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受挫嚴重,攜程二次上市隱憂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大軍中可能又要新添一員。日前,據媒體報道,攜程已在春節前夕向港交所提交了二次上市申請,保薦人為中金、高盛和摩根大通。攜程對此回復稱“不予置評”。
在春節假期結束之后,攜程也開始了一輪新的內部調整。2月22日晚間,攜程CEO孫潔發布內部郵件稱,經過管理層決議,即日起任命譚煜東為機票事業部CEO,方繼勤為商旅事業部董事長,張勇為商旅事業部CEO,陳淡敏為財務副總。郵件還宣布,攜程設立輪值制度,輪值期為一年,攜程集團國際執行副總裁熊星擔任首任輪值COO,負責機票、酒店、商旅、IBU、技術。
這意味著,走過21年歷史的攜程,正在開始謀求新的變化。
早在2019年末,攜程就曾傳出回港二次上市的傳聞。但之后隨著疫情襲來,旅游業在2020年整體陷入一片凋敝,這件事也暫時不再被提起。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攜程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高達42.51億元。而攜程也同時還面臨著飛豬等對手的強勁競爭,如何彌補流量短板、搶奪下沉市場、保住高端市場腹地,也成了攜程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現在,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正在減弱,攜程開啟赴港二次上市,是否能夠為它帶來新的破局?
攜程回港
攜程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在業內流傳已久。早在2019年11月,就有媒體透露稱,攜程已啟動回港第二次上市的計劃,包括攜程CEO孫潔在內的攜程高管已經見了不少香港的投行。2020年4月,又有消息稱,繼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后,港交所也在與攜程、網易等公司洽談二次上市事宜。到了今年1月,路透社旗下媒體IFR披露,攜程計劃在港二次上市,募資至少10億美元,中金、高盛、摩根大通為其承銷商。但對于被傳香港上市的消息,攜程不予置評。
不止攜程,在近期,包括百度、B站、微博等多家公司都傳出了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去年阿里、京東、網易等公司相繼回港二次上市后,又一次中概股“回歸潮”或許即將掀起。
國信證券的投資顧問張權告訴AI財經社,自2020年以來,美國對中概股屢次打壓,去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規定,若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未曾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的要求,則將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同月瑞幸又被曝出財務造假事件,引發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也為中概股們增加了交易所監管收緊的風險。因此,選擇國際化程度高、準入門檻較低的香港市場二次上市,成為了中概股們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在互聯網企業處于戰略轉型期的大背景下,香港市場也為它們提供了穩健有力的二級市場融資服務。
此前,已有阿里、京東、美團、小米等多家頭部互聯網企業在港上市。張權表示,這表明,這類科技型價值股成長性好,也能夠獲得較高估值和股價,“南向資金對這些互聯網企業格外青睞,去年南向資金總流入有三成以上是流向了騰訊、美團和小米三家公司,攜程選擇在這一時段跑步進入港股市場,能夠進一步提高市場吸引力,提升業績和市場份額。”
而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逐漸減弱,也增加了攜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的可能性。根據攜程財報,在2020年第一季度,攜程的凈營收為47億元人民幣,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53.53億元。第二季度攜程繼續虧損4.76億元。到了第三季度,攜程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6億元,凈利潤為15.8億元,實現了疫情以來首次盈利。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攜程股價從年初的36.97美元,跌至三四月份時的20-30美元。隨著旅游業逐步復蘇,攜程的股價也開始穩步提升,并在2020年下半年累計漲幅超50%。截至2021年2月22日美股收盤,攜程股價為40美元/股,公司市值為235.37億美元。
但是業績的復蘇,并不意味著攜程已經擺脫了危機。
第二次殘酷大考
