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九果品6高管被“一鍋端”,背后哪些股東踩雷?
4月16日晚間,"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6689.HK)突發驚雷:董事長鄧洪九、董事江宗英(鄧洪九妻子)等6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騙取貸款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重慶警方立案偵查。
公告顯示,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主要辦公場所之一重慶市渝北區東湖南路3號中鐵峰匯B座22層被公安機關限制人員出入,公司無法正常辦公。公司就該事件收到的信息有限,該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和潛在可能性無法預測。
這場震動資本市場的"高管團滅"事件,讓這家曾被資本捧上神壇的企業徹底陷入停擺。此前阿里巴巴、深創投、招墾資本等都曾參與洪九果品融資,如今高管被“一鍋端”,背后哪些股東踩雷?

核心高管被立案
"水果第一股"停擺
洪九果品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長鄧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楊俊文、譚波及監事會主席余利霞女士等,目前均已被采取不同刑事強制措施,原因與重慶市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就涉嫌騙取貸款及/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之事項進行的立案偵查相關。
實際上自2024年3月20日起,洪九果品就因未能按時發布2023年年報,股票被港交所緊急停牌,至今已超過1年。
停牌前,其股價較發行價暴跌95%,市值從巔峰時的600億港元蒸發至28億港元,近乎"腳踝斬"。曾經被資本熱捧的"水果神話",如今已搖搖欲墜。
事件的導火索是核數師畢馬威在審計2023年年報時發現的一系列異常。畢馬威注意到,2023年第四季度,洪九果品突然向一批新增供應商支付了高達34.2億元的預付款,占全年預付款余額44.7億元的近80%。
這些供應商大多是2023年度新合作方,無歷史交易記錄,部分注冊資本僅幾十萬元,卻承接了數億元訂單,且天眼查顯示多家社保參保人數為零。

圖源:罐頭圖庫
更蹊蹺的是,2024年1月,洪九果品向這些供應商支付15.2億元預付款后,當月僅收到4.5億元回貨,資金流向存疑。畢馬威要求公司提供完整會計記錄、運營資金預測等資料,以解釋預付款的商業合理性,但管理層未能提供滿意答復。在未獲所需資料及獨立調查結果的情況下,畢馬威于2024年4月16日宣布辭任核數師,引發市場對洪九果品財務造假的強烈質疑。
隨著調查深入,洪九果品的財務窟窿逐漸暴露。據公開資料,2020-2022年公司累計經營性現金流為-36億元,長期依賴股權質押輸血。2023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高達86.73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超90%,貿易應收款周轉天數從144.8天延長至188.5天,壞賬風險飆升。一邊是不斷攀升的應收款項,一邊是流向不明的巨額預付款,公司資金鏈岌岌可危。
自2024年4月起,為緩解資金壓力,鄧洪九及其妻子江宗英頻繁質押股權,累計質押股份占直接持股的65%,占總股本約14%。但質押融資杯水車薪,2024年,包括興業銀行重慶分行、招商銀行重慶分行、開泰銀行(中國)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已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對洪九果品提起訴訟,此外還有涉及民間借貸的訴訟。公司深陷債務泥潭,財務狀況瀕臨崩潰。
從"榴蓮神話"到"龐氏游戲"
洪九果品是中國高速增長的多品牌鮮果集團,擁有“端到端”的供應鏈。公司專注于主要原產于中國、泰國及越南的優質水果的全產業鏈運營。公司經營水果行業近20年,擁有深厚行業經驗,已經形成了以榴蓮、山竹、龍眼、火龍果、車厘子、葡萄為核心共49種品類的水果產品組合。
洪九果品的崩塌早有征兆。畢馬威在辭任報告中直指其"供應鏈金融黑洞":2023年第四季度突然向新增供應商支付34.2億元預付款,其中15.2億元付款僅 4.05 億元回貨,部分供應商社保參保人數為零。
公司的財務問題遠不止預付款一項。2023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例超90%,與之對比,同賽道的百果園2022年與2023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為20.68%、8.6%,明顯低于洪九果品。如此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不僅占用了大量資金,也讓公司的現金流面臨巨大壓力。
為了維持運營,公司不得不頻繁質押股權、配售新股融資,但這些資金大多用于償還債務,難以支撐業務擴張。
鄧洪九為緩解資金壓力,累計質押11.26%的股份。然而,隨著股價暴跌,這些質押股份面臨平倉風險。一旦觸發平倉,公司控制權可能易主,進一步加劇經營危機。

圖源:罐頭圖庫
除了上述問題,洪九果品在供應鏈管理上也存在一些短板。公司冷鏈流通率僅 22%,低于歐美國家95%的平均水平,導致水果損耗率高,嚴重壓縮利潤空間。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水果零售行業天然對供應鏈管理、周轉效率、門店選址提出極高要求,一旦經營稍有偏差,很容易形成“壓貨—降價促銷—虧損—信任缺失”的惡性循環。
一邊是高昂的運營成本,一邊是收不回來的賬款,洪九果品的資金鏈在2023年已瀕臨斷裂。
市值從600億到28億
背后哪些股東踩雷?
洪九果品的崛起,是一部草根逆襲的創業傳奇,更是一場資本催生的造富神話。創始人鄧洪九,17歲從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棒棒軍”起步,靠扁擔和汗水開啟了水果生意。他從家鄉收購紅橘,再到朝天門售賣,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迅速積累了第一桶金。此后35年,鄧洪九一路摸爬滾打,將洪九果品從一個小水果攤,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榴蓮分銷商,構建起龐大的水果帝國。
2018年,洪九果品接連拿下3輪融資。其中,年底的B輪融資陣容強大,深創投、招商局資本、陽光人壽、中國農墾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一年后,洪九果品再次完成CMC資本領投的C輪融資,融資規模高達5億元人民幣。
此后,洪九果品陸續收到來自阿里巴巴、中信國際資產、廣發證券、南方基金的等明星機構的重金押注。

圖源:IT桔子
2022年9月,洪九果品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 4.97 億港元,成為 “水果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達 186.8 億港元,一度被資本熱捧,最高市值曾飆升至 600 億港元 。
天眼查顯示,阿里巴巴持股7.67%,是洪九果品第三大股東。

圖源:天眼查
然而,這場資本盛宴并未持續太久。上市第二年,洪九果品股價便開始一路狂瀉。截至停牌前,市值僅剩 28億港元,較巔峰時蒸發超 95%,阿里、廣發證券、南方基金等不少機構投資者集體被套。
當“端到端”的供應鏈淪為資金騰挪工具,當"榴蓮大王"變成"資本玩家",這場由600億市值構筑的泡沫終成鏡花水月。
猜你喜歡
年營收58億的洪九果品,憑何沖擊水果第一股,百果園、鮮豐上市遇阻
百果園和鮮豐水果先后向資本市場發起的沖擊都陷入沉寂之時,又有一個“水果批發商”要去爭奪“水果第一股”的稱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