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為何強勢復蘇?
作為汽車行業的三大央企之一,過去三年,長安汽車的表現可用萎靡不振來形容。2017年,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287.2萬輛,同比下滑6.23%;2018年其累計銷量為213.78萬輛,同比大幅下滑25.6%;2019年全年銷售量175.9萬余輛,同比再次下滑15.16%。也是在2019年,長安汽車虧損高達26.47億元人民幣,是其上市23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對于長安的疲軟,彼時有分析認為,與其他汽車集團相比,長安汽車合資業務板塊——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PSA體量都比較小,更容易受經濟、政治環境影響,進而嚴重拖累長安汽車的營收與利潤。長安汽車也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合聯營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所致”。
今年受新冠疫情沖擊,絕大多數的車企整體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長安汽車卻一反疲軟之態,顯示出強勁的復蘇勢頭。根據長安汽車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其累計銷售汽車158.3521萬輛,同比增幅為14.10%。特別是10月份,長安生產汽車20.5733萬輛,同比增長23.10%;銷售汽車21.2640萬輛,同比增幅達29.65%。
銷量大漲的同時,長安的財務數據也頗為亮眼。根據其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558.4億,同比增長23.8%;實現歸母凈利潤34.9億,與上年同期-26.6億元相比扭虧為盈,大增230.98%;扣非凈利潤為-20.9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下降40.63%。其中,今年第三季度,長安汽車歸母凈利潤8.84億元,同比增長309.7%。
不論是從銷量還是財務角度來看,今年長安都呈現出“高歌猛進”的勢頭。去年還深陷虧損泥潭,今年又受疫情沖擊,但為何長安汽車可以實現強勁復蘇?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長安汽車的前三季度大幅扭虧與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密切相關。長安汽車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中曾指出,三項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約53億元,其中包括為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加凈利潤21億元、轉讓長安PSA的50%股權預計對合并報表產生的影響為增加稅前利潤約14億元、持有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 17.75 億元。而在2020年7月1日至10月30日,長安汽車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又累計出售寧德時代約2300萬股股票,占寧德時代當前總股本的0.99%,累計成交金額約42.6億元。在扣除成本和相關稅費后,上述交易影響長安汽車2020年度稅后凈利潤約19.71億元。
除了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帶來的凈利潤,過去幾年一直拖長安后腿的合資業務,今年也開始快速復蘇。2020 年 1-10月,長安福特累計銷量 19.34萬輛,同比增長 31.3%。特別是在福特銳際、全新第六代福特探險者等車型的銷量支撐下,長安福特 SUV 車型銷量同比增長接近 60%。福特銳際更是創了10月銷量環比增長8.2%,訂單量環比增長20.6%的好成績。
另外長安馬自達銷量也有提升,1-10月其累計銷量為10.99萬輛,同比增長1.3%,10 月份銷量1.56萬輛,同比增長 23.0%。零售端,10月長安馬自達銷量1.46萬輛,同比增長29%。隨著9 月份備受市場期待的壓燃版發動機馬自達3上市,預計今年馬自達銷量有望進一步增長。
如果說長安汽車的合資業務不再拖后腿,那么今年長安的自主品牌表現堪稱優異。1-10月其累計銷量達82.23萬輛,同比增長23.5%。其中,轎車逸動 PLUS 上市 6 個月,累計銷量快速突破10 萬輛;SUV車型CS75的銷量直逼一代“神車”哈弗H6,若不是第三代哈弗H6及時上市,其累計89個月SUV“銷量王”的寶座,很可能會被CS75取代,僅在10月份,CS75的銷量就突破了3萬輛;另外CS35、CS55、新品牌UNI-T單月銷量也均突破1萬輛;長安歐尚也在市場中表現不俗,通過低價高配的戰略推出多款SUV車型,進一步增加了市場占比……
在國產品牌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長安汽車在很多國人心目中,都是一個比較中庸的存在,既不像一些品牌在口碑上那么兩極分化,也沒有特別爆款的“神車”,當很多人提到長安時,總覺得是缺乏一個顯著的“標簽”和定義。通常來說,中庸的品牌也往往是缺乏“存在感”的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最容易被淘汰。但為何長安今年的產品會突然暢銷起來?
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看來,長安汽車今年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長期堅持技術投入、主動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戰略實施密切相關。筆者也非常認可這樣的觀點。
以當下市場火熱的CS75PLUS為例,很多人之所以選擇這款車,就是因為它搭載的是長安研發的藍鯨動力系統。藍鯨動力系統發動機40%的熱效率表現,已經可以超越絕大多數的合資車型,而且其全系還是國六的排放。同樣在轎車市場表現不俗的逸動 PLUS,其搭載的發動機是被稱為“地表最強1.4T”的藍鯨1.4T高壓直噴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集合了集成式排氣歧管、350Bar燃油噴射壓力、電動渦輪泄壓閥、可變排量機油泵、水冷式中冷器等主流技術,要知道這可是很多國外品牌最新一代發動機上才有的“技能”。
在智能化方面,長安汽車也走在了很多車企的前列,以自動駕駛為例,長安UNI-T是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的車型。其在40km/h以下時,可以實現駕駛員“脫眼”,即不用時刻監管車輛,只需保持能動態接管駕駛任務。在40km/h以上時,可實現自動跟車、駕駛員確認的自動換道、智能推薦換道,自適應巡航等L2級的自動駕駛。與之對比特斯拉,特斯拉也僅是L2級的輔助駕駛。
正是因為有了在核心技術層面上的提升,長安的產品才得以受到市場的認可和追捧。在筆者看來,技術優勢也是長安自主品牌今年表現優異的根基。
除了技術,長安的造車理念也越來越“對路”,比如國人買車不僅看技術,也看“顏值”,長安推出的CS75PLUS、UNI-T等車型外觀設計就頗為亮眼;國人喜歡AT變速箱,長安就把愛信的變速箱用到了多款車型上;國人在乎發動機表現,就給你藍鯨動力系統……
可以說,現在的長安非常懂市場,也愿意傾聽市場聲音,更重要是產品上能滿足市場需要。相信隨著長安在技術和產品上的持續發力,其未來還會有更出色的市場表現。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