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醬油市值6500億,市盈率為騰訊兩倍
“一瓶醬油”市值超過6500億元的景象,沒能維持太久。
9月3日開盤,海天味業股價漲至203元,市值突破6500億元,再創新高。然而下午開盤,股價急轉直下,收跌6.79%。9月4日仍然大跌,跌幅7.68%,市值也跌至5534.35億元。
即便連續兩日大跌,海天味業市盈率仍然達到94.51倍,同日,貴州茅臺市盈率為50.7倍,騰訊控股為43.67倍。也就是說,海天味業市盈率接近茅臺、騰訊的2倍。不少投資者直言:“太貴了,不會再買。”
股價因何翻倍
在上市的六年間,海天味業似乎從未經歷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除2016年處于微跌狀態,其余年份,股價均呈上升狀態。2019年還因市值趕超萬科,走紅一時。
進入2020年以來,公司股價更是一路上揚,實現翻倍,總市值從去年年底的2903億元,漲至9月4日的5534.35億元,累計漲幅早已超過80%。
《三聯生活周刊》曾發布一篇報道,解釋背后邏輯:相比教育、醫療等分散領域,食品行業更容易做大做強,實現有限壟斷。因此從長期角度,盡管食品提價過程緩慢,仍然能在經濟不確定環境下,提供利潤空間,維持業績可持續性增長。
據平安證券2019年數據,當前海天味業市場占有率在30%左右,第二名廚邦和并列第三名的李錦記、欣和,分別占比7%和6%,行業領先優勢明顯。
而從業績表現看,2020年上半年,各公司業績一片哀鴻之際,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15.95億元,同比增加14%,實現歸母凈利潤32.53億元,同比增加18%。時間線拉長,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業營收及凈利潤增速,從未低于10%。
由此,以海天味業為代表的消費領域細分行業龍頭股,成為機構“抱團取暖”的首選,備受追捧。
經銷商壓力大
而相比資本市場的高歌猛進,目光移向調味品批發市場,不少經銷商卻已頗有怨言。
據半年報,海天味業營收主要依靠線下,今年上半年,線下渠道營收超百億元,同比增長13.74%。曾有業內人士指出,渠道布局廣、控制力強,是海天的優勢。方法包括同一區域設置多個經銷商,進行內部“賽馬”,以及采用先打款、后提貨的結算方式。
截至6月30日,海天味業一級經銷商數量為6433家,較2019年年底,凈增長627家,實現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覆蓋。作為對比,同期ST加加(加加醬油)、中炬高新(美味鮮)、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均為1000家量級,約為海天味業的1/5。
這為海天帶來充足人手的同時,也令經銷商備感壓力。王曉晨(化名)是與海天合作多年的經銷商,他評價:海天品牌是好,但作為經銷商,壓力大,不賺錢。
壓力首先體現在競爭。他提到,目前調味品行業,競爭已經很激烈,而海天很多地方的經銷商,已經布局到縣鎮級,經銷商太多,競爭厲害,串貨嚴重。
此外,作為一家主業集中的公司,海天味業的醬油營收占總營收約60%,醬油、調味醬、蠔油合計營收占總營收超80%。在醋、雞精、味精及料酒等領域,聲量有限。據王曉晨介紹,一線產品知名度高,好放貨,但利潤低,沒有二三線產品搭配增加利潤,很難達到盈利狀態。
海天味業并非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公司董秘曾對媒體表示,海天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是立足調味品行業,在不同的子品類里,做大做強,比如醋、火鍋底料和拌飯菜。
但據《財經國家周刊》曾援引一位調味品企業創始人稱,海天目前的狀態也很無奈,因為業績壓力,所以更多精力,不得不放在主營業務的大單品上。
競爭激烈、利潤微薄背景下,上市公司對業績增速的要求,同樣傳導至經銷商。“海天產能還是擴張的,給我們的任務一年比一年高,沒有降低,但基數已經上去了,市場人口就這么多,談增速很難。”
其實,有關海天味業增長空間的討論,已持續數年。早在海天味業股價連續下跌前,就有券商在研報中提示,部分消費股過度透支未來行情,估值與基本面不匹配,因此不為當下這種熱度背書。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