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億,一家國資中止IPO
在金融界,上市被視為企業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標志。廣州銀行,一家擁有深厚歷史的國資背景銀行的上市之路卻充滿了曲折。
在經歷了多年的漫長等待和準備后,廣州銀行的IPO之旅在不久前中止了。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對當前IPO環境和銀行上市動機的深入思考。廣州銀行的上市計劃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時設定了3年上市的目標。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一計劃一再推遲。
直到2020年,廣州銀行才正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2023年,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廣州銀行的上市申請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預計融資金額高達94.79億元人民幣。然而,就在上市前夕,廣州銀行的IPO審核狀態突然更新為“中止”。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下,企業IPO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監管政策的收緊、市場情緒的波動、行業發展趨勢的變化,都對企業的上市之路構成了考驗。廣州銀行的IPO中止,不僅是其自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整個銀行業乃至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
15年長跑,中止
近日,廣州銀行傳來中止上市的消息。據財聯社等媒體報道廣州銀行深交所IPO中止,而就在中止IPO的幾天前,廣州銀行還曾發布招標公告擬選聘外部審計機構,為其提供IPO審計服務。一周后的8月27日,其IPO審核狀態更新為“中止”。
據了解,廣州銀行IPO于2023年3月3日獲深交所受理,預計融資金額94.79億元,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為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為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事實上,廣州銀行想要上市這個打算早在2009年就有了,據東方財富媒體報道,當年廣州銀行就提出了上市計劃,還設定了3年上市的目標。不過,這三年之后又三年,上市計劃遲遲沒有如期進行。
廣州銀行在經歷了11年的等待之后,于2020年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隨著2023年3月全面注冊制的實施,深圳證券交易所接受了廣州銀行的上市申請。該銀行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發行不超過39.25億股A股,預計籌集資金94.79億元人民幣。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8月20日,廣州銀行發布了選聘外部審計機構的招標公告,邀請了包括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信、蘇亞金誠在內的五家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投標。招標的目的是為廣州銀行的IPO提供審計服務,包括復核原審計機構出具的IPO申報文件,出具審計意見,以及提供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最近三年一期的審計報告等。自2023年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廣州銀行的上市申請以來,該銀行已經多次更新了招股說明書。
最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審計機構已從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但由于天職國際因涉及奇信股份財務造假案被中國證監會暫停證券業務6個月,廣州銀行的IPO進程受到了影響,因此發布了上述招標公告。盡管廣州銀行在長達15年的IPO過程中資產總額有所增長,但其凈利潤持續下降,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廣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9月,由46家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成。
截至2023年末,該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8317.27億元,存款余額為4389.72億元,貸款余額為4650.59億元,凈利潤為30.17億元。目前,廣州銀行擁有184家開業機構,包括1家總行、17家分行級機構(包括信用卡中心)、159家支行和7家信用卡分中心。根據廣州銀行最新的招股說明書,2021年至2023年,該銀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5.64億元、171.53億元和160.03億元,增長率分別為11.03%、3.56%和-6.71%;凈利潤分別為41.01億元、33.39億元和30.17億元。
此前,該銀行披露2020年的凈利潤為44.55億元。從2021年到2023年,凈利潤連續三年下降。而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廣州銀行最大的股東廣州金融控股集團 有限公司的背后則有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財政廳的身影。因此,這也是一次國資背景金融機構沖刺IPO未果的案例。
銀行為什么想要上市?
即使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和調整,銀行為什么也想要爭取上市的機會呢?
