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銀行半年報:營收凈利均下滑,不良貸款余額58.24億
2025年8月,貴陽銀行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在零售業務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該行多個核心經營指標出現波動,包括收入端的收縮、資產質量的變化以及貸款結構的調整。
該行在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稱,個人綜合消費貸款方面,該行助推個人綜合消費貸款服務迭代升級,助力提振市場消費。一是對消費貸款專屬產品“爽快貸”進行全面優化升級,提升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增加靈活還款,提升產品競爭力。二是優化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產品“譽無價”,實現50萬以內小額貸款主要流程線上化辦理和續貸功能上線。
不過,圍繞其消費貸款的快速增長、部分貸款分類占比上升等現象,相關數據變化或有值得進一步分析探究的價值。
01
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15.26%
2025年上半年,貴陽銀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下降。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5.01億元,同比下降12.2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74億元,同比下降7.20%。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利息凈收入的下滑是本期收入下降的核心因素。貴陽銀行上半年實現利息凈收入49.2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86億元。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在利息收入下行的同時,非利息收入也未能完全抵消利息收入下滑的影響。2025年上半年,貴陽銀行實現非息收入15.80億元,同比略降1.22%。理論上,在利息凈收入下行的周期中,手續費、傭金、理財、投行等輕資本業務應當形成一定的對沖效果。然而,從實際結果來看,這些收入項目的提升力度仍然有限,未能對沖利息收入的下滑。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同期,該行交易類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由上年同期的正向收益轉為虧損,拉低了非息收入的整體水平。
管理層采取了主動的資產配置操作以應對此壓力。在報告期內,其投資收益實現了大幅增長。這一操作有效地部分對沖了公允價值變動的虧損。從結果上看,這體現了管理層在被動市場環境中主動平滑利潤的意圖。但非息收入整體仍未能形成足夠支撐,短期內在緩解收入壓力方面的效果相對有限。
02
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增幅39.60%,不良貸款率升至1.70%
一段時期以來,貴陽銀行在零售信貸領域呈現出明顯擴張趨勢。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母公司口徑下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余額達到60.71億元,較年初增加17.22億元,增幅達到39.60%。
2025年上半年度報告還披露,該行線上信用貸款產品“爽快貸”余額達到55.98億元,較年初增加15.67億元,增長率為38.87%。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貸款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截至報告期末,貴陽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8.24億元,不良貸款率1.70%,較年初上升0.12個百分點。從趨勢看,信貸結構的變化與資產質量邊際承壓之間的關聯,值得持續追蹤和評估。
零售貸款的快增長具有顯著的周期性特點,往往在前期釋放出較強的收入推動力,但其背后的風險也可能呈現出值得關注的特征。消費貸款客戶相較于傳統抵押類貸款,抗風險能力相對更為敏感,貸前準入評估、貸中行為識別、貸后催收機制等環節,或有可能面臨挑戰。
從風控角度出發,消費貸快速發展的可持續性依賴于“三個支點”的有效協同:一是準入機制要細顆粒化,在評分模型中引入多維度的補充信息如社保記錄、經營流水、設備識別等以提高識別能力;二是額度管理和貸后運營要更加敏捷,對短期高頻借款、異常循環用信行為設立動態預警系統;三是貸后服務與風險監控要更前置,通過賬期提醒、還款輔導、柔性催收等手段增強客戶黏性。
