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快手不斷加碼教育,但為何難出自己的張雪峰、李永樂、張召忠?
作者/劉公子
2020年開年備受矚目的除了醫護人員,就是老師。
當我們為釘釘直播上課感到新奇,為“停課不停學”下眾多的課程產品感到眼花繚亂,抖音快手還有更多寶藏老師正在浮出水面。
會模仿《紅警》俄式英語發音的scott老師還會一口地道的西班牙語,數學大神勇哥是個不折不扣的高考數學死亡題“殺手”,喜歡記錄班級生活與學生互動的“沙雕”少女班主任@韓老濕笑起來像德善.......平時他們被淹沒在抖音鋪天蓋地的娛樂內容中,卻也悄悄地成為了很多學生的“心頭好”和小灶來源。
此外,抖音的教育類網紅中還不乏很多老面孔:奇葩說的艾力,激情依舊的李陽,講話犀利的考研名師何凱文,微微有些發福的《戀戀有詞》朱偉。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老師只是停留在內容輸出的層面,以個人課堂內容切片和口播主題兩種形式為主,形式較為單一,整體處于早期,還未迎來大批量的機構性老師入駐階段。
隨之而來的疑問是,雖然抖音快手不斷加碼教育,入駐的老師越來越多,但為什么微博出了張雪峰,西瓜視頻出了李永樂,B站出了局座張召忠,抖音和快手卻難出一個原生的現象級教育類網紅?平臺、機構、老師個人,抖音快手時代的現象級網紅老師,又該具備哪些條件和因素?
短視頻和直播讓教育前所未有的觸達到每一個山村和角落,但不應僅僅只是媒介和工具的進步與更迭,更應該是教育者表達和傳播的自我更新,短視頻時代有理由產生與之相契合的新型網紅老師,而抖音快手也應在韓美娟和郭老師外,誕生新的平臺注腳。
抖音快手里在線“營業”的網紅老師
這名叫做scott的老師看似其貌不揚,實則是一個語言業務能力非常“在線”且多元的大神級博主,現有粉絲他能把《紅警》里的俄式英語模仿的像是原音在線,把俄羅斯的“rrrrr”音表現出精髓;他給大家解釋抖音神曲中一些看似奇怪的英文發音,是如何一步步口語化而來的;更令人驚訝的是,他還能說一口地道的西班牙語,講起抖音神曲里的西班牙單詞,評論都說“比我的西班牙朋友都好聽”。
而他在抖音的課程也包含了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其中「標準美語發音速成班」賣到了3670份,很多人就是沖著他短視頻里地道的發音和真誠不夸張的表達而購買的。
另一個抖音的教學大神是@勇哥超級數學,他有139萬粉絲,以解難題著稱,除了他簡介里寫的“一個集八塊腹肌和手寫于一身的段子手老師”外,他還是一個行走的高考數學最后大題的殺手,各種偏難怪題在他手里就像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他自創的《高考數學大招集錦》定價128元,已售3010份。
他的手寫非常好看,即使看不懂內容,也能讓人能感受到數理之美;什么柯西不等式、齊次化、三元均值不等式,他能在1分鐘左右的短視頻里講清楚,在他的視頻評論區,前排都是課代表,后面全是問題討論,畫風很是硬核。
抖音有個網紅小姐姐某天發視頻說把自己1900多萬粉絲全部寫到衛生紙上,視頻一出特別吸粉,勇哥在一次抖音公開大會上直言他覺得這是假的,他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即使24小時不吃不喝,把這些名字都寫下來需要6年,“抖音才成立多少年?”也是real耿直。
另一個在抖音做教學做的風生水起的,是很多年輕人都不陌生的艾力,在《奇葩說》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酷艾英語,并在抖音持續輸出著自己的內容。他會講英語和發音和語法, 也會介紹英語國家的日常使用習慣和學習技巧,偶爾還會創作一些中英文的段子。他的抖音內容形式豐富,選擇的話題也始終與年輕人相關。更關鍵的是,抖音上的艾力與此前《奇葩說》、新東方時期的艾力,一樣地對生活熱情,對英語熱愛,充滿活力又略帶憨憨,始終沒變。
當然,在抖音默默耕耘的網紅老師還有很多,幽默自戀、愛講自己愛情故事的@曉艷考研,喜歡記錄班級生活與學生互動的“沙雕”少女班主任@韓老濕,以及酷愛用生活用品做實驗的@雷老師物理。
