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添動漫IPO:營利雙增,奧特曼撐起半邊天,IP依賴含風險
在泡泡瑪特成功驗證IP商業化路徑后,又一家聚焦于IP衍生品的企業向資本市場邁進。
近日,擁有奧特曼、小馬寶莉等26個知名IP授權的廣東金添動漫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招商證券國際與中國銀河國際。
伴隨新消費浪潮與IP經濟的蓬勃發展,金添動漫近年來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以2024年收入計算,金添動漫已是中國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業,同時也是國內第四大IP食品企業,市場份額分別達到7.6%與2.5%。
若此次上市順利推進,該公司有望成為國內資本市場中“IP食玩第一股”。
然而光鮮背后亦有隱憂。金添動漫目前面臨著增長節奏放緩、股權結構集中、對外部IP授權依賴度較高,以及客戶集中度顯著提升等現實挑戰。
要想真正承載起“零食界泡泡瑪特”的市場期待,這家IP食品企業仍需跨越不少障礙。
01
IP趣玩食品龍頭
2004年,廣東裕生食品廠的倉庫里,創始人蔡建淳望著堆積如山的餅干陷入沉思。一噸餅干僅能賣出1.5萬元,扣除原料與人工成本后,利潤薄如刀片。
轉機出現在校門口的小賣部。蔡建淳觀察到,印有動漫形象的零食總是最先被搶購一空,即便同樣的餅干,有IP加持后價格翻倍也毫不愁銷。
他當即決定將當時最火的《藍貓淘氣三千問》IP印在包裝上,推出“藍貓魔法餅干”,售價直接躍升至3萬-4萬元/噸。更重要的是,他將“吃的功能”與“玩的情緒”巧妙綁定——餅干盒內的拼圖玩具,激發了孩子們為集齊整套而不斷復購的欲望。
這種初代“IP+消費品”模式的出現,比泡泡瑪特早了整整十五年。蔡建淳可謂中國IP食玩行業的開創者,這一創舉也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2009年,金添動漫首次與奧特曼IP達成授權合作,成為國內較早將這一經典特攝IP引入食品領域的企業。真正的突破發生在2015年——公司推出單價5元的“奧特蛋”,將可食用糖果與收藏級玩具融為一體。蛋殼內不僅包含軟糖與可拆卸的奧特曼迷你擺件,還附贈角色收藏卡,精準擊中了兒童的“集卡復購”心理。
市場反響遠超預期。2016年,奧特蛋單品銷售額突破1億元,成為金添動漫的核心收入來源。截至2024年,奧特曼IP已貢獻了公司43.9%的營收,累計銷售額超過12.7億元。這個售價5元的產品之所以能讓消費者持續買單,靠的正是隱藏在糖果背后的“情緒價值”。
近年來,金添動漫業績持續攀升。招股書顯示,2022至2024年間,公司營收從5.96億元增長至8.77億元;期內溢利更是從3670.8萬元躍升至1.3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44億元,同比增長9.82%;期內溢利達7004.1萬元,增幅13.45%。
毛利率同樣穩步提升,從2022年的26.6%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遠超休閑食品行業25%左右的平均水平。
行業發展前景可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IP趣玩食品市場正以19.6%的復合年增長率迅猛擴張,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215億元。
目前,金添動漫已在全國建成5大生產基地,擁有26個授權IP及超過600個活躍SKU,產品覆蓋糖果、餅干、膨化食品、巧克力及海苔零食五大類別。
根據招股書,此次赴港IPO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提升產品開發能力、加強品牌建設、擴充銷售網絡與營銷團隊、擴大產能、升級供應鏈與IT系統、豐富IP組合,以及尋求戰略投資與收購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金添動漫曾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卻在2021年主動摘牌退市。給出的理由是“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02
依賴外部IP授權業務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金添動漫IP趣玩食品的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持續攀升,分別達到96.6%、97.6%、98.8%和99.5%,顯示出業務高度集中于IP授權產品。
這種依賴性在具體IP分布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奧特曼長期占據著營收支柱地位,2023年其收入占比高達63.0%,盡管2025年上半年降至43.9%,仍是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加上小馬寶莉和蠟筆小新,這三大IP合計貢獻了近80%的營收。
這種高度集中的IP收入結構,使得公司在建立自身護城河方面面臨挑戰。
外部IP依賴帶來的直接影響體現在持續上升的版權成本上。
2022年至2024年,金添動漫的IP版權費從2114.4萬元增長至3678.6萬元,2025年上半年達到2001.6萬元,同比增長21.92%。三年半期間,公司累計支付IP相關費用超過1億元。
版權費占銷售成本的比例也從2022年的4.8%逐年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9%。這意味著,金添動漫每賣出100元產品,就有6.9元需要支付給IP授權方,這種模式與泡泡瑪特幾乎無需支付授權費的業務形態形成鮮明對比。
更值得關注的是,絕大多數授權協議都設有最低版權費條款。即使新IP產品的銷售額不及預期,公司仍需足額支付授權費用。2024年公司版權費同比激增49.6%,部分原因就來自新IP引入所帶來的最低費用承諾。
授權期限與續約的不確定性是另一個潛在風險。
金添動漫現有的26個IP全部為非獨家授權,且公司并未參與IP內容共創。所有授權協議的期限通常僅為1~3年,一旦核心IP如奧特曼的授權到期且無法成功續約,將對公司業務造成重大影響。
招股書顯示,核心IP奧特曼的現有授權協議期限還剩12個月,柯南的授權期限剩15個月,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授權期限剩24個月。
招股書在“風險因素”章節中明確提示:“我們并不能保證所有現有IP授權協議均能重續。”此外,所有授權均為非獨家授權,這意味著其他企業也可以通過付費獲得同類IP授權,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除了IP依賴風險外,金添動漫還面臨著一定的財務壓力。公司近年存貨規模持續攀升,2025年上半年達到7620萬元,存貨周轉天數延長至48.9天。
