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下滑、市值腰斬,靠收“智商稅”的的六個核桃急需“補腦”?
十年之前,在新品存活率僅有5%的消費品行業,“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飲品營收一度接近百億,成為當時的行業神話。
當然,在中國的商業環境,最不缺的就是神話破滅的故事。自2015年之后,這個現象級品牌,便一路走上了持續的下坡路。
如今,業績承壓、品牌老化、管理混亂,核心競爭力持續下降的六個核桃還有回到巔峰的可能嗎?
01
產銷下滑,市值腰斬
2015年巔峰時期,養元飲品營收高達91.17億元,讓行業側目。
但伴隨著市場的變化,逐漸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局面。2016年以來,養元飲品營收和利潤都呈下滑態勢。
2019年其營收已經下降至74.59億元,2020-2023年,營收分別為44.27億元、69.06億元、59.23億元和61.6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78億元、21.11億元、14.74億元和14.67億元。對比2023年數據來看,養元飲品營收較2015年峰值下降了近1/3,凈利潤較2018年峰值下降約1/2。
2024年第一季度,養元飲品營收達到23.16億元,同比微增3.91%,歸母凈利潤為8.79億元,同比增長19.96%。營收凈利潤正在改善,但到底是短期反彈還是力挽狂瀾的反轉,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具體銷量看,2018年,養元飲品核桃乳產品銷售量為85.68萬噸,而2023年已經下降至59.33萬噸,較2016年大幅銳減40%。隨著銷售額的逐漸下滑,吃不動老本的養元飲品如今變得愈發焦慮。
二級市場上,2018年3月養元飲品登陸A股市場,上市首日市值高達610億元。但截至2024年8月16日收盤,養元飲品每股股價為21.78元,收盤市值僅剩275.62億元,市值跌去近55%,6年時間蒸發334億。
今年的業績微增,給了市場一點希冀,但養元飲品的成長困境依然待解,遠遠沒到彈冠相慶時。
02
大單品依賴,多元化不力
從家喻戶曉到無人問津,六個核桃落幕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單品依賴或是最影響業績的其中一個。
養元飲品的產品主要包括六個核桃系列和植物奶產品,其中六個核桃系列分為精品系列、養生系列、五星系列、六個核桃2430,以及針對細分人群推出的高鈣產品和兒童型產品。
在這其中,核桃乳一直是養元飲品的核心產品,其營收占比長期保持在極高的水平,在92%-98%之間波動。
分產品來看,2023年養元飲品的核桃乳、功能性飲料、其他植物飲料的營業收入依次約為57.08億元、4.48億元、131.49萬元,核桃乳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92.65%。而在2014年至2016年,核桃乳營收占比分別高達94.90%、95.41%和97.30%。
值得欣喜的是,為了擺脫一條腿走路,養元飲品也在使出渾身解數尋找第二曲線突破。
這些年來,養元推出的新品并不算少。
2018年推出養元紅枸杞飲品;2019年推出核桃咖啡乳和核桃發酵乳等新品類產品;2020年,養元飲品先后推出“六個核桃卡慕寧”、高端產品“六個核桃 2430”、高顏值產品“六個核桃+”等新品。同時,養元飲品與泰國天絲紅牛合作,開始進入功能性飲料市場。
其紅牛維生素牛磺酸功能飲料增長較快,2020年營收為5765.63萬元,2023年增長至4.4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7.27%。但在代理模式下,該業務毛利率較低,2023年僅為28.39%,遠低于養元核桃乳產品47.04%的毛利率水平。
2021年,養元推出植物奶產品,主打高蛋白、零膽固醇、零乳糖等優勢。可惜的是,這個被養元飲品視為第二大品牌新品的植物奶產品,2023年也出現了大幅下滑。2023年其營收僅為131.49萬元,同比下降了82.57%,占總營收比重僅為0.02%。
多次謀求多元升級,一番前赴后繼,但依然難以分擔主力產品重任,第二曲線難尋。
乳業分析師宋亮曾表示:“對于養元飲品這樣做慣了大單品的企業來說,當在大單品正旺的時候推出細分品牌應該會更好承接,但是養元錯過了2-3年的時間,加上其他飲料企業都在推細分產品,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放眼市場,競爭不可避免。除了銀鷺、承德露露等企業都先后開發出了自己的核桃乳產品,海南椰汁、維維豆奶、三元、蒙牛、伊利等巨頭也紛紛宣界布局核桃乳。而在植物蛋白領域,行業門檻偏低,細分賽道玩家無法抵御行業外玩家跨界布局,如今蒙牛、達利食品、可口可樂等企業也紛紛布局迅速搶占市場。
前狼后虎,四面楚歌,內憂外患之下,養元飲品已到了關鍵的力證時刻。
03
管理混亂,智商稅質疑
玩味地是,盡管面對不小的業績壓力、成長性困境,養元飲品對投資理財卻依然情有獨鐘。
