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再調倉:復星醫藥春來,復星旅文過冬
復星醫藥(600196.SH)9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自2019年9月19日至2020年9月18日,控股股東復星高科技累計增持公司約1717萬股H股股份,累計增持金額折合人民幣約3.95億元,累計增持股份比例占股份總數的約0.67%,相關增持計劃期限已屆滿。
“復星系”增持復星醫藥背后,其醫藥板塊正在成為“復星系”重要的布局。
今年,“全球疫情的影響”幾個字幾乎出現在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報里。奉行全球化發展戰略多年的復星集團可能感觸更深。
據復星國際(0656.HK)2020半年報,占據收入四成的快樂板塊錄得虧損,以致拖累集團業績。
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復星國際收入為632.69億元,同比減少7.6%;歸母利潤為20.12億元,同比減少73.6%。分板塊來看,健康業務收入164.24億元,歸母利潤8.05億元;富足業務收入204.24億元,歸母利潤15.99億元;快樂業務收入269.40億元,虧損3.92億元。
三大板塊相比2019年利潤都不同程度下滑,也面臨不同的機遇和挑戰。
快樂業務近年來首度轉虧格外扎眼。布局旅游度假時尚影視等業務的快樂板塊遭遇迎頭痛擊,旗下海內外眾多酒店、度假村收入銳減。
健康業務表現好于市場預期,核酸檢測試劑盒實現收入5億元以上,成為最大收入和利潤貢獻單品。
富足業務的保險板塊不乏亮點,但近期金融控股監管新規發布,對該板塊業務影響尚未可知。
豫園股份負債擴張,地產壓艙
快樂板塊旗下包含“復星系”兩家重要上市平臺,豫園股份(600655.SH)和復星旅游文化(1992.HK)。
2020年上半年,豫園股份營業收入200.5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8.79億增長0.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37%。
逆勢增長之原因在于其珠寶及地產業務表現穩健。凈利潤影響占比最大的五家控股參股公司中,有四家地產公司,一家商業零售公司。
(圖片來源:豫園股份2020半年報)
上半年,公司珠寶時尚板塊收入為103.8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0.96億元增加2.90億元;地產業務(物業開發與銷售)收入為82.12億元,去年同期為82.04億元,基本持平。二者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92.74%。
豫園股份是“復星系”的現金奶牛,2018和2019年度都貢獻了超過30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不過增長乏力和負債增多的情況仍值得注意。
據豫園股份2019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12億元,同比增加26.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08億元,同比增加5.79%。凈利潤的增長速度遠不及營收的增長。
2017—2019年,豫園股份的總負債分別為127.23億元、530.80億元和629.80億元,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76%、62.26%和63.33%,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其有息債務為236.71億元,占總負債比例達37.58%,其中短期負債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102億元,報告期末,公司現金及等價物余額為155.8億元。
今年上半年豫園股份總負債再次攀升到673.81億元,資產負債率65.62%,短期負債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120.52億元,現金及等價物余額150.67億元。
債務規模擴大的同時,豫園股份仍在積極融資,現金奶牛也需要進口奶源。今年6月,豫園股份一筆規模為60億元的小公募債已經獲得上交所受理,7月規模10億元的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
復星旅文押注海南
同板塊的復星旅文則沒有這么幸運,主營酒店、度假旅游業務的它遭受重創。
復星旅游文化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45.2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0.63億元減少50.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90億元減少283.40%。
2018年末復星旅文首度扭虧,“黑天鵝”讓努力似乎付諸東流。
習慣描繪廣闊藍圖的董事長錢建農,居然也把“生存”二字掛在了嘴邊。業績會上他表示:“我相信疫情之后,大家也看到有些企業已經倒閉了,有些企業也存在非常大的困難……行業的頭部企業和大的企業,能生存下來的企業,未來一定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而且也有很多收購兼并的機會。”
收購兼并,前提是生存。
“對復星旅文來說,內循環也好,或者跨境業務不能開展也好,實際上我們現在聚焦關鍵大的消費市場,比如說中國,就是一個區域的大的消費市場,從國際全球來說,成長是非常好的。”錢建農的話語之間不難看出戰略變化。