招股書揭示了金添動漫在現金流方面面臨的挑戰:一方面,經營性現金流健康度有所下滑,其凈額在2025年上半年為5923.7萬元,同比大幅減少34.72%;另一方面,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9億元,而短期借款與當期到期長期借款合計達1.69億元,存在約6000萬元的缺口,這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承壓,存在流動性覆蓋不足的風險。
競爭力的本質在于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而金添動漫在這方面顯然還存在不足。
正如招股書中所坦承的:“若授權終止,公司或將喪失銷售該產品的權利。公司能否維持現有授權協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IP所有者或授權方的關系。若最低IP版權費過高可能導致虧損甚至失去授權,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恐遭受重大不利影響。”
如何在依賴外部IP的同時,構建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將是金添動漫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
03
港股不認“IP搬運工”,金添動漫估值承壓
在研發投入方面,金添動漫與行業頭部企業存在明顯差距。
盡管其研發費用從2022年的6.7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83.4萬元,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212.4萬元,但研發費用率始終處于極低水平,最高僅0.48%。這一數據與行業龍頭形成鮮明對比——泡泡瑪特2024年研發費用率達4.86%,全年研發投入超70億元,其自有IP貢獻超過80%營收,毛利率高達66.8%。
研發投入不足與缺乏成熟自有IP的短板,直接制約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較于泡泡瑪特66.8%的毛利率,金添動漫的毛利率表現明顯遜色。雖然同行潮玩企業如TOP TOY、52TOYS的研發投入也相對有限,但均已布局自有IP,相比之下,金添動漫在研發和IP建設方面明顯落后。
銷售渠道方面,金添動漫正經歷深刻變革。公司客戶主要包括經銷商、直銷零售商和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終端消費者。早期公司主要依賴經銷商渠道,近年來為降低對經銷商的依賴,大力拓展與鳴鳴很忙、萬辰集團等量販零食店的合作,推動直銷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3.5%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3.2%。
然而渠道轉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直銷渠道擴張,客戶集中度顯著上升——2025年上半年,僅第一大客戶就貢獻了23.6%的交易額,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達40.7%。
渠道方的強勢地位日益凸顯,鳴鳴很忙要求“排他性供貨”并延長賬期30天,而名創優品等渠道商也在不斷壓低進貨價,使金添動漫陷入“不降價就失去份額,降價則利潤受損”的兩難境地。
這種渠道結構變化對現金流造成明顯壓力。由于直銷零售商普遍采用先交貨后付款的結算方式,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快速增長,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的應收賬款占比已達68.73%。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從2022年的3.5天延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10天,反映出資金回籠速度放緩。
不同渠道的盈利能力也呈現出顯著差異。報告期內,公司向零售商直銷的毛利率維持在35.8%~40.5%區間,而向經銷商銷售的毛利率則在26.4%~31.9%之間,始終存在約8~10個百分點的差距。
更值得關注的是電商渠道的發展滯后。2024年,公司電商收入僅100余萬元,占總營收的0.2%。在零食消費持續向線上遷移的背景下,這種過度依賴線下渠道的結構存在潛在風險。
除了商業模式上的挑戰,金添動漫在公司治理與合規方面也存在隱憂。
招股書顯示,創始人蔡建淳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持有100%投票權,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雖然提升了決策效率,但也引發市場對治理透明度的質疑。公司還披露存在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部分生產經營物業租賃未備案等合規瑕疵。
值得關注的是,原二股東孫劍(奧特曼中國大陸版權總代理上海新創華實際控制人)在今年5月退出,這為公司后續獲得奧特曼IP授權增添了不確定性。
若能成功登陸港股,金添動漫將獲得講述“IP+食品”新故事的重要舞臺,并有望借助資本力量開啟出海征程。然而,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
港股投資者歷來對IP消費品板塊持審慎態度,他們更看重企業是否擁有自主可控的IP資產和全球化的商業視野——而這恰恰是金添動漫的軟肋,金添動漫26個IP全系非獨家授權。在投資者眼中,這樣的基本面很難不面臨估值折價。
更深遠的問題在于,金添動漫的商業模式始終未能回答一個核心質疑:當IP是租來的、渠道是借來的、研發是薄弱的,企業真正的護城河究竟在哪里?
從新三板轉戰港股,改變的只是交易場所,而非商業本質。
零食界的泡泡瑪特?這個目標聽起來美好,但金添動漫首先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個依賴外部資源的“高級IP搬運工”。在資本市場這個更殘酷的競技場上,僅靠“奧特曼”的光環,恐怕難以照亮前路。
公司需要向市場展示的,是超越單一IP的可持續盈利能力,是建立自主品牌的清晰路徑,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核心價值。
這條路,遠比從新三板走到港股的物理距離,要漫長得多。
猜你喜歡
【聚焦IPO】好盈科技闖關科創板:無人機心臟能否跳出低空紅海?
10月23日,上交所網站顯示,深圳市好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好盈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博望財經
融中財經
財富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