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招聘”名義的黑產:傳銷、被培訓、誘導整容、拉皮條
表面招助理,實則拉皮條;
表面去天津靜海,實則“蝶貝蕾”傳銷;
表面高薪實習生,實則被培訓;
表面招模特,實則誘導整容······
各大套路,一個對策——招聘。
情色陷阱:面試敢伸咸豬手,要求提供性服務
11月23日,新京報發布有關BOSS直聘暗藏情色陷阱的調查報道:有多家公司涉嫌情色招聘——既有專門為“客戶”物色女子的“中介”,也有親自在別墅里面試,并對應聘者動手動腳的老板,甚至有公司名為招聘助理實為替“客戶”尋找性伴侶。
報道中還提到,雖然記者早在17日就在平臺上對相關公司進行了舉報,但直至昨日(23日)發稿后,事情開始發酵,相關招聘信息才被刪除,涉事招聘賬號被凍結。
針對此事,BOSS直聘方面回應稱:目前,新聞報道中涉事企業已經封禁,相關崗位全部下線。同時,平臺已經全面展開相關崗位的嚴格排查,我們對濫用平臺功能的違法行為絕不姑息。
今年以來,包括北京、杭州、南京在內,有多個地區的微博網友反映稱在BOSS直聘上遭遇“情色招聘”。
據報道,今年5月,廣州網友艷艷在BOSS直聘上應聘秘書助理職位,直接被老板載去陪客戶吃飯,“客戶走了之后,他突然刮了一下我的鼻子,摸了一下我的頭”。老板在路上對艷艷動手動腳,還開價每月8000元要求艷艷做他的女朋友兼秘書。
網友艷艷的經歷
今年6月,知乎網友也爆料稱,某知名公司高級員工在BOSS直聘上公開招聘生活助理,要求應聘者提供性服務,開出每月1.6萬元的包養費用。事件曝光后,該公司另一員工表示,涉事員工已被辭退。
6月1日,BOSS直聘客服還曾在一則應聘者自稱遭遇性騷擾的微博下評論回復稱:“平臺堅決打擊一切非正常求職招聘行為,如果您遇到非正常求職招聘者,可以在站內聊天頁面進行舉報,也可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小編,小編來為您反饋處理,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李文星案:死亡揭開傳銷騙局
同樣是BOSS直聘,2017年8月,“李文星案”引發大眾對于“傳銷騙局”的廣泛關注。
據芥末堆報道,2017年5月中旬,李文星通過BOSS直聘軟件入職所謂的“北京科藍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科藍公司),此后頻繁失聯、人生自由受到限制。
7月14日,李文星遺體在天津靜海區被發現。據尸檢,李文星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而警方根據李文星隨身攜帶的傳銷筆記等物證,認為其極有可能誤入傳銷組織。
8月3日凌晨,BOSS直聘網站連夜更新系統,推翻沿用多年的“只發一個職位,資料合規,可以先發;不觸發舉報,可以招聘”審核機制,改為對所有招聘者執行事先審核認證。
不只是BOSS直聘,58同城也同樣出現過類似情況。
李文星案后,獵云網(微信:ilieyun)記者的一位朋友匿名透露:“我3年前的經歷,和現在出事的求職少年李文星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我并非用的是BOSS直聘。但這并不重要。現在基本上國內任何一個招聘平臺,都會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普通求職者極難分辨。”
2014年12月,這位匿名朋友利用58同城進行求職,結果卻被虛假招聘信息蒙蔽。詐騙團伙以崗前培訓為名,將他騙到天津市武清區育才路楊村第一小學附近居民樓的一處房間。當時他便覺事有蹊蹺,在“面試”過程中找了個機會順利脫身。他事后分析,這個招聘詐騙團伙,極有可能就是當地的傳銷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BOSS直聘被報道已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融資總規模達到數億美元。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這輪融資“分多次,有E1和E2”,騰訊參與并領投了其中一輪,投后占股接近10%。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BOSS直聘隸屬于北京華品博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趙鵬。此前,BOSS直聘共完成5輪融資。上一輪融資官宣于2016年9月,BOSS直聘完成2800萬美元C輪融資,華映資本、高榕資本領投,策源創投、和玉資本、今日資本、順為資本跟投。
招轉培:IT培訓機構套路實習生
招轉陪,即招聘轉培訓,簡稱招轉。就是打著招聘的幌子吸引求職者參加面試,然后一步步將其轉化為培訓學員。
具體的操作手法為,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一些門檻低、待遇好的職位,吸引小白投遞簡歷并面試。面試時,如果你非計算機專業,所謂的“面試官”會向你灌輸IT行業的種種好處,誘導你對IT行業產生興趣從而參加培訓。如果你是計算機專業,會有“項目經理”和你談論技術,結論自然是你技術不行。這時,一旁的“HR”會順勢向你推銷培訓,并做出各種保證。
2018年8月,IT培訓那些事兒接到學員投稿《學員自述丨IT培訓機構是如何一步步套路我的》,詳細講述了這一套路。
而除了通過線上“釣魚”,培訓機構的招生人員也會在線下招聘會設套,吸引求職者投遞簡歷,誘導大家參加IT培訓。
而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職業培訓包括崗前培訓、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及其他職業性培訓。我國《職業教育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本單位職工和準備錄用人員實施職業教育。
由此可見,開展職業培訓是企業的法定義務。而入職前的培訓,公司是不允許收費的,以招人的名義進行收取培訓費用更是不合法行為。
醫美中介:“洗腦”年輕女性,放大缺陷誘導整容
除了騙財、騙色,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和醫美也能產生聯系。
據繁華事(ID:fanhuagushi)報道,醫美中介會以招聘“模特、DJ、主播......”的名義,忽悠年輕女孩,誘導她們整容。
可怕的是,一旦女孩子接受了“洗腦”,就會對自己越發不滿,從割個雙眼皮開始,直到“全面動刀”。
這還不算完,醫美中介還會提供“貸款”等服務給缺錢的女孩子。而所謂的貸款,就可能是“裸貸”。
據報道,等手術完成,女孩子還不起貸款的時候,就開始做起“來錢快”的工作:或是捐卵;或是做主播、模特;或是成為外圍、夜場女。
最為魔幻的一幕也隨之出現,受害者竟然轉變成為了“施害者”:她們把自己的經歷“復制”到其他人身上,于是,又一個“醫美中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