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禾原點領投,骨科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公司長木谷完成1.2億元Pre-B輪融資
骨科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高新技術企業長木谷宣布完成1.2億元人民幣Pre-B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元生創投、深圳欣創(軟銀中國)、聯想之星共同投資。
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速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與臨床實驗,加快骨科人工智能產品的市場推廣,準備全球化的注冊申報與市場推廣。
長木谷®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長木谷CEO張逸凌博士表示:“長木谷將持續深耕骨科領域,優化AI產品與手術機器人系統,讓整體解決方案更精準、更智能,同時推進全球化臨床注冊證的申報與獲批。希望我們能夠在骨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打造出中國智造、世界領先的產品,實現骨科手術的精準化、智能化、個體化,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元禾原點合伙人楊志文表示:我們看好骨科領域巨大的市場機會,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引領未來的科技企業。長木谷用AI技術真正解決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設計這一骨科領域的難題,這在全球亦處于領先地位。長木谷搭建自己的AI技術平臺,使他們的技術能夠在醫院快速落地,不斷優化AI算法,持續提高用戶粘性,無形中為自己構筑了一條深深的護城河。基于AI系統,長木谷開發了手術機器人系統,實現術前和術中的緊密銜接。加上張逸凌博士國際化的背景和視野,與骨科國際巨頭強生醫療的緊密合作,為長木谷的國際化之路增添了無限的可能。我們堅定看好長木谷的未來。
元生創投管理合伙人林藝博士表示:長木谷是中國骨科關節手術數字化領域的領軍企業,AIJOINT系統得到了中國骨科關節專家、強生公司和市場的支持及認可。我們對長木谷的核心團隊非常認可,張逸凌博士領導了一支具有戰略眼光、執行能力強大的醫工結合跨學科團隊,我們期待這次與長木谷合作能夠助力公司深耕骨關節數字化與手術機器人領域,更好地支持骨關節醫生,為病人帶來更有價值的醫療服務。
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一表示:我們近期的一個投資主題是應用陡峭技術改造傳統醫療行業,而長木谷正是這個主題的典型。雖然長木谷產品線橫跨手術方案規劃、3D打印手術導板、手術機器人,但核心能力實際是數據和AI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持續迭代能力,長木谷交叉團隊背景能夠將芯片、數據、算法領域人類已經取得的巨大進步引入到10-20年來漸變的醫療行業中來,是醫療器械未來發展的方向。
2020年9月,長木谷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聯想創投獨家投資。此前先后完成由峰瑞資本領投的種子輪、聯想之星領投的Pre-A輪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啟航投資領投的A輪融資。
長木谷是一家專注于骨科人工智能與手術導航解決方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面向醫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個體化手術計劃、3D打印手術導板、手術導航、術后評估等全流程解決方案。2017年,長木谷團隊組建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所在的長木醫學區與斯坦福大學所在的硅谷,由醫學科學家與人工智能專家共同創立。2018年,長木谷團隊回國,組建了來自于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海內外名校組成的醫工結合型研發團隊,以及具有豐富產業化經驗的工程技術和管理團隊。
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助力“精準”骨科手術
中國骨科市場十分龐大,伴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中國骨科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級別。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例,2019年我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達到近90萬臺,且每年仍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然而即使如此,相比于美國的關節置換滲透率,中國市場也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國外,以手術機器人、術前規劃和手術導航為代表的骨科智能化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人工智能與手術機器人是國際骨科巨頭的軍備競賽。骨科巨頭史賽克、強生、捷邁邦美、施樂輝、美敦力等紛紛出手重金布局手術機器人。2013年,MAKO被Stryker收購,MAKO的到來使得史賽克在關節數字化領域勢如破竹,2020年,MAKO手術機器人全球裝機突破1000臺,總計完成手術超過350,000臺,有超過150篇權威學術研究證明了其優異的臨床表現,成為最成功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而國內,骨科醫生們缺乏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工具,只能憑借個人經驗和空間想象,進行粗略的手術規劃,用傳統手術工具進行手術。張逸凌博士表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難度大、精準度要求高、醫生學習曲線長,嚴重阻礙了我國青年醫生和基層醫生順利開展關節置換手術。即使在大型三甲醫院,經驗豐富的主刀醫生想把每一臺手術都做得精準與完美,做到“Forgotten Joint”也有很大的挑戰。中國骨科醫生對于骨科手術精準化、智能化、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是非常明確的。”為了解決傳統骨科手術的痛點,長木谷與北京301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華西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五十多家三甲醫院骨科權威專家團隊,將頂尖關節外科專家們豐富的手術經驗轉化為標準算法供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研發出AIJOINT人工智能輔助關節置換三維手術解決方案,為骨科關節醫生提供覆蓋術前規劃、術中導航、和術后評估全流程的關節整體解決方案,全系包含AIUNI、AIKNEE、AIHIP、AIREVISION,從膝關節單髁置換到全膝置換系統,從髖關節的初次置換到關節翻修系統全覆蓋,快速實現三維重建、智能分割、識別、測量,精準匹配假體及準確的截骨位置。AIJOINT能夠有效解決醫生的實際臨床需求,得到了眾多頂級外科專家的高度評價。
在先進的骨科人工智能系統的基礎上,長木谷團隊為AI大腦搭載上能夠精準執行智能規劃操作的手術機器人,推出長木谷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基于深度學習眾多專家的手術經驗,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術前可以智能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該系統可以實現術前精準規劃和術中精準定位,解決了傳統關節置換手術中手術精度不夠、過度依賴經驗等問題。與此同時,長木谷在AI系統的基礎上推出了3D打印個體化定制PSI(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s, PSI)手術導板作為術中執行終端,使其在不同的場景下都能大幅度提升醫生手術的效率及效果,深受廣大骨科醫生歡迎和認可。
張逸凌博士表示:“成立2年時間里,長木谷推出人工智能輔助關節階梯化治療整體解決方案,并不斷迭代升級、豐富產品矩陣,覆蓋軟件、硬件、耗材和服務。希望長木谷的系列產品能夠成為骨科醫生的‘超級工具’,它具有提高骨科手術的精準性、標準性和安全性等優勢,能有效降低關節置換手術的門檻和醫生的學習曲線,能夠迅速在中國市場大面積應用,賦能骨科醫生,尤其是廣大的中青年醫生和基層醫生,最終受益的都是患者。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手術,是長木谷的使命。未來長木谷將進一步開啟海外計劃,加速相關產品的美國FDA注冊和歐盟CE認證等。”
攜手強生醫療,深耕骨科數字化解決方案
強生醫療作為長木谷在人工智能領域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共同攜手在骨科數字化與智能化領域進行了深入合作,聯合推動骨科手術數字化解決方案。AI產品在短短一年內,在北京301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27個省級行政區、150+大型三甲醫院實現合作與落地。與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共同推動骨科優質診療技術向基層下沉,助力國家的分級診療政策的全面落實。
近期,人工智能醫療產品的臨床注冊證陸續獲批,AI在醫療的落地日漸可期。長木谷以人工智能和手術機器人創新技術為驅動,深耕骨科垂直領域,通過全環節的“軟件+硬件+耗材+服務”構筑骨科基礎設施平臺,做到“精準、快速、全覆蓋”,并由此解決醫生、患者、廠商和整個醫療系統等多方的痛點,推動骨科智能化數字化的創新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