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大火背后:潮汕商人張峻怎樣玩轉資本市場?
3月11日,《你好,李煥英》票房突破51億,榮登中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并躋身全球電影票房前100位。而截至20日18:00,這一數字已經竄至53.08億元。
作為電影出品方,北京文化盡管押對了寶,卻沒有吃上肉。由于選擇保底發行,北京文化僅能增加6000萬到6500萬元營業收入。而此前兩年,北京文化已連續虧掉30億,賺得這點錢實在是無法讓人高興起來。
同樣無法高興起來的,還有北京文化背后的潮汕商人、“富德系”掌門人張峻。5年前,張峻主導參與北京文化定增,然而輾轉騰挪之間,富德生命人壽的9.98億元本金現在已經虧掉將近4個億。
富德生命人壽曾是保險界的黑馬,卻一次次成為“資本游戲”的主角。通過富德生命人壽,“富德系”的目標從地產到農產品、能源,從銀行到電影,資本局越做越大,杠桿也不斷拉升。
當《你好,李煥英》意外地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后,其出品方北京文化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但讓外界不解的是,北京文化背后的“富德系”及其掌門人張峻 ,在這個資本的游戲里,到底下了一盤怎樣的棋?
資本大佬“失算”
春節期間,《你好,李煥英》的高票房收入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作為背后最大的出品方,北京文化的股價也在節后迎來大漲。
但2月18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了一個明顯低于預期的數字:截至 2021 年 2 月 17 日 24 時(票房27.25億元),公司來源于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 6000 萬元-6500 萬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
圖/視覺中國
這則公告一方面坐實了北京文化選擇保底發行的傳言,也表明了北京文化這次“失算”。
所謂保底發行,即發行方向制片方做出一個票房承諾,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即使實際票房沒有達到保底數字,制片方也能從發行方那里拿到約定的分賬數字,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投資出品方的投資成本得到回報。
在董事長宋歌的帶領下,北京文化曾對《心花路放》、《戰狼2》實行保底發行并大獲成功,也成為國內這一發行模式的先行者,這兩部電影分別為北京文化帶來了2億和3億左右的收入,對應的電影票房為11.69億元、56.94億元。
但保底發行的風險在于,如果電影表現超出預期,票房超過保底數字的部分,分賬比例會對發行方更有利。
不過,票房即便好,也不意味著發行方一定會賺大錢。
從出品制作到營銷發行,從院線排片到影院放映,在復雜的分賬規則下,每一部電影背后都有許多人在等著瓜分票房“蛋糕”。AI財經社從業內人士口中了解到,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扣掉9%左右的影業稅、專項基金等項目費用后,影院與院線可以拿到票房的57%,制片與發行只能分到3成左右“蛋糕”,其中制片方拿“大頭”。
以《你好,李煥英》為例,除北京文化之外,還有貓眼電影、阿里影業、新麗傳媒,以及賈玲旗下的大碗娛樂等5家出品方,聯合出品方更是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多達17家,發行與聯合發行方也有8家,北京文化也在聯合發行之列。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18時,該電影累計票房53.08億元,其中累計分賬票房48.51億元,片方分賬已經達到19.13億元。這也意味著如果北京文化不采用保底發行策略,很有可能獲得的收益更高。
隨著預期落空,資本市場也用腳投票,北京文化股價在2月19日觸及6.88元/股高點后不斷下跌,期間一度跌逾20%。按照最新股價5.40元/股計算,公司總市值僅剩38.66億元。
