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9輪的重慶超級獨角獸,要IPO了
特斯聯CEO艾渝四個月前曾經立過Flag,“沒準很快還會有好消息公布”。半個月前,“好消息”終于浮出水面,又一輪融資完成了交割,今天更“好”的消息又緊跟著來了——特斯聯要IPO了。
投中網消息,9月26日,“重慶特斯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投中網了解到,據投行知情人士透露,發行前市值或將超過350億港元。
半個月前披露的是特斯聯繼今年4月D輪20億融資后新進融資中的一筆,投資方是港股上市企業美高域集團,金額為50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高域投資特斯聯的價格是20元/股,估值約為210億元,招股書顯示,這次融資的價格,其實跟2022年5月開始認購的D系列融資一樣,只是近期才交割,而這次遞表估值沒準會大幅攀升。
因此投資人之所以關注IPO,當然是因為這是國內VC/PE最主要的退出渠道,通過IPO摸清當前二級市場的水溫,企業的最終定價情況,也能反映出市場對行業、賽道的認可度,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些表現來調整自己以及老板的預期。應該說,IPO是比二級市場指數表現還要靈敏的“晴雨表”。
老規矩,先介紹特斯聯如果成功上市,主要投資人的回報如何。不盤不知道,有機構可能會實現超80倍的回報。
一筆投資回報80倍
自2015年成立至今,特斯聯共進行了9輪融資,吸引包括VC/PE,戰投或金融投資公司或個人以及人工智能的投資,例如光大、中信系產業資本、科大訊飛、京東、金地集團、重科投、深圳福田、南昌望隆、徐州臻心、余姚陽明。融資總規模超過人民幣50億元。
創業9年,特斯聯左手資本,右手AI,除了疫情期間遇到不小的坎坷之外,可以說發展得順風順水,作為天使輪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光控和諧值得一說。
和諧系幾乎已經是IDG的“專屬ID”。IPO后,“和諧系基金”持有特斯聯11.93%的股份。按照發行后市值350億港元測算,這些股份的價值將超過41.7億港元,相比其在天使輪次的4600余萬元人民幣的投資,回報將超80倍。即使按照十幾天前交割的那筆投資,21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計算,回報也已經超過了45倍。
除上述兩家投資者外,“其他投資者”回報如何呢?
比如,商湯在2017年的B1輪,投資特斯聯1億元,占上市前持股比例達3%,以特斯聯D系列輪次210億的估值計,商湯在上市前持有的股份約值6.3億元。按照發行前市值350億港元計算,持股市值預計為10.5億港元,或將實現約9倍以上的收益。
再比如,京東領投了特斯聯的C-1輪融資。當時京東系共向特斯聯注資3億元,占上市前比例為3.07%,
上市發行前,按照發行前市值350億港元計算,持股市值將超過10.7億港元,或將實現約3倍以上的收益。
有望實現U型曲線
據灼識咨詢,按收入計,特斯聯是中國第五大操作系統型AIoT解決方案提供商。前四名分別為兩家國有電信公司,華為以及阿里巴巴。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2021、2022、2023年)特斯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06億、7.38億、10.06億。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報告期間特斯聯營收停留在10億元的區間,可見在這三年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尤其是2022年因疫情,耽誤了產品交付造成營收明顯下滑。不過好在進入2024年,從“減虧”、“在手訂單”“出海”三個層面來看,特斯聯有望塑造一條“U型”曲線,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上。
報告期內,特斯聯分別虧損28.28億元、23.87億元,8.02億元。與多數VC支持的IPO公司一樣,大多數都是附優先權股份的公允價值虧損,并不會對公司的實際經營產生影響;而從經調整后凈虧損看,2021至2023年分別為6.39億元、9.83億元、6億元,除2022年因疫情影響外,收窄趨勢比較明顯。
如果說,減虧可以證明特斯聯經營質量逐漸好轉,那么在手訂單金額達到20億元,則是今年特斯聯交出一份更好成績單的底座。20億這個數字,是報告期內特斯聯年均營收的2倍還多,想實現高速增長,唯有提高交付能力和速度。
目前,特斯聯聚焦于四大方向,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智能化、AI智慧生活、AI智慧能源。其中,AI產業數智化與AI城市智能化一直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2022年,分項收入占總收入分別為64%、20.7%;2023年為62%、22.3%。而2023年,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智能化分項收入同比增長32%、47%。與此同時,AI智慧能源板塊收入同比上漲151%。
出海層面,特斯聯招股書顯示“在亞洲AIoT同行中率先進行國際擴張”。目前,特斯聯已經在阿聯酋設立由首席科學家邵嶺博士領導的國際總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特斯聯的AIoT產品已獲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津巴布韋等海外客戶采用,比如穆巴達拉旗下的科技平臺Injazat、新加坡的榜鵝數字智慧園區等。
招股書顯示,IPO所獲資金部分將用于擴張海外布局,足見特斯聯對出海的重視,在此前,特斯聯曾表示過,以在迪拜建立的海外業務總部為基點,公司預計將戰略性地擴展至中東、東南亞及澳大利亞等關鍵海外市場。
踩中一條萬億賽道
整體來看,特斯聯的財務數據算不上多出彩,但勝在招股書規規矩矩,該披露的都披露的挺清楚。不過我最好奇的是,特斯聯有必要特意提到自己是“國內第五大操作系統型AIoT解決方案提供商”嗎?
