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福資本、高瓴創投、君聯資本聯合領投,海萊新創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近日獲悉,腫瘤治療電場研發生產機構海萊新創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由泰福資本、高瓴創投、君聯資本聯合領投,泰煜投資、比鄰星創投等老股東繼續跟投。
據了解,本輪融得資金將主要用于新適應癥的產品管線開發、臨床項目的加速推進以及高端人才團隊的引進。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體外局部治療腫瘤的方法,通過交變電場特異性來抑制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目前國內對于實體瘤的治療方法,一般是手術、放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手段,雖有顯著進步,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質量方面仍然有大量未滿足的需求。TTF在國外的治療費用非常昂貴,每個療程要幾萬美元,很少有患者能承受。我們將支持海萊新創自主研發創新,讓國內患者能用上價格合理、療效優秀的國產產品,為病人帶來福祉。”
繼今年年初完成A輪融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海萊新創已經接續完成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3億元人民幣。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江蘇海萊新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16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黃勇。海萊的研發團隊近30人,80%以上都是研究生學歷,團隊核心成員均有歐美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工作的經歷。人才優勢助力海萊快速地進行多管線的產品研發和產品升級。同時,基于首發優勢,海萊優先占據了國內良好的學術及臨床資源:由于TTF技術領域上的空白,國內專家對于TTF設備的研發表示了大力支持。目前,海萊擁有兩名院士,三名中華醫學會分會主委和諸多行業內知名的專家教授在內的合作專家團隊——學術和臨床資源的匹配讓海萊能夠在產品研發和臨床研究上進行無縫對接并快速推進。
海萊新創專注于TTF(腫瘤治療電場)的研發生產和臨床研究,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開展新發GBM(膠質母細胞瘤)臨床試驗的公司。海萊新創在短短幾年內不僅完成了對原型機的開發,還將TTF設備成功推入臨床試驗研究。
2019年,海萊新創EFE-G100(適應癥為GBM)順利在全國7家知名醫院開展多中心臨床,這標志著海萊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進入多中心臨床階段的TTF研發企業。據海萊新創創始人兼CEO黃勇介紹,目前EFE-G100項目在臨床方面進展順利,公司預計在2021年年中會公布臨床中期的關鍵數據。
據黃勇透露,海萊的TTF產品在未來上市后會大幅降低患者治療成本,將其治療年費用降至50萬/人左右。按照20%的市場滲透率(美國目前為40%左右)計算,海萊每年能夠治療的患者約為1.1萬人,僅單看新發GBM這一病種,中國市場規模預計能達到55億/年。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黃勇表示,“隨著資源的融合和資金的到位,海萊新創第一款產品有望于明年10月份左右獲批。而海萊新創8000平米新研發生產基地(含SPF級的動物實驗室和5000平的GMP無菌廠房)的建成,將為海萊產品的研發生產提供一個更優質的場所?!?
隨著TTF產品多個適應癥臨床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海萊新創計劃會在明年6-7月份啟動新一輪的大額融資,預計在2021年底2022年初啟動科創板申報。
猜你喜歡
具身智能創業公司自變量機器人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光速光合與君聯資本領投
光速光合與君聯資本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神騏資本跟投。投了一家工控領域創企,施耐德電氣高瓴創投攜手
安馳控制致力于為行業提供技術領先的電氣控制和能效解決方案,為設備制造商提供集成化的自動控制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