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億,2025開年最大IPO來了
“你相信光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一家上市公司信了。
2025年1月10日,布魯可(00325.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高開報109.6港元/股,較上市發售價60.35港元暴漲超80%,總市值約260億港元。
值得一提,首日高開的布魯可也是2025年開年至今A股和港股跑出的最大IPO,其孖展認購金額更是擠進港股史上前三,申購倍數高達6035.54倍,遠超2024年港股新股“凍資王”毛戈平當時的認購總額。
成立于2014年的布魯可,是上海跑出的又一頭“明星獨角獸”,或許不少成年人對此品牌倍感陌生,但家有10后小孩哥的家長對該品牌必然了然于胸,在玩具反斗城、酷樂潮玩等線下玩具門店里,常能發現布魯可的身影。
作為一家“玩具獨角獸”,布魯可的撒手锏可是半個世紀頂級現象級IP“奧特曼”——自2021年與IP授權方簽訂授權協議獲得開發及銷售奧特曼IP產品權利后,布魯可的收入水漲船高,如布魯可所言,“于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基于奧特曼IP的產品銷售,分別占我們收入的63.5%及57.4%。”
除了有“光的力量”,布魯可身后還站著大群小孩哥擁躉。
如果說泡泡瑪特的目標群體是00后,那么布魯可的目標群體就是10后。——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布魯可共有431款在售SKU,包括主要面向6歲以下兒童的116款SKU、主要面向6至16歲人群的295款SKU,以及主要面向16歲以上人群的20款SKU。換言之,有超95%SKU面向16歲以下人群,大多為“10后”小孩哥。
做小孩哥生意的布魯可,表現也不錯,用10年時間便做到了領域內全國第一。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布魯可是中國最大及領先的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在2023年實現約18億元GMV。于2023年,按GMV計,布魯可在中國拼搭角色類玩具細分市場及中國拼搭類玩具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0.3%及7.4%。
成立至今,布魯可也完成數輪融資。IPO前,布魯可共進行了3輪融資和2輪股權轉讓,天使輪、Pre-A輪、A輪融資金額分別為8.57億元、3.3億元、6億元,合計17.87億元。在2021年最后一輪融資后,公司投后估值達72億元,晉升獨角獸行列。
在布魯可身后,更是集結了一支龐大的投資陣營。云鋒基金、源碼資本、高榕創投、君聯資本、金億創品、博文投資、浙逸投資等明星機構都參與投資了布魯可,也順應在2025年一開年便收獲一個IPO。
值得一提的是,游族創始人林奇也在天使輪中投入了1億元。一家做兒童玩具的公司獲得林奇個人投資實為罕見,事實是因為布魯可創始人朱偉松,在創辦布魯可之前,便是游族的創始人之一,林奇主要負責產品研發,從早期的《萌江湖》《一代宗師》《女神聯盟》等做起,一路將公司帶到二級市場,成功借殼上市。
2014年,朱偉松離開游族成立了布魯可,時隔十年,42歲的朱偉松,也揮起敲鐘寶錘,正式將第二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其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
做小孩哥生意,半年狂賺10個億
這是一家踩在10后小孩哥心坎上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作為一家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布魯可通過500多個的專利布局,原創IP能力,和與約50個知名IP的非獨家合作關系,聚焦為消費者提供好而不貴的廣泛拼搭角色類玩具產品并取得了快速成長。目前,布魯可已是中國最大及領先的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
如布魯可所言,“從2016年起,我們一直致力于拼搭類玩具的設計、開發及銷售。從積木玩具開始,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拼搭類玩具知識,為擴大我們的產品組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后,我們戰略性地豐富了我們的產品組合,納入了拼搭角色類玩具。我們于2019年開始研發拼搭角色類玩具,并于2022年開始推出該等產品,因為我們看到對結合高參與度的拼搭過程及具備強大而忠實粉絲基礎的受歡迎IP角色玩具的強勁需求所帶來的巨大增長潛力。”
圖/布魯可產品組合
除了產品創新,布魯可還將“IP影響力”玩得爐火純青。
上述提及的“奧特曼”IP,便為布魯可貢獻了大部分收入。除了奧特曼,布魯可還從IP版權方或授權方獲得約50個知名IP的非獨家授權,包括變形金剛、火影忍者、小黃人、寶可夢、假面騎士、名偵探柯南、初音未來、圣斗士星矢、新世紀福音戰士、凱蒂貓、芝麻街、超級戰隊、DC超人、DC蝙蝠俠、哈利?波特及星球大戰等。
