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首席”上任,華夏銀行能否托住經營底盤?
隨著利率下行延續,銀行業的比拼早已從規模擴張向經營內功轉變。一方面是資產端收益壓力倒逼經營模式轉向更高效率、更可控的業務結構;另一方面,監管對于合規內控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合規文化建設等相關經營管理層面的戰略執行落地,成為能否穿越周期的核心變量。
作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華夏銀行在這一輪行業周期中面臨一定挑戰。2025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雙下滑。同時,三位“首席”高級管理人員的集體任命,讓新管理層將帶來怎樣的變量成為值得探討的另一方面。而在高管任命、業績波動與合規交織的局面下,華夏銀行能否穩住經營“底盤”?
01
管理架構集中調整,任命多位“首席”
對于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而言,管理層的權責劃分、執行效率和反應速度決定了銀行能否在復雜市場中保持穩定發展。當前階段,銀行面臨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如何在存量環境中提高效率、管住風險、穩住收益。
這些都離不開對運營、財務、風險等方面的持續投入與管理深耕。銀行機構設立專職負責人的做法,已經不只是崗位安排,更是將重點任務明確到人、壓實到位,讓一些必須做好的事情真正落到日常工作中。
例如,運營管理旨在提升流程效率、控制成本,以期提升銀行效率并節約成本。財務管理負責資金籌措與運用,在收入承壓時期其重要性尤為突出。風控是銀行應對不確定周期的重要保障。
2025年10月22日,華夏銀行召開的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多項議案。其中,關于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成為關注重點,董事會通過了三項人事任命,涉及首席運營官、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三個關鍵崗位。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告
其中,劉小莉被聘任為華夏銀行首席運營官。曾任華夏銀行總行營業部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華夏銀行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華夏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華夏銀行授信審批部總經理,華夏銀行首席風險官。現任華夏銀行黨委委員。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告
方宜,被聘任為華夏銀行首席風險官。曾任北京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北京銀行董事會(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銀行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北京銀行石家莊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告
劉越,被聘任為華夏銀行首席財務官。曾任華夏銀行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華夏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現任華夏銀行資產負債部總經理。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告
三位“首席”高級管理人員的集中任命,可能被視為銀行在管理端進行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當前周期下,銀行內部組織架構的有效性,關鍵在于能否聚焦核心環節。運營、財務與風險,通常被視為銀行穩健經營的關鍵職能。而華夏銀行近期在財務表現和合規內控方面顯現的一些問題,恰恰凸顯了在這三個核心領域進行管理強化的重要性。
更進一步看,將這三塊職能明確掛在“首席”層級之上,意味著管理層希望借此梳理任務、集中資源,把資源用在要緊的環節上。無論是利潤增長、合規管理,還是運營提效,最后都要落到人和事的匹配上。那么,這三位“首席”高級管理人員所面臨的具體經營局面究竟如何?財務數據提供了最直觀的答案。
02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減少,利息凈收入基本穩定”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任何一家銀行的收入構成和發展模式都正面臨重塑。過去依賴穩定利息收入與投資回報的經營模式,已然受到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擾動,如何持續經營模式、優化業務結構成為關鍵。對于頭部股份制銀行而言,利率中樞變化、公允價值波動以及業務投放調整等,是影響其財務表現的重要因素。而在收入壓力之下,費用端的調節能力與經營管控執行力,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從財務表現到資產投放,再到最終體現出的管理理念與執行力,在數據表面之下,一家銀行所面臨的真實經營狀態與應對方式,同樣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據華夏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截至今年9月末,其實現營業收入648.81億元,同比下降8.79%;歸母凈利潤179.82億元,同比下滑2.86%。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在投資端,截至今年9月末,華夏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45.05億元,而2024年同期為33.26億元。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對于營收下降的問題,華夏銀行行長瞿綱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債市波動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減少,利息凈收入基本穩定。
從營收結構看,利息凈收入仍為華夏銀行主要收入來源。2025年1-9月,華夏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462.94億元,凈息差為1.55%。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46.94億元,投資收益為127.99億元。
投資收益在非息項目中占比較高,一定程度上說明該行投資端仍為收入構成的重要補充來源。但考慮到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投資相關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將是影響未來業績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利潤端的改善趨勢,則更多依賴于費用壓降等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總營業支出同比下降12.03%至405.55億元;該行業務及管理費降至194.33億元,同比縮減9.42%。該行副行長楊偉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保障發展、厲行節約、合理開支、降本增效”已成為該行管控原則之一。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華夏銀行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5年1-9月,華夏銀行資產總額為4.5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21萬億元,增長4.80%;貸款總額2.4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07萬億元,增長2.93%;負債總額4.2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20萬億元,增長5.06%;存款總額2.3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19萬億元,增長8.72%。
從華夏銀行的財務表現來看,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的占比變化,使得傳統增長路徑面臨挑戰;另一方面,通過費用壓降與支出管理留出利潤空間,成為其在收入壓力下維持利潤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短期措施對中長期業績的支撐效果,以及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或將是決定其未來表現的關鍵。
03
大額罰單落地,合規問題需要持續重視
除了顯性的財務壓力,華夏銀行在合規與內控這一經營“底線”上,也剛剛經歷了監管處罰。合規管理已成為銀行日常經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部環境變化中承擔著基礎支撐作用。
對于規模較大的銀行來說,如何在業務推進過程中確保各項業務操作規范一致,也成為內部協同和流程完善的一部分。
就華夏銀行而言,2025年9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列表顯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因“相關貸款、票據、同業等業務管理不審慎,監管數據報送不合規等”,金融監管總局對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罰款8725萬元。對陳某某、劉某某警告;對錢某某、何某、呂某某、涂某警告并罰款合計20萬元。
圖片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9月10日,華夏銀行發布臨時信息披露報告稱,“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行)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2023 年對本行開展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進行行政處罰的決定書(金罰決字〔2025〕183 號),針對‘金融數據統計不實’等違規問題罰款8725 萬元。”
華夏銀行在披露報告中進一步稱,“對于監管處罰問題,本行高度重視,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已迅速落實各項整改措施,并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圖片來源:華夏銀行臨時信息披露報告
9月12日,華夏銀行旗下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因“投資運作不規范,系統管控不到位,監管數據報送不合規等”等原因,被金融監管總局對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罰款1200萬元。對王某、張某某警告并罰款合計10萬元。
圖片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合規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在業務發展的任一階段,最需要守住的經營“護欄”。對華夏銀行而言,處罰本身是過去的終點,但對市場而言,上述監管行政處罰表明,華夏銀行在筑牢底層流程標準方面,仍有待加強。
從利潤承壓到高管變動,從營收下降到監管部門開出的大額行政罰單,華夏銀行新的高管團隊,是否能穩住“底盤”,還需要用更多業績和指標增長來說話。對此,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國壽系”少帥林朝暉掌舵廣發銀行,直面合規、增收、轉型三大挑戰
換帥之后的廣發銀行,其戰略方向是否會調整,以及如何尋找新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將成為新帥面臨的挑戰之一。

財富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