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出手,投向合成生物
白酒巨頭的一筆投資浮出水面。
近日,康維健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后簡稱“康維健”)完成B輪融資,此次融資吸引了眾多投資方,東方嘉富、德聯資本、普華資本、鼎暉投資紛紛入局,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貴州茅臺也參與其中,成為這輪融資的重要力量。
康維健是一家以生物合成技術為核心的平臺公司。此次投資,是茅臺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布局的又一落子——此前,茅臺已通過投資星賽生物、虹摹生物等企業,初步構建起在生物制造領域的投資版圖;后續還擬與何氏眼科合作設立招華健康基金,注新一代醫療健康、食療營養以及合成生物等領域,形成“直接投資+基金布局”的雙重打法。
作為傳統白酒行業龍頭,茅臺跨界投資合成生物學,不僅是對這條高增長賽道的明確認可,更折射出傳統產業資本在科技變革浪潮下,主動突破業務邊界、尋求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
茅臺,投了家B輪公司
這輪融資的主角康維健,雖成立于2019年,屬于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后起之秀”,但憑借其在技術研發與產品落地層面的硬實力,已在行業內占據了一席之地。
官網顯示,康維健是一家生物合成技術平臺公司,致力于為全球食品、化妝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藥用輔料、動物營養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據天眼查公開信息,公司董事長曾啟文是團隊的核心人物,同時,團隊還匯聚了梁冰、曾啟明、韓忠睦等多位成員。在本次B輪融資之前,康維健已經完成A輪、A+輪、A++輪融資,國投創合、鼎暉投資、毅達資本等機構紛紛出手。持續的資本注入不僅為公司的技術研發與業務擴張提供了資金支撐,更從側面印證了市場對其技術路線與發展潛力的高度認可。
在核心技術層面,康維健的競爭力尤為突出——其自主研發的酯類酶法合成工藝技術平臺,實現了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的環保生產,目前該產品的年產能已達到3000噸。
更值得關注的是,康維健的技術平臺并非“單點突破”,而是具備可復制、可拓展的特性。目前,公司已基于該平臺完成了多款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儲備,包括酶法生產植物甾醇酯、維生素 A 棕櫚酸酯、抗壞血酸油酸酯、抗壞血酸亞油酸酯、抗壞血酸亞麻酸酯等。這些產品覆蓋了食品營養強化、化妝品活性成分、醫藥輔料等多個高增長領域。
為了進一步強化技術研發能力,康維健還構建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合作模式,與全國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設立聯合實驗室,一方面借助高校的科研資源攻克技術難題,另一方面將實驗室成果快速轉化為工業化生產技術,為不同行業應用提供解決方案。
據了解,本輪融資將為康維健擴大生產能力和優化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有助于加快產品商業化進程,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生物醫藥產品日益增強的需求。
茅臺多次出手,加碼合成生物
茅臺在創投領域的探索可追溯至2014年,早期階段,茅臺的投資方向主要聚焦在消費領域,如對嘉美包裝、李子園等消費類企業的投資,這與公司的主營業務具有較高的關聯性,也符合當時市場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與科技發展,茅臺投資視野逐漸拓寬。自2023年起,茅臺在投資布局上展現出新的戰略方向,接連設立茅臺招華(貴州)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茅臺金石(貴州)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具體來看,茅臺招華基金、茅臺金石基金的認繳總規模均為55.1億元,貴州茅臺分別出資50億元。即貴州茅臺參與上述兩只產業基金,將合計出資100億元。
該基金的投資范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顯示出茅臺向科技領域進軍的決心。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合成生物學成為了茅臺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作為傳統發酵產業,白酒本身就蘊含了許多生物經濟的基因。
此次投資康維健并非在合成生物領域的第一次嘗試,而是一場“有規劃、有節奏”的戰略布局。在過去的一年里,茅臺在這一賽道上的投資動作頻頻,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勢。
2024年上半年,茅臺科創基金率先發力,先后完成了對星賽生物、虹摹生物等生物制造類企業的投資。其中,星賽生物聚焦單細胞分析和分選領域,致力于以創新的“拉曼組”技術刻畫單細胞代謝表型組信息,拉曼組有望成為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學產業的一種新型大數據;虹摹生物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HMO),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多種功能。
茅臺對這兩家企業的投資,不僅豐富了其在合成生物領域的投資組合,也為其深入了解不同細分領域的發展動態奠定了基礎。
同年10月,泰和偉業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茅臺(貴州)高質量成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股東。泰和偉業是國內保護氨基酸產品行業的龍頭,有望成為多肽生物制品的重要原料商。早在2023年11月,茅臺金石基金就曾領投了成都泰和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3億元A+輪融資。
接連加碼合成生物賽道,背后是茅臺投資戰略轉型的重要體現。
在茅臺集團2024年度科技創新工作會上,時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提到,要把以合成生物學為技術重心的生物經濟,作為茅臺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持續拓展新興產業價值鏈。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在今年的一次公開發言中曾明確表示,合成生物學是解碼生命規律的鑰匙,是傳統與未來的“共生密碼”。他直言,對釀造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護,是茅臺持續傳承和創新的關鍵所在,茅臺將主動擁抱合成生物學技術,積極探索產業運用場景。
這一表態,不僅揭示了茅臺重視合成生物學的核心原因,也為茅臺在該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茅臺作為國內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微生物資源,這是茅臺發展合成生物學的獨特優勢。通過對這些微生物資源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茅臺有望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
例如,在白酒生產環節,合成生物學技術可用于優化釀酒微生物群落結構,提升白酒的品質和產量;在健康產業領域,可依托該技術研發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與藥用輔料,拓展公司的業務邊界;在環保領域,還可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解決白酒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等問題,實現綠色生產。
千億合成生物賽道,處在爆發前夜
這一次押注合成生物,茅臺也是“緊跟時事”。
從全球視角來看,合成生物學賽道的熱度已持續攀升多年,成為全球范圍內備受矚目的投資熱土與創新高地。麥肯錫曾發布報告指出,全球70%的化學品可用合成生物制造生產,到2035年前后,全球合成生物制造產值將有望達到2萬億-4萬億美元。
在國內市場,合成生物學產業同樣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白皮書2024》顯示,該產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3億美元猛增至2023年的超過170億美元,過去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27%。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500億美元。
合成生物賽道的爆發,離不開政策、技術、資本的驅動。政策上,我國將合成生物學列為未來產業核心方向,《“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技術上,基因編輯、高通量篩選等關鍵技術突破,大幅降本提效,AI與合成生物學結合也加速研發,推動其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資本上,除傳統的VC/PE外,恒瑞醫藥、藥明康德等產業資本也入局,帶來資金與產業資源,加速技術落地。
正是基于對賽道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茅臺持續押注合成生物。從投資虹摹生物,星賽生物,到領投泰和偉業,再到此次入股康維健,茅臺的投資標的基本覆蓋了合成生物學的上游原料、中游技術平臺、下游應用產品等多個環節,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的雛形。
對于茅臺而言,合成生物學不僅是“跨界投資”的一部分,更是其實現“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通過布局合成生物學,茅臺能夠將自身的微生物資源優勢轉化為新的產業優勢,從 “白酒巨頭”向復合型企業轉型,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茅臺的布局也是傳統產業資本擁抱科技的一個縮影。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而合成生物學作為能夠重構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關鍵技術,自然成為傳統產業資本的重要發力點。茅臺的探索,不僅為自身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也為其他傳統行業龍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通過資本鏈接科技、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