另外,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布魯可也表示正就超過25個IP進行IP授權安排的磋商。并表示,隨著公司繼續在不斷擴大的IP矩陣下推出新產品,將能夠減少對任何單一IP的依賴。
除了外部授權IP外,布魯可也在打造原創IP來增強品牌影響力。
目前,公司打造了兩個自有IP“百變布魯可”和“英雄無限”。并基于此推出了《百變布魯可》《布魯可英雄無限》等多個受歡迎的原創動畫,通過這些動畫,布魯可成功地將玩具與故事內容緊密結合,吸引了大量忠實粉絲。例如,《百變布魯可》全網播放量已突破130億次,擁有超過300萬的累計粉絲。這種IP運營模式不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還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市場空間。
在銷售渠道方面,布魯可也進行了全面的布局。公司不僅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產品,還通過官方小程序、線下商場等多種渠道與消費者接觸。這種多元化的銷售渠道,使布魯可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和銷售業績。
從財務數據來看,布魯可近年來的業績增長十分顯著。
2021年至2023年,布魯可的營收分別為3.30億元、3.26億元和8.7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3%。2024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更是漲至10.46億元,同比增長了237.6%。
只不過,布魯可營業收入節節攀升,但公司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過往同期,布魯可年內虧損分別為5.07億元、4.23億元、2.07億元及2.55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將近14億。
不過,也能看到布魯可目前營收正在快速增長,公司虧損也逐步收窄,市場表現不斷向好的布魯可,期待其上市后的表現。
80后游戲大佬拿下第二個IPO
布魯可成功上市的背后,還是一個80后游戲大佬二次創業成功的故事。
1982年出生于浙江紹興的朱偉松,與互聯網早期知名企業盛大的創始人陳天橋和金山軟件的創始人求伯君是同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故而創業基因也流淌于朱偉松血液中。
2009年,朱偉松與林奇等人共同創立了游族,開啟了他在游戲行業的創業之旅。在游族,朱偉松擔任研發管理工作,憑借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帶領團隊開發出多款風靡一時的游戲,例如《萌江湖》《一代宗師》和《女神聯盟》等。
2014年,游族借殼成功上市,朱偉松也因此躋身富翁之列。如今翻開游族借殼主體梅花傘發于2014年的《梅花傘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新增股份變動報告暨上市公告書》,還能發現朱偉松的身影。
圖/公司持股情況
彼時公告顯示,新增股份登記到賬后公司前十大股東,其中創始人林奇持有36.58%的股份,晉升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而朱偉松作為游族另一位創始人,持有股份的9.76%。
從中不難窺出朱偉松于游族而言的意義。
2014年借殼上市后,朱偉松個人財富水漲船高,但其并未滿足于此,如其一次發言表示,“最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還是帶著一幫人從無到有開拓新領域,一步步打造最好的公司。”正是這種對創業的執著和對新領域的渴望,促使他在游族網絡上市后不久,便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
于是在2014年,朱偉松將目光投向了兒童市場,開始了第二段創業旅程。
成立之初,朱偉松與幾位創始人給公司起名為“葡萄科技”,盡管做的也是“兒童玩具”,但彼時公司整體側重于“兒童科技產品”,定位于一家為3—12歲兒童提供“虛擬+現實”產品的公司。
在經市場調研和考察后,葡萄科技的設想是將玩具和平板電腦相結合,將普通的玩具賦以“智能化”,簡而言之,是通過平板電腦的客戶端,通過攝像頭識別玩具的狀態,從而實現普通玩具的智能化。并相應推出了兒童平板電腦、AR識別七巧板、鼓、魔方等“智能玩具”。
但這些產品因市場認知度低以及設計理念未能契合兒童實際需求,產品面世兩年反響寥寥。于是在2016年,公司整體進行戰略轉型,專注于拼搭類玩具即積木玩具領域,“葡萄科技”也更名為“布魯可”。
布魯可的業務模式主要圍繞拼搭角色類玩具展開,其產品以積木為主,但與傳統的積木玩具不同,布魯可更注重低齡兒童市場。公司推出了大顆粒、易拼搭、安全性高的積木玩具,以滿足1-6歲低齡兒童的需求。這種差異化的產品定位,使布魯可迅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的拼搭角色類玩具企業。
從2009年開始創業,至今轉眼間十余年過去,在港交所揮起敲鐘寶錘的朱偉松,也將人生中的第二個IPO收入囊中。
又是上海