攜程旅行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上海,于2003年1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之后,攜程先后參股或收購途牛、同城、藝龍、去哪兒等,組建起了一個“攜程系”在線旅游帝國,奠定了自己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但近年以來,攜程的營收已經逐漸顯現疲態。攜程財報顯示,2016年-2019年,攜程實現營收分別為192.4億元、268億元、309.6億元、356.7億元,雖然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同比增速卻逐年下滑,由2016年的76.6%降至2019年的15.18%。“隨著流量紅利消失,攜程滲透率與增速遭遇瓶頸,主營業務增速放緩,攜程同時面臨來自同行業以及產業上游酒店、機票領域的雙重壓力,盈利能力受影響。”國泰君安證券曾解釋稱。
進入2020年以后,酒旅和航空業受到疫情沖擊,均一度陷入停擺期,主打在線旅游業務的攜程也因此開起了業績倒車。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攜程營收分別同比暴跌了42.05%和63.65%,同期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53.53億元和4.76億元。
攜程第三季度業績有所回暖,但仍然難言樂觀。第三季度,攜程實現營收54.62億元,但和前一年同期的營收相比近乎腰斬。截至2020年9月,攜程前三財季的累計凈虧損仍然有42.51億元。此外,攜程曾預計,第四季度營收將下滑37%-42%。
這并不是攜程第一次遇到考驗。在2003年4月,受到非典爆發影響,攜程的營業額和訂單量也曾在一夜間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攜程集團市場執行總裁章婷婷當時負責攜程市場合作,曾形容當時是“恐怖境遇,市場合作的業績從不斷上升的趨勢中,頃刻間跌落到歸零的境地”。與此同時,有關攜程裁員、降薪的消息層出不窮。
但非典很快就得到了控制。2003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的旅游警告,并將北京從疫情名單中解除。當年夏天,旅游業迎來報復性反彈,攜程也在年末順利上市。
但這一次,攜程面臨的考驗顯然更為殘酷。新冠疫情持續的時間要更長,影響區域也更大,并且目前旅游相關行業的恢復速度還遠不及預期。加之宏觀經濟下滑等因素的影響,攜程的前景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興業證券也在一份研報中表示,2020年12月后,全國疫情有所反復。根據研報分析,從行業整體情況看,2021年1月全國交通客運量下挫明顯,較2019年水平或下降三成;在住宿方面,預訂量跌近三成,這將導致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酒店RevPar(平均客房收益)或較疫情前水平下降近四成。加之全國各地提倡就地過年、減少春運期間人員流動、多地旅游景點關閉,行業整體承壓,興業證券因此下調了攜程Q1收入預期至40億元,Non-GAAP 經營利潤預期為-5.4 億元。
下沉市場難題
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曾在攜程第一屆全球酒店合作伙伴峰會上說:“酒店業務,是攜程發展到現在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也是攜程引領市場的基礎之一。”但目前在各路強敵的強勢進攻下,攜程酒店業務的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量正在不斷被擠壓。
一位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在去年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低星級酒店的恢復速度快于高星級酒店,國際酒旅業務幾乎清零,這也使得主打高星級酒店的攜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在線酒店的用戶正在日益年輕化。Trustdata大數據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30歲以下用戶在在線酒店整體用戶中的占比已經過半,其中,00后用戶占比已經達到10%。而在00后和90后群體中,飛豬品牌受到青睞,占比為51.8%;而使用攜程的年輕用戶占比僅為46.3%,并不占明顯優勢。
對此,網經社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向AI財經社表示,攜程在高星酒店業務中的優勢較為明顯,其主要目標人群為有較高消費能力的中年人。但他同時認為,現在年輕消費者的潛力在不斷被挖掘,構成長期利好,因此攜程在守住高星酒店的同時也必須要加強重視中低酒店的市場,以及年輕一代的消費潛力。
為了應對競爭對手在低端市場的進攻,2015年攜程并購去哪兒后,將中低端市場劃分給去哪兒,以加快獲取下沉市場的份額,而攜程主要整合去哪兒的高星級酒店資源。不過,從市場份額看,目前去哪兒在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的訂單占比僅為6.1%,效果并不理想。
勁敵環伺之下,攜程能否彌補下沉市場和流量的短板,已經成為在線旅游行業未來的看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