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融到D輪的公司集體涌向港交所
冷淡的港股IPO市場,正驟然變得熱鬧起來。
6月24日至28日,港股出現了一周之內19家公司遞表的盛況,創下了2024年以來的新紀錄。格外引入注目的是,這19家公司中,還出現了一只港股過去不太常見的硬科技、專精特新大軍:半導體企業英諾賽科、光伏企業正信光電、工業機器人企業越疆科技……去香港上市不再是消費賽道的專利了。
缺乏硬科技企業一直是港股的痛。為了吸引硬科技企業到香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推出了18C改革,允許未盈利甚至無收入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這是繼2018年港股18A改革之后又一重磅改革。然而,與港股18A推出后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潮形成鮮明對比,18C在推出后卻出乎預料的遇冷,長時間乏人問津。18C推出的第一年只有兩家公司以此條申請在港上市,1年3個月后才迎來首家上市公司。
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對廣大硬科技、專精特新企業來說,赴港上市不再是“只聞樓梯響”了,一大批企業正在選擇付諸行動。新形勢下,VC們對赴港上市的態度也不一樣了,從過去的嫌棄,去香港上市要把企業家“腿打斷”,到現在也開始積極推動被投企業去香港上市。對于如今的退出難,投資人談的最多的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并購,另一個就是香港上市。
一批“專精特新”涌向港股
過去,港股從來都不是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目的地。在2018年以前,港股主要是傳統企業的天下,科技板塊幾乎只有一個騰訊。2018年改革之后,一批互聯網、生物科技、AI企業來到港股,而近日涌向港股的,是最“硬邦邦”的硬科技企業。
6月26日交表的英諾賽科,是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龍頭企業,2022年入選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月28日交表的正信光電是一家光伏組件制造商,2023年入選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越疆科技國內“協作機器人三杰”之一,2021年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凌凱科技是一家化學合成企業,2022年獲評江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是港股30多年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硬科技企業扎堆上市的盛況,港交所近幾年來“補硬科技短板”的努力終于開始收到成效。
并且這些赴港上市的硬科技企業質量不低,基本都是國內一級市場和相應行業的明星企業,過往的融資額、估值也都很高。
英諾賽科是全球最大的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廠商,2023年占氮化鎵功率半導體行業市場份額的33.7%。融資方面,英諾賽科在2023年融到了E輪,估值超過230億元,頭部VC、國有基金扎堆。
越疆科技出貨量中國最多、全球第二的協作機器人廠商。越疆科技在2022年完成D+輪融資,估值達35.3億元,投資者陣容同樣豪華。
凌凱科技從事小分子化合物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專注于制藥、新材料和新能源行業。2022年、2023年凌凱科技先后獲得富祥藥業、華神科技兩家上市公司戰略投資,投后估值達到35億元。
過去,這些專精特新企業幾乎都會奔向科創板。實際上,它們當中有些企業也的確嘗試過科創板上市。越疆科技2023年1月就進入了深圳證監局上市輔導備案程序。今年4月中金公司披露的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還提到越疆科技擬申報科創板IPO。
而現在它們全都來到了港股。這背后的原因,估計大家也猜到了——翻開它們的招股書,幾乎都是高額虧損的狀態。
比如英諾賽科,2021年至202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4億元、-22億元、-11億元,三年凈虧67億元??紤]到英諾賽科毛利尚未轉正(2023年收入僅5.9億元,銷售成本卻高達9.5億元),短期內還看不到盈利前景。
越疆科技2021年至2023年凈利潤分別為-4176萬元、-5248萬元、-1億元,也是連續三年虧損。
只有凌凱科技2023年實現了盈利,其2023年收入4.8億元,凈利潤達1.6億元。不過2021年、2022年,凌凱科技分別虧損了3694萬元、7115萬元。
港股的18C改革力度非常大,針對“特??萍计髽I”豁免了營業收入、凈利潤、現金流等所有財務指標要求,只在預期市值、研發投入等方面設置門檻。在目前形勢下,港股可能是這些虧損的硬科技企業們最后一個“溫暖港灣”了。
港股IPO不再“丐”
雖然硬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勢頭開始出現,但目前港股已上市的硬科技企業還非常少,對于上市后能拿出什么表現,大家心里都不太有底。
一些跡象表明,現在港股市場對硬科技企業的不乏熱情。6月初,後端半導體傳輸介質制造商優博控股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意外成為打新的熱門股,認購倍數高達2500多倍,不僅是今年的“超購王”,也是整個港股歷史上超額認購倍數排名的第五位。
過去,投資人對赴港IPO的抵觸無非是出于兩個原因,一是估值低,二是流動性差。估值方面,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悲觀地表示,去港股上市要做好估值打對折的準備。流動性方面,近些年港股的低流動性是有目共睹,尤其是科技板塊更是重災區,“100億市值、日成交100萬”幾乎成了常態。2023年港股18C剛出臺的時候,就有投資人向投中網直言意義不大,硬科技企業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在A股排隊。
半年前,港股IPO的確是估值倒掛、沒有交易量的代名詞。
2023年底上市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是較早選擇赴港上市的硬科技企業。優必選上市時市值380億港幣,而其2020年D3輪融資的估值就達到了300億人民幣,幾乎就要估值倒掛。并且,優必選上市后流動性也非常差,日成交低時候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元,幾乎等于沒流通,上市前的投資人基本不可能減持退出。
另一個例子是“激光雷達第一股”速騰聚創。其上市時市值只有200億港元,基本與2022年D輪融資165億人民幣的估值持平。速騰聚創上市后還一度破發,D輪投資人更是陷入浮虧。
這些最早吃港股IPO螃蟹的硬科技公司幾乎都成了先烈,極大打擊了市場積極性。但是經過3月份以來的一輪行情,港股的這些問題正在明顯得到改善。
經過3月份的大漲,優必選目前市值超過600多億港元,流動性也明顯改善,日成交來到了億元級別。現在來看,對優必選所有輪次的投資人來說,這都是一次成功的IPO。速騰聚創的股價則在5月一個月內大漲了60%,同樣拯救了所有投資人。
應該說,對于硬科技企業來說,赴港上市正在逐漸走出所謂的“丐版IPO”。VC們,尤其是后期投資者、Pre-IPO輪投資者們也沒必要那么擔心估值倒掛了。
整體來看,近期港股IPO市場的熱度在持續走高??赡苁怯捎谌蛑饕袌鯥PO都在放緩,特別是A股IPO大幅下降,熱衷于打新的投資者也將目光瞄向了港股。
2024年上半年港股主板上市的新股平均超額認購倍數近150倍,而2023年同期的平均還不到10倍,可以說是判若云泥。從新股首日表現來看,2024年上半年港股30個IPO當中,首日僅9家破發,與2023年51.5%的破法率相比也有大幅改善。可以說,港股IPO的破發、低估值、低流動性等刻板印象,正在成為老黃歷。
當下,整個中國創投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退出難,港股有望成為逆境中的那一束光。
猜你喜歡
奧克斯沖IPO:38億分紅掏空利潤池,能否擺脫低端鎖定魔咒?
奧克斯需要的不只是IPO募資的資本助力,更需要一場從價格顛覆者到技術引領者的基因革命。