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曠視提供人臉數據?李開復道歉,上市之際螞蟻集團緊急否認
因為在演講中透露曠視科技曾經從螞蟻金服等公司拿到人臉數據,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引發了一場涉及三家公司的輿論風波。
一場“口誤”引發的風波
9月12日,李開復在一場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伙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并在隨后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創新工場是曠視科技的A輪百萬美元投資方,李開復本來是想為投資過的公司站站臺,也順便為自己pr一把,沒想到牽扯出了一場風波,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正值螞蟻集團這個萬億巨頭上市的關鍵階段,在新聞發酵之前,螞蟻集團昨晚緊急澄清,表示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有過接觸,也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當天深夜,李開復也通過自己的微博賬號道歉,表示初期曾經建議并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伙伴,以增強技術水平,提升模型識別率;合作中,曠視提供AI技術給到合作方,他理解數據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戶服務器中,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與傳輸;對于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曠視方面隨后表示,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
到底是李開復口誤還是無意揭了行業老底?有業界人士分析,技術服務方一般都是把算法和平臺移植到內部去做私有化部署,數據一般都是留在甲方自己的服務器里,螞蟻的解釋站得住腳。
但螞蟻金服之于曠視的關系卻有些特殊,既是客戶又是金主。2014年,螞蟻金服入股曠視科技,2015年,曠視與螞蟻金服聯合研發的支付寶「Smile to Pay」(微笑支付),打開了他們進入金融行業的大門。憑借和阿里的合作,曠視科技開始在業內名聲大噪。
曠視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股東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創新工場等,阿里系合計持股29.41%,螞蟻金服是最大股東,持股15.08%。受當下整體環境影響,考慮到可能帶來的股價波動,曠視目前擱置了赴港IPO,表示會在合適時間繼續推進IPO。
數據安全,大公司避不開的雷
當人臉識別技術在各行業全面開花,掌握著豐富人臉信息的互聯網公司勢必會在未來面臨更多類似的輿論挑戰。好的算法固然需要數據的喂養,但是采集的手段是否合理,數據的保存和使用是否規范,都需要受到相應的監管。
李開復提到的美圖就曾越了紅線。201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報告中提到10款App對可識別生物信息進行收集卻未向用戶明確重點告知,涉嫌過度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其中美圖秀秀就作為典型案例遭到了“點名”。
行業整體情況并不樂觀。2019年,國外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開始規范自身的人臉識別數據來源。為了規避侵犯他人隱私的嫌疑,微軟就悄然刪除了全球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數據庫MS Celeb,該數據庫擁有超過1000萬張圖像及近10萬人的人臉信息,微軟通過“知識共享”許可,來抓取網絡上的圖像及視頻中的人臉信息,并不一定直接得到了照片與視頻中人物授權許可。
有媒體發現,根據人工智能論文中的引文資料統計,在微軟刪除該資料庫前,IBM、松下電氣、阿里巴巴、輝達、日立、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均有使用這一數據庫。
去年,IBM也被媒體曝出使用了近100萬張從Flickr獲取的照片來研究如何進行面部識別訓練計劃,并與外部研究人員分享。
不同于密碼,人臉識別數據是個人生理特征的直接體現,數據一旦泄漏和丟失,普通人沒辦法再換一張臉來補救。
去年,中國就有一家名為“深網視界”的人臉識別公司“發生數據泄露事件,該數據庫直接在公網上裸奔,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據可被獲取,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根據實時面部識別來查看這些記錄并跟蹤一個人的行為。
面對目前國內猖狂的人臉數據售賣黑色產業鏈,像螞蟻金服這樣擁有數據富礦的公司們更應該守住底線,如承諾所言,“遵守法律法規、遵循用戶明確授權原則和最小化原則,是其采集、留存和使用數據的三條紅線,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違背。”
猜你喜歡
李開復下場創辦的零一萬物,剛剛發布了大模型產品Yi-34B
11月6日,李開復博士帶隊創辦的AI 2.0公司零一萬物,正式開源發布首款預訓練大模型 Yi-34B。馬云擬放棄對螞蟻金服控制權!
7月29日消息,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金服已通知中國監管機構,在螞蟻金服申請準備轉型成為金融控股公司時,馬云打算放棄對螞蟻金服的控制權。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離世,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
6月14日消息,曠視科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