從2019年起,公司就開始大規模投資交易理財產品,2019-2021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持續維持高位,涉及金額為93.98億元-100億元,2022年底,投資理財規模為74.26億元。盡管2023年上半年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高水平,公司負債率也對應升高。
這一行為不僅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還受到了監管機構的問詢,但公司解釋稱這些投資旨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增加收益。
理財收益再香也有眾多不確定性,深層次看,與主業無關的領域大筆投資,難免給人“不務正業”的質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與夯實,最終還是要靠主業精進,沉迷投資理財無疑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埋下暗雷。
除此外,在去年年底,六個核桃某地經銷商捐款千萬跑路的消息,引起行業嘩然。拋開孰是孰非,側面也折射出公司粗放經營、管理治理方面的內控混亂。
從管理層素質來看,養元飲品掌舵人姚章奎現年59歲,整個管理層的平均年齡基本上都是在50歲以上,而對于消費企業來說,快速適應變化和趨勢是基本功,管理層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在年輕化的戰場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競爭的消費市場中活下去,擺在養元面前一個現實的難題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當然,質疑不止管理層,其產品本身也存在諸多爭議和質疑:“六個核桃真的有補腦效果嗎”、根本無法判斷效果,感覺就是智商稅”。有營養師曾表示,六個核桃中的核桃數量還不足兩個。
為此,六個核桃曾經不止一次被投訴,不過養元飲品官方卻表示六個核桃只是一個商標名字,并不代表一瓶飲料當中一定會含有六個核桃。
從成本來看,據養元飲品招股書顯示,一罐六個核桃,核桃仁的成本為0.25元,而易拉罐的成本卻達到了0.57元,換言之,六個核桃中成本最高的不是核桃而是易拉罐。
2021年至2023年,養元飲品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64億元、8.40億元、7.37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僅為3098.02萬元、2892.21萬元、5306.15萬元,營銷方面的費用是其在研發方面投入的十倍多。
立人設、打廣告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產品出圈,但如果品質得不到認可其實很難走得長遠,正所謂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值得一提的是,營銷端,養元飲品的模式仍然以傳統的電視廣告渠道為主,面對新興的互聯網營銷并不擅長,從線上渠道數據效果來看,養元飲品2023年線上收益為2.5億元,僅僅占總營收的4%。
END
在《博望財經》看來,飲品行業的市場已經處于充分飽和競爭狀態,傳統、年輕化不足的養元已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顯得力不從心。在聯名滿天飛、產品創新眼花繚亂的消費時代下,養元飲品品牌煥新、產品創新、管理革新都顯得更加緊迫。
猜你喜歡
產銷下滑、市值腰斬,靠收“智商稅”的的六個核桃急需“補腦”?
業績承壓、品牌老化、管理混亂,核心競爭力持續下降,大勢已去的六個核桃,還有回到巔峰的可能嗎?被罰款5000元的蜜雪冰城又一分店招用童工!
信息顯示,茌平縣蜜雪冰城飲品店近日因招用一名童工,被聊城市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給予5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童工在年齡方面的界定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女子蜜雪冰城喝出飛蟲后反胃頭疼,關聯公司曾于抽查檢查中發現多項問題
據搜狐千里眼,4月20日,山東菏澤,孟女士稱在蜜雪冰城購買的飲品內喝出飛蟲后反胃頭疼。蜜雪冰城:非法使用童工被罰1.25萬,一個月前剛因過期原料登熱搜
4月7日消息,資料顯示,4月2日,浙江省天臺縣蜜雪冰城飲品店新增一則行政處罰,處罰事由為違法使用童工,被浙江省天臺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罰款1.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