回顧2015年影視行業的高光時刻,北京文化作為傳統影視龍頭之一,股價也一度站上43.17元/股,總市值最高時接近310億元,至今已經縮水9成。
而這背后,損失最大的不是從萬達出走、成為北京文化掌門人的宋歌,而是第一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以及背后的潮汕商人張峻。
瘋狂的“保險黑馬”
張峻出生于廣東普寧,屬于潮汕地區,但因去深圳投奔哥哥并在此創業,之后他一度被稱為“深圳的隱形富豪”。
在資本圈出名之前,張峻最出名的作品是亞洲第一電子商業街“華強北”的新亞洲電子城。這是其赴美留學歸來后從電子產品加工生意向房地產過渡的重要標志,再加上新亞洲花園、新亞洲廣場、新世界廣場等樓盤的開發,這些地產項目被外界視為張峻早期財富積累的重要來源。
在這之后,張峻開始踏入保險業。
公開資料顯示,富德生命人壽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生命人壽,后者的股東包括大連實德、首鋼總公司、廣晟資產經營(廣東國資委旗下),以及創辦了周大福和新世界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鄭裕彤家族控制的2家武漢企業,背景較為復雜。
張峻從這些原股東手中逐漸拿到控股權之后,慢慢把富德生命人壽做大。
尤其是在2008年,總部從上海遷往深圳之后,富德生命人壽靠著如火如荼的萬能險產品、借助銀行代理銷售渠道,資產規模從百億先后站上1000億、2000億、3000億,2016年達到高峰4558.97億元。
圖/視覺中國
2015年6月,保監會核準富德保險控股開業,張峻也被批準擔任富德保險控股董事長。官網資料顯示,富德保險控股旗下有富德生命人壽、富德財險、生命保險資管、富德資產管理(香港)以及富德保險銷售幾大公司。而富德保險控股和富德生命人壽第一大股東均為富德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后者為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富德控股集團的大股東則是張峻。
也是在2015年,富德生命人壽的年度規模保費由2014年的700億元攀升至1600億元,同比增長133.7%,市場排名僅次于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這兩大保險巨頭。
富德生命人壽也因此成為地產跨界保險的先行者,隨后,前海人壽、珠江人壽、恒大人壽等地產商背景的保險公司陸續跟進。
但富德生命人壽真正名聲大噪是在2014年,靠著頻繁舉牌(投資人在股市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 5%或5%的整倍數時,應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等義務)上市地產公司金地集團,最終超過安邦(現大家保險)成為金地集團第一大股東,從而一戰成名。截至目前,富德生命人壽合計持有金地集團29.83%股份。
富德生命人壽再次成為險資舉牌地產公司的“領頭人”,也讓市場見證了保險資本發展的瘋狂。后來的“寶萬之爭”,寶能和萬科背后也都是保險資本在站臺,寶能背后是前海人壽,萬科背后則是安邦保險。
地產股之后,富德生命人壽又大舉加碼銀行股。在安邦保險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之后,富德生命人壽2015年連續4次舉牌浦發銀行,耗資約680億元,目前為浦發銀行第三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在19.81%。當時,富德生命人壽“兇猛”的勢頭一度被市場擔心再次出現“寶萬之爭”亂象,最后浦發銀行時任行長不得不出面澄清。
此外,重慶銀行2019年披露的招股書(A股)顯示,當時富德生命人壽持股6.96%,系2015年港股定增加入,但因為其此前舉牌浦發銀行,或不符合2018年1月《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兩參或一控”(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要求,其股東資格至今尚未獲得銀保監會的批復。
此外,據我們不完全統計,富德生命人壽還持有首鋼資源29.04%股份,持有農產品29.97%股份,持有佳兆業集團25.18%股份,而此前其還大手筆增持中煤能源等股票,在A股和港股的市場布局網絡龐大。
