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起訴“餓了嗎”侵權,獲賠一萬元,大廠為何頻遭“碰瓷”?
1月6日消息,近日餓了么起訴“餓了嗎”商標侵權一事引發網絡熱議。

1月6日消息,近日餓了么起訴“餓了嗎”商標侵權一事引發網絡熱議。相關法院決議顯示,餓了么關聯公司起訴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要求后者變更企業名稱并賠償經濟損失5萬元。
原告“餓了么”表示,其創立于2008年并申請注冊了相關商標,到現在已具備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被告“餓了嗎”成立于2016年,采用與“餓了么”商標高度近似的“餓了嗎”作為字號進行了企業名稱登記,被告的企業名稱已經造成了相關公眾的混淆,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針對這一說法,“餓了嗎”回應稱,“餓了嗎”的“嗎”與“餓了么”的“么”讀音不同,字形也不同,不構成近似,故請求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變更企業名稱,并賠償1萬元。信息顯示,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已更名為北京御膳房主食廚房有限公司。
近年來,知名公司遭遇搭便車、傍名牌類商標維權事件變得極為普遍。此前就有今日頭條起訴餐飲品牌今日油條,另外也有海底撈起訴河底撈餐廳的鬧劇,海底撈更是在敗訴后一口氣注冊了263個商標。
2020年8月,海底撈起訴了一家名為“河底撈”的餐館,海底撈的理由是,河底撈和海底撈兩個商標非常形似,并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等。
但河底撈則認為,河底撈與海底撈文字商標是不是相似,要從讀音、形象、意思來進行對比,而河與海讀音不同,字形也不一樣。因此兩者商標不屬于近似商標。
最終,湖南長沙天心區人民法院直接駁回了海底撈的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原被告雙方都沒有上訴。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繼美團后,蘇寧易購入駐餓了么,3C家電也能叫外賣?
5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與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只要登陸“餓了么”APP搜索“蘇寧易購”,就能馬上購買超過3000種家電3C商品,全城最快30分鐘就能送貨到家。餓了么免單活動被指無法提交訂單
對此餓了么回應稱:提交不了訂單是因為參加活動的人太多了,如果有人提交訂單的時候地址消失的話可截圖保存反饋。而對于免單資格除了時間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