由于垂直于自身的教學領域,他們往往被淹沒在抖音鋪天蓋地的沙雕娛樂內容中,平時并不為大眾所知,成為某些學生的“心頭好”和小灶來源。
從內容層面來看,抖音上的網紅老師多已經能形成固定的場景、特定的主題、個性化易識別的表達,但大多只停留在內容輸出的層面,以個人課堂內容切片和口播主題兩種形式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少數如scott、勇哥超級數學、艾力酷艾英語這樣達到了人設和風格層面,能達到個人魅力層面的,則少之又少。
從入駐范圍來看,目前抖音的老師多為個人化(含個人工作室團隊)層面操作,入駐的老師多為中小機構老師、在職老師或教育類自媒體從業者,像新東方、學而思、猿輔導、VIPKID等頭部機構的老師還沒有大批量入駐進來,這些機構在抖音仍然以官方號的形式存在。
快手方面此前曾鼓勵教育機構以老師個人號的方式入駐,會給予流量扶持,因此在快手搜索會發現一些機構老師以“機構名-XX”的形式,已經入駐,不過大多只是開通賬號,沒有開始進行運營。
有道精品課和VIPKID都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表示,接下來會在抖音快手的老師個人號方面發力,“搜索出來的老師一大推,但有意思的少,我們也想推一個張雪峰這樣的出來,但還要外教本身有意思才行,具體我們還在策劃。”VIPKID表示。
有道精品課守著一眾名師資源,目前在抖音快手上也發力有限,僅有@有道鐘平和@有道考神建昆兩位老師在線營業。“有道有一個講英語作文的老師叫陳曲Frank,講課幽默不說,說話聲音非常像薛之謙,特別希望他能去開個抖音。”有學生在微博留言。
抖音快手為什么誕生不了
自己的張雪峰、李永樂、張召忠?
雖然抖音快手不斷加碼教育,入駐的老師越來越多,15秒的短視頻也讓創作門檻足夠低,但為什么微博出了張雪峰,西瓜視頻出了李永樂,B站出了局座張召忠,抖音和快手卻難出一個原生的現象級教育網紅呢?
這里的現象級,指的是具有打透圈層的“破圈”能力,能吸引超越本身垂直領域外的更廣泛受眾。
所以你會發現,張雪峰的粉絲中,很大一部分是不考研的;李永樂的粉絲中,很多人不是學生,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理愛好者;張召忠的粉絲中,很多人此前并不關心國際局勢和軍事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張雪峰和張召忠火于2016年,李永樂火于2018年,在網紅普遍各領風騷三五月的情況下,他們不但紅了,還紅的持久,身后聚集了幾百萬“死忠粉”,都是年輕人。
張雪峰常講一個段子,說去某個學校開考研講座,人多到坐不下,張雪峰問:這么多人都是大四的嗎?學生回答:我們是大二的。張老師說:大二的你們來干啥還早著呢。學生回答:我們來聽相聲的。
張雪峰說“我要做的就是不僅留下,準備考研的學生,而且還要讓那些不考研的學生也覺得有趣,愿意在這聽。”
而李永樂非常注重自身內容在趣味性與科學性之間的平衡,有時候因為要不要在視頻中講到公式他都要反復斟酌:“講公式就會犧牲用戶,不講公式這個問題就說不清楚。”他還給自己定了個“原則”,以“上過中學的就能聽懂”為標準,去講解物理知識。
局座張召忠表示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說人人能聽得懂的話,做一個幽默的軍事評論員,而不是滿口專業術語和官方數據,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國家級評論員。
所以,三個人的走紅不是沒有共性,首先在定位上,他們沒有把自己框死在垂直領域里,一直在試圖兼顧大眾層面的受眾,他們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老師、專家的身份中,而是作為一個自己所在領域的“布道者”,希望帶領更多朋友感受自己所在領域的樂趣。
而縱觀今天絕大部分的網紅老師,他們在娛樂性和趣味性上并不缺乏,但努力的方向大抵停留在“如何把這道題講清楚?”“如何把這首詩講的更生動?”
