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多名業主被騙超千萬元,被人臉識別坑,刷臉后房子被過戶

12月10日,據央視財經報道,廣西南寧市民黎先生想出售一套商品房,他通過一位叫韋遠鵬的置業顧問,約定以150萬元的價格銷售房屋。在收取了3萬元的定金后,置業顧問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黎先生和他見面,用手機給黎先生進行刷臉。刷臉之后在沒收到錢的情況下,房屋即轉給了買家。
除了黎先生之外,其他售房者也遭到了如此欺騙,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和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后,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
據悉,韋遠鵬都是使用“邕e登”App進行不動產轉移登記的。12月9日,據南國早報記者報道,從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了解到,用于辦理二手房過戶等不動產登記業務的“邕e登”手機App將在近期升級優化辦理流程。
這不是人臉識別技術第一次觸礁,11月中旬,一名男子帶著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了網上熱議,其原因就在于該男子宣稱:“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要多花30萬”。之后,南京市房管部門發布了人臉識別系統拆除的通知,要求全市商品房銷售現場禁止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據燃財經報道,圍繞刷臉的黑產已經形成。在人臉數據的交易中,5000多套信息最低只要200元,還可外送13萬個“姓名+身份證號”信息。在近日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中,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為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近日,人臉識別技術監管政策也在收緊,天津已經立法禁止采集人臉識別信息。
12月2日,天津人大官網消息顯示,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于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條例》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并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都將被禁止采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猜你喜歡
交行人臉識別被騙子破解,6用戶被盜刷超百萬,法院卻判其無過失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交通銀行的人臉識別系統已被6名用戶起訴,因人臉識別漏洞,用戶被盜刷存款已超百萬元。小區物業不能再強制安裝人臉識別門禁了,最高法作出解釋明確紅線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對人臉識別進行規范。一位安防人士對AI財經社說:“政策趨緊趨嚴了。”南寧:多名業主被騙超千萬元,被人臉識別坑,刷臉后房子被過戶
除了黎先生之外,其他售房者也遭到了如此欺騙,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完成刷臉認證后,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