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點為何鋌而走險?圓通144家分公司偷送極兔快遞被罰
雙11期間,快遞公司戰火升級。
11月4日,圓通在內網發布《關于代理極兔業務的處罰通告》,通過數據比對,以及結合省區網管及終端人員核對,核查出144個分公司存在違規行為,按規定罰以3萬元。
圓通不愿陷入輿論旋渦,回復“不予置評”,也沒回應如何定義“違規”。按7月23日圓通的“封殺令”通知,攬派兩端的加盟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代理極兔業務。
但監督起來并不容易,總部可以在攬件網點、分撥中心、派件網點抽查,但都費時費力,尤其末端網點不好控制。有代理極兔的通達系網點老板甚至對AI財經社表示,“我不會讓他們隨便進我家倉庫,大不了讓我親戚在旁邊掛個極兔的門頭,我分件給他。”
其實,網點“胳膊往外拐”也有歷史原因。快遞專家趙小敏曾透露,雖然快遞公司與加盟網點簽了排他協議,但過去為網點生存考慮,欠發達地區的一些網點能同時代理幾家業務。AI財經社曾走訪合肥等地,發現市區不少網點招牌同時掛有幾家快遞公司的名字;在派件量少的鄉鎮,共用網點的情況更加普遍。
但歸根結底,這些現象還源自總部與網點的利益分配問題。尤其近年來,電商增速放緩,倒逼快遞公司搶奪有限的訂單,層層壓力轉嫁到網點身上,罰款、降低派費等手段層出不窮,價格戰也屢禁不止,9月申通、圓通、韻達的單票收入甚至降到2.18元以下。
有業內人士告訴AI財經社,一些網點老板賺不到錢,便把網點轉給親戚朋友,自己轉做其他生意了。而極兔的補貼模式無疑給加盟商帶來新的希望,加上加盟體制管理松散,便出現網點鋌而走險的情況。
這也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5月爆發的豐巢快遞柜漲價受抵制事件,表面看是用戶對快遞服務的不滿,本質透露的是快遞公司對末端的壓榨加劇,弱勢的末端網點和快遞員決定采取懈怠的服務方式彌補損失。
截至目前,除圓通外,中通、韻達、申通等公司還未曝出違規處罰消息,多名加盟商也對AI財經社表示,沒有收到相關通告。
猜你喜歡
再創新高,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
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745億件,收入1.4萬億元,增21%、13%。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進村、進廠,助力鄉村振興。現存快遞物流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新增12.6萬余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快遞業務量攀升,為新春假日經濟注入新動力
2025年全國快遞日均超5.5億件,春節前夕超6.7億件。快遞企業加強數字化建設應對高峰,出口“拼車”模式降成本。快遞業展現經濟韌性,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