公司旗下Club Med度假村業務營業額自3月起至6月止四個月內,營業額按一致匯率計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33.4億元,而度假村的容納能力減少77.5%。業績會披露,公司度假村業務容納能力全球下降51%,營業收入降幅有望控制在44%以內。
復星旅文人士告訴我們,疫情之下,各區域游客更傾向在本地進行度假旅行,目前能夠開業的度假村都會努力做到最好。短期來看,復星旅文會發力“區域市場”,但長期來看海內外并重依舊是公司戰略,比如到2022年底新開張的10家Club Med,5家位于海外,5家位于海內。
國外疫情尚不明朗,國內業務中復星旅文格外看重海南市場,甚至此前有報道稱復星旅文有意將總部遷到海南。“海南是國內唯一全季節度假勝地,雖然公司總部遷不遷到海南還不好說,但未來對海南的投資肯定會加大。”前述復星旅文人士透露。
三亞亞特蘭蒂斯是復星旅文在海南最得意之作。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三亞亞特蘭蒂斯的營業額為3.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9.5%。客房收入及其他經營收入分別下降46.5%和52.9%,主要乃由于疫情期間游客人次大幅下降所致。2020年上半年,三亞亞特蘭蒂斯經調整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為人民幣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降幅為64.5%。
不過,情況在好轉。第二季度,亞特蘭蒂斯的營業額約為去年同期的75.1%。按客房計入住率為61.3%,高于2019年同期的入住率。7月,三亞亞特蘭蒂斯營業額約為人民幣1.48億元,較去年增加約18%,客房計入住率為88.1%,高于去年同期的81.4%。
今年4月,三亞市政府與復星旅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復星旅文將在三亞設立上海復星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區域總部,并籌建上海復星旅文集團三亞公司。復星旅文還將與三亞市政府就進一步打造“三亞﹒復游城”項目達成共識。
“今年公司對亞特蘭蒂斯的業績要求依然是盈利,把上半年虧的錢賺回來;Club Med 國內業務也要盈利,但受海外影響很大。此外,我們內部在節省開支,上半年準備的現金和信貸額度也是充足的,相信可以度過寒冬。”復星旅文人士告訴野馬財經。
爭氣的醫藥
快樂板塊不快樂,還好健康板塊爭氣。
復星醫藥(600196.SH;2196.HK)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復星醫藥營業收入140.2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1.73億減少1.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16億增長13.10%。這個成績普遍好于市場預期。
2020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16.89億元,同比增長25.02%;其中,研發費用為12.04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1.81%。截至報告期末,復星醫藥集團在研新藥、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項目248項。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器械和診斷板塊實現收入26.41億元,同比增長46.96%,凈利潤4.34億元,同比增長88.22%,其中核酸檢測試劑盒實現收入5億元以上,成為最大收入和利潤貢獻單品。
今年3月,復星醫藥附屬公司獲BioNTech SE許可,在中國獨家開發、商業化基于其mRNA技術平臺研發的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7月收到國家藥監局關于其獲許可的mRNA疫苗(BNT162b1)臨床試驗批準,且已成功對志愿者接種。8月底,郭廣昌表示,新冠疫苗有望最快今年年底出來。
“內循環”的大環境下,復星國際也在轉舵調倉,不過郭廣昌對于全球化依然有自己的“倔強”。
此前,太陽馬戲團宣布破產讓市場對復星海外業務產生一定憂慮。
“如果大家都說我成功的話,我會給大家謙虛地說,其實我們有很多失敗的。現在都在說我們失敗了,我不得不告訴大家,我們其實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郭廣昌復星國際業績會上表示,“全球化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因為不容易,所以非常有價值。”
他的底氣還源于現金流,復星國際上半年積極融資回款,手握儲備現金1159億元,進退都有余地。
三大業務,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二級市場和評級機構對復星態度似乎并不積極。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評級從“Ba2”下調至“Ba3”,展望調整為負面,復星國際CFO龔平回應稱,穆迪的評級是“極度悲觀的”。
至于市值,郭廣昌在業績會上更是直言“痛心”。
截至9月25日收盤,復星醫藥報51.99元/股,上漲1.05%,市值1332億元;豫園股份報8.82元/股,下跌0.68%,市值343億元;復星國際報8.70港元/股,市值740億港元,復星旅游文化報7.48港元/股,市值92億港元,均與上一交易日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