值得慶賀的,還有魔都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成功IPO的布魯可,已是上海在2025年拿下的第二個IPO了。就在前一日即1月9日,同樣來自上海的匯舸環保,也推開二級市場大門,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匯舸環保是一家船舶ESG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提供船舶脫硫解決方案、船舶節能減碳解決方案、船舶清潔能源供應解決方案及全球海事服務。匯舸環保成立于2017年,已推出首款產品船舶廢氣凈化系統,如今已開發及商業化多種船舶環境保護設備及系統,這些設備及系統能幫助船東等客戶減少硫及GHG排放,來滿足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各項規定。
除了成功登陸二級市場的企業外,上海還有一批拿著號碼牌排隊IPO的企業。
自2024年11月以來,便有博雷頓科技、道生天合、卓越睿新、友升股份等上海企業遞交上市申請,沖刺IPO。
對于上海來說,企業排隊IPO這一幕并不陌生。畢竟作為一個盛產獨角獸這類IPO后備軍的上海來說,企業上市不過是早晚問題。如今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布魯可也不過是上海蕓蕓獨角獸中的一員。
中糧福臨門、智元機器人、緯景儲能、Minimax 名之夢、臻驅科技、星思半導體、生工生物……這些都是上海在2023年新增的獨角獸企業,2024年的名單暫未公布,但趨勢不會有所變化。
如官方所言,“上海近兩年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全國領先。新晉獨角獸企業的科技屬性愈發凸顯,大多分布于創新藥、集成電路、創新醫療器械、機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賽道。”
上海獨角獸頻頻亮相這一切皆有跡可循。2023年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葛平便直言,“近年來上海通過培育產業促資引導、優化環境、出臺政策等方式,集聚和發展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股權投資機構。面向未來,上海將繼續持續地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的聯動發展,搭建便捷高效的產融對接平臺,做好股權投資人才服務,吸引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和人才匯聚上海,安心發展、長期發展。”
2024年以來,上海更是連續發布多項利好。
一開年,上海便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與此同時,由“上海浦東投控集團”整合浦東新區相關創投資源組建而成的“上海浦東創投集團”也于開年后正式落地。在未來規范方面,上海浦東創投集團表示將在三年完成項目直接投資200億元,同時,完成引領區基金布局,計劃拉動1000億元基金群,吸引2000億元社會資本。并將鏈接政策資源、金融資源、產業資源和應用場景,形成多元服務的投后增值賦能工具箱,持續提升國資創投平臺的影響力。
2024年7月末,《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發布,并于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若干意見》中針對五大方面、細化的20條中就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含天使投資)高質量發展提出若干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上海市的最新部署與發展情況,此次的《若干意見》還提出用好最新發布的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重點發揮補鏈強鏈等作用,遴選專業投資團隊,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推動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
2024年12月30日,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首批遴選生態合作伙伴簽約暨第二批遴選申報發布儀式在上海舉行。儀式上,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管理公司與首批12家生態合作基金正式簽約,共認繳出資67億元,基金總規模250億元,放大倍數3.73倍。就在同一天,上海國投公司與浦東新區共同發布上海具身智能基金、與徐匯區共同發布上海大模型基金,兩只基金的首期規模均為10億元。
2025年一開年,上海正式發布100億未來產業基金,據了解,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旨在推動上海乃至中國“從0到1”科技成果轉化,周期為15年,定位為逆周期耐心資本,基金未來將聚焦“從0到1”的科技發展階段,即在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形成這一“從0到100”過程中,關注最早期階段。
創投興則產業興,上海作為這條路上的“排頭兵”,未來,勢必帶領出更多獨角獸和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