當然,“爽快貸”及相關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的增長,為貴陽銀行在零售轉型中帶來了階段性成果和積極反饋,也驗證了貴陽銀行在線上化產品設計與渠道優化方面的能力。但這類業務的擴張,往往不能僅追求“規模做大”,反而更關鍵的是在于如何同步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延長資產壽命、提升客戶留存和資產質量的可控性。唯有如此,零售貸款的增長才有可能真正從表層的“量”,沉淀為高質量發展的“質”。
盡管當前貴陽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撥備覆蓋率仍處于穩健區間,可為風險波動提供緩沖,但從前端信號變化來看,資產質量管理需要更具前瞻性、策略性。
03
關注類貸款占比升至3.12%,遷徙率上揚至15.61%
2025年上半年,貴陽銀行在貸款總量穩中有增的背景下,其資產質量結構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邊際波動。除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70%,較年初小幅上升0.12個百分點以外,盡管整體資產質量水平仍屬穩定,但部分前端風險指標的變化也值得關注。
從五級分類結構來看,正常類貸款占比從年初的95.45%下降至95.18%,關注類貸款占比上升至3.12%,可疑類貸款占比則由0.23%升至0.41%。這種結構上的微調雖暫時不會引發大規模不良暴露,但值得貴陽銀行將其納入觀察范圍。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在分類占比發生變化的同時,貸款遷徙率的動態指標也出現了與之配套的趨勢變化。2025年上半年,貴陽銀行關注類貸款的遷徙率上升至15.61%,高于2024年年末的11.45%與2023年年末的14.39%,或說明其從關注類進一步向不良類遷移的可能有所加快。

圖片來源:貴陽銀行2025年半年度報告
而其正常類貸款遷徙率由1.66%下降至1.55%,則仍維持在相對穩定區間。與此同時,可疑類貸款的遷徙率維持在87.70%,雖然較上年末略有下降,但依舊處于高位。這一系列數據綜合來看,或說明貴陽銀行的風險遷徙路徑處于一定的活躍階段,特別是關注類貸款中部分資產或有開始向更高風險等級轉化的一定可能。
在行業分布層面,其風險敞口集中于房地產、批發零售等傳統高波動板塊。其中,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已升至1.75%,批發零售業不良率仍維持在4.58%。這些領域若缺乏更有效的差異化風控手段,可能在未來繼續對整體貸款結構帶來干擾。同時,隨著零售業務特別是消費貸快速擴張,資產“年輕化”趨勢增強,新增貸款在早期賬齡中占比提高,歷史行為數據沉淀相對有限,增加了模型識別的難度與風控響應的復雜度。
從整體趨勢來看,目前貴陽銀行的資產質量尚未失穩,但其貸款結構或正處于邊際調整期。關注類和可疑類貸款占比的上升疊加遷徙率的加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貴陽銀行前端信貸結構的變化或有必要持續關注。當前階段,建立更加前瞻性的風險識別與處置閉環機制,或將有助于進一步筑牢資產質量底線,也為后續經營穩定性留出更多主動空間。
2025年上半年,貴陽銀行在資產規模擴張的同時,業績端仍面臨一定壓力。營收、凈利雙降之外,利息凈收入下滑、非息收入未能形成有效對沖,加之資產質量邊際承壓、關注類與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抬升,種種變化共同構成了當前階段的經營現狀。
與此同時,其零售信貸業務加速推進、線上信貸產品快速放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增長動能,但其背后所伴隨的風險管控同樣居于重要位置。站在年中節點,貴陽銀行如何在結構調整、風險防控與盈利能力恢復之間尋求更穩妥的平衡,或將決定其全年業績表現。
整體來看,2025年中期階段,貴陽銀行在堅持零售戰略的過程中展現出業務擴張與風險管理交織的特征。一方面,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線上產品形成增量,為零售轉型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利息收入回落、非息對沖有限,疊加貸款分類結構的邊際變化,也提示出穩中有變的可能。
圍繞這些變化,如何繼續夯實前端風控能力、提升資產配置效率、增強中間業務的收入水平,或將成為貴陽銀行下一階段經營質量的關鍵影響因素。接下來的時間里,這些變量將如何演化,貴陽銀行又將如何回應市場變化,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成都金融巨頭“換帥”:萬億銀行掌門人對調,規模敘事成隱憂
這場涉及兩家總資產合計超兩萬億元銀行的管理層震蕩,既是地方國資系統深化金融改革的標志性動作,更折射出成都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進程中對資源整合與風險防控的深層考量。業績承壓,中信百信銀行陷轉型困局,謝志斌臨危接棒挑戰重重
當數字化旗幟遭遇傳統金融的轉型危機,即便是背靠實力資本的中信百信銀行也逐漸顯現出應對乏力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