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助力復工出行,美團單車們的機會來了?
近日,美團單車表示,無論是新老用戶都能通過美團平臺領取免費的騎行卡,其發起的“復工騎行周”倡導中短途通勤的市民選擇共享單車出行,這一方面是可以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帶來的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的風險,一方面還能強身健體,提升自身免疫力。如今來看,共享單車平臺這么做確實彰顯行業良心。
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共享單車在經歷了上一輪的洗牌之后,美團、滴滴和哈羅出行成為行業的新霸主,他們一直都在較著勁,但是奈何市場觸頂,想要再有大的業務進展已經是難上加難,更何況行業經過整合之后,幾大共享單車平臺之間的競爭又急速加劇,想要在對手的眼皮子底下做大市場就更加的困難了。如今各大城市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復工,但抗疫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采用單車通勤出行就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共享單車平臺才借此機會利用免費提供騎行卡的方式拉新、提升用戶活躍度,但這樣做真的能有效嗎?
共享單車為什么不火了?
起初共享單車的出現是仿照網約車模式來的,當時的滴滴、易到、神州出行、優步、嘀嗒等在行業內做得風生水起,不僅用戶市場規模巨大,行業前景也特別好,不少投資大鱷涌入其中,尋求的就是一個能快速套現盈利的機會。事實證明,他們確實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于是,就有人把目標對準了共享單車,希望借助于行業熱度,再在共享單車領域割一把韭菜。
然而事實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再加上政策上的改變,共享單車因為押金問題而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行業前二的摩拜和ofo又合并未果。后來我們也知道了,投資人出走,企業賣身的賣身,業務收縮的收縮。同時各大平臺都不再進行燒錢換市場,而是精于運營,希望借助于出色的運營水平來提升平臺的盈利能力。
從當前的市場來看,共享單車想要實現規模盈利還很難。去年各大共享單車平臺進行了一輪價格調整,單車使用價格漲了三分之一。即便是這樣,無論是美團還是滴滴,共享單車業務依然是賠錢的。一方面是來自于單車硬件的高比例成本,一方面是來自于單車亂停放之后的人工歸置成本,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平臺維護、新功能研發等的投入。
特別是共享單車模仿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網約車市場在這兩年的表現也是很一般,上市后的Uber、Lyft股價一跌再跌,共享單車市場自然也就不再被看好了。
共享單車助力復工,會成為一個轉折點嗎?
從出行的方式來看,除了公共交通、出租車之外,共享單車是可以滿足出行速度,并提升出行幸福感的一種方式,另外還能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疫情之下,公共交通出行安全風險很高,騎行共享單車可以及時避免人員聚集,是當前最好的一種出行選擇。各大共享單車平臺正是看中了此,在各地開始復工之后,它們推出了極為優惠的出行服務,為的就是在行業不景氣的現在,抓住市場需求點。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之后,人們會更加地關注個人身體健康,醫療行業可能還會迎來一波飛速發展的機會。很多行業企業倒在了疫情下,在復工之后大多數的企業還會降低員工工資、盡量節約成本。同時線上互聯網企業也將迎來飛速發展,比如在線辦公平臺、在線培訓平臺等等。
共享單車行業會迎來新的轉折點嗎?這要看平臺自身的運營能力如何了。在疫情期間,美團單車還提出為單車無差別消毒的活動,湖北武漢等地共享單車免費給用戶使用,這都是十分積極的信號。在疫情中,共享單車平臺也起到了很好的社會作用,那么,在疫情結束之后,會不會有更多的人為了身體健康而選擇使用單車出行呢?
共享單車還有機會嗎?
從當初的明星行業,到如今共享單車正在遭遇很尷尬的處境。美團和滴滴們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資源來進行平臺運作,為的就是掌握這個共享單車的流量入口,同時結合自身企業業務,將它們進行聯通,形成矩陣式產品。因此共享單車業務更多的是起到工具化的作用,或者是提供支付入口等。
隨著人們對單車出行的需求越來越高,更多的人愿意使用共享單車。接下來共享單車平臺企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提升用戶運營水平。只要用戶的乘車頻率提高了,再加上規模化的行業布局作為基礎,共享單車盈利是必然的。
筆者認為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復工后的短時間內可能會優先選擇共享單車出行,但是這并不是穩定的,行業企業依然需要從本質上的提升內在運營能力、降低成本等經營手段。加之不斷推行的行業創新,才有可能保持持續的高行業關注度。因此,抓好疫情復工后帶來的行業拐點,十分重要。
猜你喜歡
共享單車也“殺熟”!有平臺月卡最多差11塊,美團、哈啰回應來了
使用多部手機不同賬號在美團單車、哈啰單車、青桔單車搜索發現,定位在北京市時,不同手機顯示的優惠后的30天不限次騎行卡價格截然不同。ofo惹眾怒,央視網痛批!數據顯示:共享單車企業前十月注冊量同比下跌37.9%
日前,有網友發現ofo推出了“拉好友幫退押金“功能。如此吃相立刻引起了眾怒,網友紛紛表示:“果然欠錢的才是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