也存在一些教育內容本身很難在1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兼具娛樂性和專業性,不是所有的教育內容都能找到娛樂化的切入點。
當然,關于抖音和快手為何難出原生的現象級教育網紅,平臺差異也占據一部分原因,因為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反碎片化的,微博、B站和西瓜視頻,相比抖音快手,提供的表達空間更完整和連續,更順承老師們平日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而抖音快手上1分鐘左右的時長,對老師們的表達和呈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學習這件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在抖音快手各種娛樂化的內容中間,教育學習性的內容必然處于劣勢,畢竟老師再搞笑幽默,還是比不過時尚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來的吸引眼球。
從老師個人的層面看,努力“營業”的通常都有賣貨或獲客需求,日常無論是機構老師還是在職老師,本身的教學負擔就很重,很少有額外精力去“義務性”持續更新;
另一方面,真正的名師自身授課的收入就遠遠高于抖音賣課的收入了,他們無需將短視頻經營的多好,通過成為網紅才能盈利。早在2016年,一位新東方的前物理老師王羽就已經通過授課達到時薪18842元,并表示月收入20多萬。2017年網易有道也透露年收入過百萬的老師就有23位。
可見,除非是對個人IP有著很強的訴求,不然本身的課堂和屏幕已經可以讓老師們賺的盆滿缽滿,的確無需通過耗時耗力地經營短視頻來獲利。這似乎也側面解答了抖音上的老師基本都在抖音櫥窗賣自己的書、課程的原因。
從教育機構層面來看,盡管投信息流廣告花費高昂,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抖音快手也給到了扶持流量,但相比費心費力給老師們策劃、運營個人號,周期長且效果不確定,加強廣告投入、從而進行電話銷售邀約,轉化率等數據無疑效果更顯著。“公司層面自然會選那個更具確定性效果的。”有業內人士說。
而制約教育機構投入老師個人短視頻賬號的另一大原因,則是出走和單飛。在教育行業,教育機構要想實現規模化,就要想辦法減少和弱化一切無法復制的要素,而“老師”是最難復制的部分,老師有名氣了,有流量了,翅膀硬了,能自己招生干機構了,很容易另立門戶,或者外流其他機構平臺。
“投入打造名師后,給自己日后培養一個競爭對手的可能性極大,沒有什么有效的方式來制約這些名師。”
所以有教育圈觀察者表示,“除非老師本身和機構簽署什么綁定協議,否則機構很難真心地,砸大價錢和精力去推網紅老師,這中間存在名師和機構的利益博弈的。”所以有人認為指著教育機構去推出現象級網紅老師,可能性很小。
不過網紅類名師,有很強的邊界性。有太多的名師單干,吃了兩三年機構+名師的紅利后銷聲匿跡的案例。翻看新東方、巨人的歷史,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考研名師何凱文此前曾表示:大機構能推出一位名師,后面也就會推出更多名師。一位名師走了,他能帶走多少流量呢?而且這個流量又能持續多久?小機構其實也不用擔心,讓他成為合伙人。所以我個人覺得,老師即使再有名氣、再有流量,機構和老師之間一定能找到一個合作的點。
打造網紅老師,總共分幾步?
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讓全國大部分的老師“被逼”成為主播,也讓在線教育資源的適配性、均衡性、普惠性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在眾多教育類紅人視頻的評論區,最常見的評論就是“我要是有你這樣一個老師,就好了”“如果當初你給我講xx,那我一定愛死了。”可見,學生對教育類紅人的需求和追捧。
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評論的重點,其實在人,是這個老師把這個學科講的有趣,是通過老師的魅力和能力,帶動了知識的傳播,是網紅屬性在前,教育屬性在后。
所以在“網紅老師”這件事上,人是核心,講什么是相對次要的,人的魅力出現了,那么講變法、講金瓶梅,講風土人情,學生都愛聽。就像高曉松講《魚羊野史》《曉說》,他不是一個傳統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其實也是變相的教育類、知識類網紅。
所以我們到底愛網紅老師什么?可能是張雪峰講各種專業和院校時的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又帶著郭德綱式的狡黠;可能是李永樂講四維空間、四色問題、羅素的勃發理論時,一個人,一塊黑板的理性又生動;也可能是張召忠講局勢時的直接不繞圈子,臺上臺下的反差萌。
其實我們愛的從來不是他們教授的知識,而是他們在教授知識時身上的那一份弧光,那一份相比其他網紅的,多了一分的傳道受業解惑的厚重感。
所以今天很多老師做短視頻內容的一個誤區在于,想盡辦法講內容,殊不知,圍繞人本身去組織內容,除了課堂、口播,我們還希望看到他們更多的生活切片,和家長的溝通聊天記錄、和學生的生活化互動等更多的營業形式,是一個活生生的、讓人好奇的人,而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工具型的老師。
其實,我們并不缺乏教育類網紅,過去,我們有王后雄、薛金星、榮德基,有數學湯家鳳張宇、英語張劍何凱文,政治肖秀榮,還有瘋狂英語的李陽、戀戀有詞的朱偉......這些人在當時乃至現在的教育界,都是炙手可熱的流量擔當,哪個人學生時代不曾pick或follow過他們呢?
猜你喜歡
抖音生活服務攜手商家達人推薦地方游玩特色,助推“五一”文旅熱
4月26日,抖音生活服務平臺上線“跟著大牌過五一”活動會場,攜手22家連鎖品牌商家,于“五一”前推出優價團購和時令新品,覆蓋“吃喝玩樂”多重購物需求,助力假期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