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事長“落馬”,年內被罰2000多萬,“帶病”光大銀行停下“腳步”
“帶病”前行的光大銀行終是停下了腳步。
近日光大銀行發布了2024年三季報,各項核心財務指標均顯示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增長乏力。
首當其沖的莫屬營收繼續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23.99億元,同比下降8.76%,已連續8個業績披露點同比下滑。
其次凈利潤增長緩慢,前三季度實現了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84.14億元,僅同比增長1.92%,遠低于市場預期。
此外,光大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截至2024年9月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85.2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4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0.73%,比上年末下降10.54個百分點。
除了業績層面,光大銀行內控問題也時有發生,管理層頻繁變動,腐敗現象滋生。不僅如此,光大銀行的投訴量也在急劇增加,上半年同比增七成,涉及信用卡業務的投訴主要集中在高額收息、強制收取手續費、暴力催收等方面。
光大銀行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境”?
01 延續增利不增收,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明顯攀升
據公開資料顯示,光大銀行成立于1992年,先后于2010年、2013年在上交所、港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實現境內省級行政區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光大銀行具有一定的系統重要性,依托集團全牌照優勢,協同效應得到有效發揮,在財富管理業務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產品服務體系和競爭優勢,具有較好的市場口碑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但好景不長,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傳統銀行業務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光大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創新相對滯后,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此外,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和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光大銀行在存款和貸款業務方面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今年前三季度,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23.99億元,同比下降8.76%。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利息凈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減少的影響。其中,利息凈收入為725.90億元,同比下降11.03%;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51.72億元,同比下降20.56%。這也意味著,光大銀行在主營業務方面遇到了較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銀行已連續8個業績披露點同比下滑,由2021年的1527.51億元降至2022年的1516.32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1456.85億元,持續處于下滑態勢。
此外,光大銀行總體資產質量未有顯著提升,部分行業不良貸款明顯攀升。
截至2024年9月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率1.25%,與上年末持平;不良貸款余額為485.2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4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0.73%,比上年末下降10.54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不良貸款余額和對應占比均有所提升:制造業不良貸款余額從去年末的46.96億元增至48.68億元,批發和零售業的不良貸款則從去年末的39.98億增至46.72億元,兩大行業不良貸款的合計凈增加額達到了8億多。

資本充足率方面,9月末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89%,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8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7%。

02 腐敗現象滋生,內控問題顯眼
業績暗淡的更深層次原因,與“光大系”腐敗現象滋生不無關系。
就在光大銀行發布三季報的兩日前,光大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鵬受賄案一審開庭。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顯示,2023年10月因李曉鵬既想當官又想發財,長期以權謀私,“靠金融吃金融”,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貸款融資、業務承攬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被“雙開”。

事實上,這并非“光大系”唯一的“大老虎”。自2021年以來,“光大系”已有十余人落馬,除李曉鵬外,光大集團原董事長唐雙寧、光大控股原黨委書記、行政總裁陳爽、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先后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光大銀行管理層因此頻繁換血。近年來,光大銀行高管辭任公告達數十份,除了董事長、正副行長以外,還涉及董秘、監事長、非執行董事等多個核心高管的辭任。尤其是行長一職,甚至五年五換。
此外,光大銀行還頻收巨額罰單,年內已收罰單80多張,被罰金額高達2000多萬,其中內控問題出現次數頗多,百萬級罰單屢見不鮮。
今年年初,光大銀行就連收7張罰單,因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合規、貸后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五宗罪”,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處以420萬元罰款。此后再因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等收12張罰單,被合計處以罰款180萬元。
9月26日,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罰單顯示,光大銀行無錫分行因項目貸款管理不盡職;流動資金貸款“三查”不到位;交叉金融業務底層資產穿透管理存在缺陷;票據業務管理不審慎“四宗罪”,被罰款180萬元。同時,光大銀行無錫分行副行長、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支行客戶經理均對此負有責任,都被警告并處罰款。
從處罰信息來看,“貸款業務違規”成為光大銀行重災區。而考慮到貸款業務管理屬于銀行日常金融業務的重要環節,這無疑表明光大銀行仍需加大對其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
此外,光大銀行涉及的投訴量居高不下。
2024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月”活動,統計了今年上半年15家A股上市的全國性銀行(含6家國有行、9家股份行)投訴量有關數據,其中光大銀行以31.25萬件的總投訴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長71.31%。具體而言,光大銀行在貸款業務投訴量同比激增165.05%,銀行卡、債務催收投訴量也分別同比增加84.70%、43.14%。
當然,光大銀行還因信用卡業務被多次投訴。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止12月4日光大銀行涉及訴訟近1.2萬條。

光大銀行新領導班子該如何肅清腐敗余毒,還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寧波銀行凈利增速創十年新低,個人業務利潤降30%
寧波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增速放緩、零售業務利潤下降及個人貸款不良占不良貸款比例過高等問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