銀行尋求上市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它們通過這一步驟可以獲得顯著的利益。首先,上市為銀行提供了直接融資的途徑,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來補充資本,這不僅增強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提高了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此外,上市公司的身份要求銀行遵守更嚴格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規則,這有助于提高銀行的經營透明度,增強公眾和投資者的信心。上市也是銀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更多客戶和市場份額。同時,上市有助于銀行優化股權結構,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銀行需要不斷創新和轉型,上市提供的資金支持可以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政策層面上,政府有時會鼓勵和支持銀行上市,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也是銀行響應政策號召、支持國家金融戰略的一種方式。此外,上市增加了股東資產的流動性,并為銀行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渠道,這對于銀行的長期發展和市場適應性至關重要。
總之,銀行上市是一個復雜但多贏的過程,它不僅能夠增強銀行自身的實力,也有助于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銀行在推進上市進程中需綜合考量一系列關鍵因素,以確保順利登陸資本市場。首要的便是資產質量和風險管理,銀行須展現出良好的資產負債表和有效的風險控制能力,以降低不良貸款率并應對潛在信貸風險。
此外,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對于增強投資者信任至關重要。銀行還需維持符合監管要求的資本充足率,這通常通過留存利潤或外部融資來實現。盈利能力和財務表現是吸引投資者的關鍵,銀行需要展示其收入結構的穩定性和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
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市場情緒和行業趨勢對上市時機和估值有著顯著影響。監管合規性是銀行上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包括滿足信息披露、股權結構和股東資質等方面的監管要求。銀行還需制定清晰的戰略規劃,明確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體,以及處理好所有潛在的法律和稅務問題。投資者關系和市場推廣同樣重要,銀行需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活動和建立良好的投資者關系來吸引投資者。此外,銀行的股權結構應保持清晰,以避免復雜的股權關系導致的管理難題。
上市后,銀行還需持續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包括定期發布財務報告和及時公告重大事件。股價波動是上市后不可避免的現象,銀行需制定策略來管理這一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總之,銀行上市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復雜過程,需要銀行全面評估并制定策略以應對挑戰,確保上市之路順利。當然,銀行上市是一個復雜且充滿挑戰的進程。銀行作為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必須滿足監管機構對于財務狀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合規性的高標準要求。
此外,銀行需要提供全面且透明的財務報告,以證明其財務穩健和持續的盈利能力。在風險管理方面,銀行必須展示其能夠有效應對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各類風險,并且需要有明確的策略來面對經濟波動。
同時,銀行需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展示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監管合規性、財務透明度、風險管理、市場競爭、資本充足率、公眾形象和信任、法律和稅務問題、市場環境、技術挑戰、股東結構和管理、持續披露義務以及股價波動風險都是銀行在上市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銀行需要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仔細評估這些挑戰,并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以確保上市過程的順利進行。
此外,上市后銀行還需遵守持續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定期的財務報告和重大事件的及時公告,這些都對銀行的運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勇闖IPO
2024年,整個IPO的環境都在面臨挑戰。
企業在推進IPO時面臨的挑戰主要源自監管政策的收緊、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的變化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影響。監管機構對IPO的審核標準提高,特別是對財務真實性、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
例如,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中提出了多項政策措施,包括壓實擬上市企業及關鍵少數的信息披露責任、強化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突出交易所審核主體責任等,這些都對企業的IPO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全球經濟形勢的波動也可能影響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投資者信心,從而對IPO活動產生影響。在市場情緒方面,投資者對新上市公司的接受程度和市場對新股的需求可能會隨著市場情緒的變化而變化,這直接影響企業的上市時機和估值。行業發展趨勢也對IPO有顯著影響。
科創板和創業板等板塊對企業的科創屬性和成長性有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滿足更高的研發投入和營業收入增長率等標準。此外,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條件,都是影響IPO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法律和稅務問題的解決、投資者關系的建立和市場推廣的有效性、持續披露義務的履行,以及應對股價波動風險的管理,都是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企業在準備IPO時,需要全面評估這些挑戰,并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以確保上市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企業還應密切關注監管機構的最新動態和指導意見,這些都是企業在準備IPO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IPO收緊的情況下,面對監管政策的趨嚴,企業在籌備IPO時就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適應更加嚴格的審核要求。例如,企業需要確保信息披露的質量,保證所提供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以避免因信息披露問題導致審核不通過。
在提交IPO申請之前,企業應進行徹底的自我檢查,包括財務狀況、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以確保符合上市標準。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也是關鍵,包括有經驗且信譽良好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它們在幫助企業滿足監管要求、提高審核通過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企業需要緊密關注監管政策的動態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IPO策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另一個重要方面,企業應加強董事會、監事會的建設,確保公司決策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提升公司治理的質量。此外,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于防范財務風險、確保企業運營的合規性至關重要。
在融資規模和用途的規劃上,企業應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募集資金的投向和規模,避免過度融資。同時,企業還應準備好接受監管機構可能加大力度的現場檢查,確保所有業務和財務活動的合法合規。
作為長期戰略的一部分,企業應將IPO視為長期發展計劃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了短期融資。這種長期的視角有助于企業在審核過程中保持穩定性和持續性。同時,如果IPO審核的時間延長或不確定性增加,企業也應考慮其他融資渠道,如私募股權、債券發行等,以確保資金的及時籌集。這次廣州銀行的IPO中止,不僅是其自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整個銀行業乃至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
猜你喜歡
廣州銀行沖刺IPO,十年坎坷上市路能否迎正果
大好行情下,又一銀行股“預備軍”廣州銀行正期待叩開A股大門,不過,這家已嘗試上市超10年的銀行需要先就股權等遺留“包袱”回應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