有媒體報道,其中佳兆業郭英成家族也與張峻關系不淺,“富德系”旗下的國民信托就是張峻從郭英成手中接過來的。目前富德系控股富德生命人壽、富德財險、國民信托、匯豐人壽四家金融機構。
在生命人壽剛剛成立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公司注冊資本就從不足14億元增加至107.75億元,目前最新注冊資本已增至117.52億元。而據《新財富》此前報道稱,巨額資金背后,是張峻方面通過持續將生命人壽股權質押給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并繼續用于向生命人壽增資,杠桿風險極高。
進軍影視圈
在資本市場玩得風生水起的同時,“富德系”也瞄上了影視行業,其中重要的動作就是取得北京文化的控制權。
富德生命人壽入局北京文化,還要從后者原大股東華力控股說起。
2010年7月,上市兩年業績仍難有起色的北京文化(時名北京旅游,2005年由京西旅游更名而來,主營旅游業務),迎來華力控股“接盤”。在此之前,京西旅游因為妙峰山、靈山、百花山和潭柘寺、戒臺寺“三山兩寺”的經營權與門頭溝旅游局、農林局聯系密切,并多次試圖與房地產公司重組,但業績表現都不樂觀。
最終,華力控股以不到6億的成本拿下了北京旅游的第一大股東,前者的掌門人丁明山也是地產圈的名人,曾在門頭溝區擔任政協委員、工商聯副主席,不少圈內人對他的評價是“好賭”。
圖/視覺中國
但這次,丁明山沒賭成功,他不僅沒能帶領北京旅游擺脫業績頹勢,自己也頻頻出現債務危機。直到2013年,宋歌的加入為北京旅游帶來一次拐點。
這一年,萬達院線A股上市在即,但當時擔任萬達影視總經理的宋歌,選擇了離職創業,回到自己在2010年創辦的光影瑞星(摩天輪文化前身)。也是那年12月,急需通過轉型“自救”的北京旅游買下了摩天輪文化,宋歌順勢成為北京旅游的副董事長。
北京旅游借機正式進軍影視娛樂圈,并憑借宋歌在摩天輪文化時就開始籌劃的《同桌的你》、《心花怒放》等爆款電影打開了市場。2014年,北京旅游更名“北京文化”,并很快加入了當時的影視并購潮,先后收購了世紀伙伴、星河文化、拉薩群像等影視公司,同時增資了全資子公司艾美影院,僅收購就耗資25.20億元。
2016年,北京文化公司凈利潤以同比23.61倍的速度站上了5.22億元高點,但賬面商譽也達到了15.87億元峰值。
在那幾年,影視圈的并購瘋狂助推了利潤與股價,也埋下了無數商譽之“雷”。商譽本身是一種潛在的創造利潤的價值,可以簡單理解為并購花的錢超出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因為很難可靠計量,通過高估并購資產的價值來調節利潤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但這也意味著,一旦收購的這幾家子公司不能按時完成業績對賭,這接近16億的賬面財富將變成北京文化未來的業績“炸彈”。
當時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在全年利潤只有7984.37萬元的2014年,北京文化的巨額收購資金從哪里來?原來在當年8月,北京文化為此專門進行了一次非公開募資,富德生命人壽作為8個發行對象之一與北京文化有了第一次交集。
宋歌、丁明山、張峻,也正式通過北京文化編織起了新的資本網絡。
事實上,宋歌與張峻早就認識,此前宋歌曾任職的厚德前?;?,正是張峻旗下的資產。2013年夏,富德生命人壽作為主要出資人的厚德前?;鸪闪?,宋歌曾出任該基金的法人與董事長。更早的資料顯示,2008年9月即張峻剛出任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之際,宋歌就獲批成為富德生命人壽獨立董事。
等到宋歌加入北京文化后,很快,富康生命人壽也來了。
2016年4月,北京文化公布的定增報告顯示,此次非公開發行富德生命人壽認購了1.12億股,并因此成為占比15.66%的第一大股東,原大股東華力控股持股比例從29.30%被稀釋至15.06%。按照8.94元/股的非公開發行價格,富德生命人壽此次入局的成本約為9.98億元。
這也標志著,“富德系”正式“控制”了北京文化。
保險巨賈影視圈“水土不服”
“富德系”掌控北京文化后,在宋歌主張的保底發行模式下,北京文化先后押中《心花路放》、《戰狼2》、《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流浪地球》等多部爆款影片。
圖/視覺中國