瀏覽完招股書,我的結論是還真有必要。招股書提到,特斯聯的定位是“中國公域AIoT行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旗下最主要的產品AIoT操作系統TacOS,向企業、公共管理者等提供全棧AIoT產品(軟件、硬件、服務)。
AIoT即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目前AIoT和大模型正在快速融合,推動大模型更好的場景落地。據灼識咨詢,中國AIoT市場的收益,預計將從2023年的8210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139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1.1%。其中,公域AIoT的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4080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74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2.8%。
2015年-2016年:剛成立時的AIoT 1.0時代,為客戶構建智能化基礎設施。
2016-2019年:為個人場景開發提供端到端的AIoT 2.0時代
2020-2022:推出特斯聯智慧城市操作系統,啟動多個AI CITY項目。
2023年至今:憑借大模能力和TacOS,開啟AIoT 4.0時代。
預期上萬億的市場規模,即便是看起來很細的顆粒度——“操作系統型AIoT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將是巨大的市場,而競爭勢必也異常激烈。也難怪招股書中風險提示的第二條就提到“中國公域AIoT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要生存發展下去,勢必在產品、行業、場景等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和資源。
如前文所述,特斯聯目前聚焦四大AIoT應用場景,分別為“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智能化”、“AI智慧生活”“AI智慧能源”,2023年分別占營收的62%、22.3%、7.6%、8.1%。支撐這四大場景的,即特斯聯的核心產品——TacOS操作系統。
據灼識咨詢,TacOS是亞洲最早支持公域空間全場景應用的公域AIoT操作系統之一?!癟acOS采用分層設計,既能以整體平臺進行部署,又能以各子系統組件化和模塊化靈活部署,實現平臺的規?;涞亍acOS整體技術構架由五層構成,分別為智算物聯網、全局數字化、通用智能體、全場景應用、開發者平臺?!?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包括TacOS在內的特斯聯產品已經被全球150個城市的800多個客戶部署,并且有不少標桿項目,比如2020年迪拜世博會、深圳前海城市智慧大腦,隆鑫通用綠色智算體,上海徐匯區智慧社區等。
但說實話,如果以公開市場的角度來看,TacOS還是太抽象了,要描述清楚AI+IoT也挺復雜,也很難被C端感知。因此特斯聯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公開市場投資人更好地理解特斯聯的產品和價值。非要找個直觀對標的話,可以說特斯聯是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能源等領域的特斯拉,這不光是名字聽著像,細品下來,AI相當于特斯拉的FSD智駕大腦,IoT負責感知周圍環境+收集海量數據,又會不斷反哺和升級AI,再結合其他模塊組成一套自我迭代的生態系統。
此外,受益于海量數據訓練出的AI,特斯拉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產品矩陣,除了汽車外,大模型、具身智能機器人、腦機接口……沒人能定義馬斯克的邊界。聯想到特斯聯此前曾推出泰坦系列智能機器人,在迪拜世博會期間為1250多萬名訪客提供了接待、信息問詢、出行和配送等服務,未來特斯聯沒準也會開發更多直接面向C端的產品,一是更好發揮AI+IoT優勢,拓展到更多場景;二是投資者也能更容易感受到特斯聯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