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完這一輪就上市”
IPO的春天來得太突然。
“我們正在準備IPO的項目數量,達到了五年來的最高水平。”在日前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黑石總裁喬·格雷興奮地向分析師們表示。
回想三個月前發布Q1財報的時候,喬·格雷的說法還是“市場波動加劇,短期內不太可能進行資產出售”,“IPO市場處在最艱難的時候”。可見,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歐美的IPO環境已經發生了多么深刻的反轉。
無獨有偶,也是從今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的大A和港股也迎來了一波IPO的高潮。先是港股一日三鳴鑼刷新紀錄,緊接著A股的新增IPO受理出現了多年未見的“下餃子”盛況。熬過了空前慘淡的兩年之后,全球PE行業終于等來了新的春天。
準備迎接新一輪IPO窗口
黑石的最新發布的2025年Q2財報,給出了一份遠超市場預期的業績。財報發布后黑石的股價大漲4.4%,創下了今年1月份以來的新高。
今年二季度黑石的總收入達到37.1億美元,同比增長33%;可分配收益16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兩者均大幅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測。
這首先是因為黑石超預期的募資。盡管旗艦基金的DPI十年沒到1,部分基金出現“擠兌”式的贖回,黑石的AUM仍然在快速上漲。二季度末,黑石的AUM已經達到1.2萬億美元,同比上升13%。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黑石的退出終于重新活躍起來了。黑石的凈退出收入(退出活動為黑石帶來的收入)出現了6%的同比增長,達到3.26億美元。雖然增長幅度不大,但這是一個市場轉折的信號。
過去兩年,由于黑天鵝、灰犀牛層出不窮,全球的IPO、并購市場陷入歷史性的低迷,大型PE只能靠接續基金獲得流動性。但最近幾個月美股IPO的復蘇勢頭明顯,CoreWeave、Circle等科技獨角獸在上市后股價超乎預期的飆升,市值都翻了數倍,這說明市場氛圍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數據上看,2025年上半年美股完成116單IPO,數量同比增長3%,募資額同比增長56%。
蘇世民在財報電話會上專門提到了Cirsa的IPO。7月初,Cirsa在巴塞羅那交易所的上市,給黑石帶來了20億歐元的巨額回報。這是黑石一個久違的大型IPO,也是新一輪IPO窗口期打開的標志。蘇世民稱,黑石已經著手為其它幾個項目的IPO做準備。他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市場的條件將更加有利,讓黑石的利潤水平繼續加速提升。
在蘇世民看來,幾個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目前已經在消除,經濟增長趨于樂觀,因此“被壓抑的交易欲望”正在逐漸釋放。也就是說,黑天鵝、灰犀牛已經逐步消停,資本市場也該重新回歸正常了。
不僅是黑石,其它VC/PE巨頭也在準備迎接IPO春天的到來。
凱雷CEO哈維·施瓦茨此前也表示,凱雷今年的退出目標是40-50億美元,并且已經儲備了“相當可觀”的IPO和待出售項目。他表示,由于“許多不利因素已經消失”,2025年下半年的退出活動將顯著高于上半年。
美股最近一個重要IPO是著名獨角獸公司Figma,計劃于7月30日定價,按定價區間中位數計算市值可達160億美元。如果定價順利,Figma將會是美股今年最大的一個IPO。它背后最大的投資者美國紅杉資本,可收獲近30倍的回報。
歐洲最大的PE機構EQT(中文名殷拓,霸凌亞洲的母公司)不久前也發布了財報,可以說給全行業打了個樣。EQT表示,它在2025年上半年已宣布了高達130億歐元規模的資產變現,超過了去年全年,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這是最近三年來,EQT首次在連續十二個月的周期內,資產退出額超過了投資額。并且,EQT表示正在籌備更多項目的IPO,預計下半年的退出收益將至少和上半年持平。
“融完這一輪就申報上市”
中國這邊的風景,比歐美資本市場還要令人振奮。
上半年,港股以141億美元的IPO融資額登頂全球第一。今年以來,從機器人到消費再到生物科技,各條賽道輪著漲,現象級的IPO一個接一個。
7月25日,創新藥企業維立志博在港股上市,首日漲幅達91%。低迷已久的創新藥,也終于迎來了翻身之日。維立志博的IPO融資不到13億港元,卻獲得了驚人的3300億港元認購,散戶認購倍數更是超過3000倍。這是近兩年來難得一見的一個超高回報IPO。按目前股價,維立志博的天使輪投資者回報可達20倍,最后一輪的回報也有3倍多,一掃多年來創新藥企業上市“估值倒掛”的刻板印象。
A股這邊則迎來了一個瘋狂的6月。6月的最后一周,科創板密集受理了12單IPO申請,是去年全年的兩倍。6月的最后一天,A股各板塊更是單日新增受理41家企業,相當于上年總受理量的一半。
長鑫存儲、沐曦科技、摩爾線程、宇樹機器人,一個個名聲赫赫的獨角獸,要么已經申報,要么開始了輔導,都在過去一個月里踏上了IPO之路。從政策到行動,IPO的形勢以超乎預期的速度逆轉。幾乎是一夜之間,退出難就成了老黃歷。
尤其是在最熱門的機器人賽道,大家都說有“綠色通道”,Pre-IPO輪的份額已經讓投資人們搶破頭。一位資深投資人昨天跟我說,某“小龍”級別的機器人獨角獸在開新一輪融資,給的說法是“融完這一輪就申報上市”。結果是“有頭有臉的機構都來了”,上演了二十多家機構集體盡調的盛況。
這是多么令人熟悉的味道。
考慮到二級市場的熱情,一級市場還不算瘋狂。
宇樹機器人剛開始IPO輔導,間接持有宇樹0.1525%股份的臥龍電驅股價直接應聲漲停。更夸張的是,僅間接持有宇樹0.022%股份的景興紙業,也是應聲漲停。
智元機器人宣布收購上緯新材后,這家原本做塑料的企業,連續拉了10個漲停,股價累計上漲748%,雖然智元已經否認要借殼上市。并且,上緯新材目前266億元的市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智元上一輪融資的估值。這種一二級市場“反向倒掛”的情況已經許久未見了。
前述投資人表示直言現在有些過熱了,不能把二級市場的股價當作一級市場估值的依據。她表示,二級市場的錢是流動的,一級市場就不一樣了,就算真上市了,還要看退的時候是什么情況呢。雖然現在是IPO窗口打開了,一窩蜂的上肯定不會有好事。
那要怎么做?她提出了自己機構的解法:配置一些凈利潤在5000萬-1億的企業,估值可能在8-10億之間。運氣好,這輪開閘有機會能上去。運氣不好,就等下一個窗口期上。
就A股而言,IPO受理數量的顯著回暖并非普惠式的,而是在政策精準引導下的有節奏、有方向的復蘇。近期有項目被受理的投資人跟我說,他們的項目都在申報之前與交易所方面進行了不止一輪的溝通。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現在想抓住這個窗口期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