但富德生命人壽卻沒有嘗到甜頭:瘋狂并購拖累的業績、巨額商譽爆雷的沖擊、資金鏈斷裂,以及高管內訌引發的財務監管調查接踵而至,公司股價一瀉千里,手里的股權越來越“不值錢”了。
北京文化在2020年年報中也表示,2019年世紀伙伴管理中心、運營中心等人員離職,電視劇業務板塊核心團隊流失,核心競爭優勢缺失。而在去年年底,公司掌門人宋歌也辭去了總裁職務(仍擔任董事長)。
雖然富德生命人壽是公司第一大股東,但北京文化自2016年以來常年處于無實控人狀態,這已經讓公司經營決策層面不斷暴露出問題。
1個半月前,北京文化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關于公司聘任新審計機構的提案遭到出席會議有表決權股份的84.1729%股東“反對”,富德生命人壽和青島西海岸成為投反對票可能性最大的股東。但對于交易所的問詢,北京文化遲遲未做回復。
而原大股東華力控股也“自身難?!?,結束了和富德生命人壽的大股東爭奪,在不斷減持的同時,剩余股份被法院凍結,國資“接盤”的消息也沒了進展。
目前,北京文化前三大股東分別是富德生命人壽(15.60%)、青島西海岸(10.87%)、西贊金寶藏(10.29%),債務纏身的華力控股正在逐間淡出。
今年3月3日,北京文化公告稱,因涉及聯合投資糾紛,公司銀行賬戶135萬元被凍結。此前的1月26日,北京文化已經有一筆本金5億元的貸款出現逾期。按照業績預告中披露的數據,2020年公司將虧損6.4億至7.9億元,加上2019年的23.06億,公司兩年虧掉了30億,超過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所有盈利。
此時,“富德系”掌門人張8峻的“定力”仍然很強。按照再融資新規前36個月的定增鎖定期,富德生命人壽早已有了“離場”的權利。
“肯定是因為被套牢了,”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向AI財經社分析,“當初投資的時候肯定沒想到(現在的局面)?!?
從盈利方面看,除北京文化浮虧近40%之外,富德生命人壽在浦發銀行上面也已經浮虧數十億元,而重慶銀行H股定增的16億港元左右的成本,如今也只剩10億左右了。而在北京文化與重慶銀行的投資中,富德生命人壽均是以定增(戰投類,成本低)方式參與,卻仍然被套。
一位常年參與定增的機構人士表示,通過(戰投類)定增收購上市公司股份成本低,但“一般需要和上市公司有溝通才行,對方有反向選擇權?!绷硪晃煌缎腥耸縿t表示,“對相對規模較小的壽險公司來說,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就是獲取較高的風險收益,以此可以做大規模、獲得投資者認可?!钡?,定增有較長鎖定期不能賣出股份,這也意味著風險更高。
可以看出,在資本擴張的道路上,張峻在資本圈的人脈關系幫了他大忙。
這些年來,張峻鮮有公開露面。自2016年初張峻被查的消息傳出后,富德系在資本市場也低調了許多。彼時,北京文化一度大跌。幾個月后,有消息傳出張峻“回歸”。
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上,張峻、陶美縈夫婦以340億的身價排名第76。
這一次,當《你好,李煥英》大火之后,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雖然沒賺多少錢,但好處是,再次檢驗了它們對于電影市場的敏銳嗅覺。對于潮汕商人張峻來說,更在意的是,花在北京文化上的10億成本何時能夠“回本”。
在龐大的資本版圖中,張峻已是輸多贏少,每一次大手筆入局卻不掌握實控權,這也是北京文化在管理與業務經營上雙雙失去方向的根本原因?,F在讓外界疑惑的是,到底是保險巨賈不懂電影,還是“爆款制造機”真的不行了?
猜你喜歡
股神巴菲特“跑路”,全球資本抄作業帶來“黑色星期一”
以跌幅論,亞洲地區奪得了這次跳水的金銀銅牌,排在前3名的是:日經225,-12.4%;韓國KOSPI,-9.12%;臺股加權,-8.35%。奇跡般復活又出幺蛾子,瑞幸咖啡喜歡“折騰”?
建立信任是個漫長的過程,而摧毀或僅僅需要一個舉動、一句言辭。無論是系統出錯還是營銷手段,瑞幸咖啡必然要承擔起對消費者的責任,具體結果如何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今年一季度新經濟公司:募資金額占比95%,香港資本市場面臨重塑
香港前十大IPO里新經濟公司占比達到7成,今年一季度新經濟公司的募集資金占比更是達到了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