV等全部車型,基于該平臺研發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可大幅提升至700公里,百公里加速在4s內,動力電池20萬公里內無衰減。
據了解,除了吉利汽車旗下品牌,吉利“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也已被授權給多家品牌,無論是近期官宣造車、并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的科技巨頭百度,還是電子制造巨頭富士康和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都已表示會基于吉利“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打造智能純電車型。
吉利汽車表示,“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當前的合作品牌已超過8家,已展開研發車型超過16款,并通過與騰訊等科技公司的合作形成了戰略陣營,未來會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研發、采購及銷售“極氪”品牌等純電車型之外,吉利汽車表示,極氪公司還將整合各類資產和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電動車車型技術、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SEA)使用權、品牌授權、三電技術、供應鏈體系建設及用戶生態建設等。
事實上,純電平臺的授權近年來已經成為車企積極探索的全新業務模式。
例如此前大眾的MEB平臺便授權給福特使用,根據雙方此前簽訂的協議,福特需要購買60萬個大眾MEB平臺,并投資10億美元在德國的科隆工廠生產專供歐洲市場的純電動車。今年1月,北汽新能源也通過將旗下純電BE21平臺授權海外企業使用的方式,獲得了7億元的授權費。
北汽新能源ARCFOX事業部N60項目總項目管理負責人曹琛曾表示,對于第三方來講,與傳統平臺開發相比,平臺共享可為第三方車企帶來30%-40%的降本,同時分攤平臺研發成本,降低零部件的采購成本,并且縮短研發周期12個月,實現較早的現金流和回報。
在新能源賽道上,吉利曾經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在2015~2020年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五年”中不斷被趕超。截至3月23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為22.55港元,下跌6.63%,總市值為2214億港元,尚不足比亞迪和蔚來的一半。
不過,隨著造車門檻越來越低和新入局玩家的越來越多,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漸完善的今天,成熟的造車集成平臺也將會成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