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上市前被指虛報利潤,開盤漲4%破千億市值,華住能否逃過一劫?
華住集團今天有點煩,本來是赴港二次上市的好日子,卻被一則做空報告給攪了。
9月21日,做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公司(Bonitas Re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華住隱瞞經營費用夸大利潤。該事件導致美股開盤后,華住盤中跳水跌幅一度達6%,截至收盤跌幅收窄到3.66%。
22日早間,華住做出回應,稱“公司認為報告沒有依據,它包含許多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和運營的誤導性結論。”截至22日港股午間收盤,其股價漲幅超4.8%,市值超1000億港元,似乎受做空事件的影響不大。
文旅產業研究機構景鑒智庫的創始人周鳴岐告訴我們,“ 做空機構的報告一般都會有較為翔實的證據鏈和邏輯分析基礎,從華住目前的官方聲明來看,尚未進行系統性反駁,監管機構也尚未就此調查,因此事實究竟如何,還尚需后續觀察。在真相明晰之前,對華住影響可能并不大,況且現在香港和美國的金融環境也不太一樣。”
據他了解,華住以前沒有被做空過,酒店類公司被做空的也很少。“華住的業績增長在業內屬于比較快的,一般來說酒店行業經營較為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的,不像互聯網基因企業那樣擴張快、操作空間大。如果一些經營優于整體行業太多,或出現大幅增長,就有被盯上的可能。”
先來認識下這次的做空機構博力達思,其創立于2018年,曾“開槍”過浩沙國際、中新控股、恒安國際、波司登等公司。目前除了波司登稍微躲過一劫,其他幾家的狀況都不大好,浩沙國際的上市地位被港交所取消,中新控股停牌中,恒安國際被做空近2年內股價僅漲5%。
回歸到做空報告上,博力達思主要“挑刺”華住的費用隱瞞。比如,中國商務部的注冊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華住有3020家獨立特許經營商,比華住報道的4930家特許經營酒店少37%;酒店經營許可證顯示,華住秘密控制1952家酒店,但它聲稱截至2019年經營688家。此外,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數據相比,華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上報的員工數少了至少16%。
因此博力達思認為,華住在利用未披露的雇員,及未披露的關聯方擁有的加盟酒店來隱瞞經營費用,從而虛造利潤。他們甚至計算出在2019年資產負債表上,華住的虛假利潤表現為20億元人民幣的虛假PP&E(注:公司的房地產、廠房和設備等,可理解為固定資產)。
從港股開盤表現看,華住暫時頂住了做空機構的壓力,但后續如何發酵還不好說。
畢竟,華住赴港二次上市“遇冷”明顯,其招股首日沒有獲得足額認購,最終發行價297港元也遠低于368港元的最高發行價,香港公開發售僅獲3.39倍超額認購,未能延續阿里、網易、京東二次在港上市的爆紅表現。
目前來看,華住的業績正在恢復,二季度歸屬于公司的凈虧損較上個季度環比縮窄74%;擴張計劃也沒停止,二季度比一季度凈增234家酒店,這對華住的現金流要求變高。港股市場是否能成為良好的融資渠道,在上市遇冷和被做空的情況下還是個問號。
猜你喜歡
融創旗下22家酒店管理權被永樂華住接手
10月9日,據融創官微消息,融創文旅集團與華住集團合資創立的永樂華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宣布,融創文旅計劃將旗下西雙版納、廣州、成都等11個城市的22家酒店授權至永樂華住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